iso网络各层协议

  1. (1)网卡的作用就是把数据进行串并转换(串连数据是比特流形式的,存在与本计算机内部,而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是通过帧形式的数据来进行数据传输的),MAC子层规定了如何在物理线路上传输的frame,LLC的作用是识别不同协议类型然后进行encapsulation(封包), 所以精确的说,网卡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
  2. (2)路由IP属于网络层
  3. (3)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
  4. 1.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
  5. 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6. 3.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
  7. 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
  8. 5.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
  9. 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即数据链路层
  10. (4)TCP/UDP属于传输层
  11. (5)HTTP/DNS属于应用层
  12. (6)表示层位于OSI分层结构的第六层,它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这种类型的服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例如,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会话层来完成这种转换。ASCII属于表示层
  13. (7)PRC,SQL属于哪一层呢?

http://blog.csdn.net/mishifangxiangdefeng/article/details/7882340

时间: 2024-08-07 08:26:12

iso网络各层协议的相关文章

网络7层协议

第一层,物理层  OSI模型最低层的“劳苦大众”.它透明地传输比特流,就是传输的信号.该层上的设备包括集线器.发送器.接收器.电缆.连接器和中继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这一层是和包结构和字段打交道的和事佬.一方面接收来自网络层(第三层)的数据帧并为物理层封装这些帧:另一方面数据链路层把来自物理层的原始数据比特封装到网络层的帧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数据链路层由IEEE802规划改进为包含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和逻辑链路控制(LLC). 智能集线器.网桥和网络接口卡(NIC)等就驻扎

网络七层协议的形象说明

网络七层协议的形象说明 第一层,物理层  OSI模型最低层的“劳苦大众”.它透明地传输比特流,就是传输的信号.该层上的设备包括集线器.发送器.接收器.电缆.连接器和中继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这一层是和包结构和字段打交道的和事佬.一方面接收来自网络层(第三层)的数据帧并为物理层封装这些帧:另一方面数据链路层把来自物理层的原始数据比特封装到网络层的帧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数据链路层由IEEE802规划改进为包含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和逻辑链路控制(LLC). 智能集线器.网桥和网络

网络七层协议形象解释

第一层,物理层  OSI模型最低层的"劳苦大众".它透明地传输比特流,就是传输的信号.该层上的设备包括集线器.发送器.接收器.电缆.连接器和中继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这一层是和包结构和字段打交道的和事佬.一方面接收来自网络层(第三层)的数据帧并为物理层封装这些帧:另一方面数据链路层把来自物理层的原始数据比特封装到网络层的帧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数据链路层由IEEE802规划改进为包含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和逻辑链路控制(LLC). 智能集线器.网桥和网络接口卡(NIC

网络--链路层协议

以太网和802.3 最小长度,802.3 38,以太网 46 不足插入pad字节补齐 (1)其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指网卡的硬件地址(也叫MAC 地址),长度是48 位,是在网卡出厂时固化的. (2)注意网卡芯片(例如DM9000A)收到的数据就是如上所示的一长串数据:其中包括以太网帧头.IP报报头.传输层协议段头.应用层所需数据. (3)以太网帧中的数据长度规定最小46 字节,最大1500 字节,ARP 和RARP 数据包的长度不够46 字节,要在后面补填充位.最大值1500 称为以太网的最大

在网络7层协议中,如果想使用UDP协议达到TCP协议的效果,可以在哪层做文章?(QQ 为什么采用 UDP 协议,而不采用 TCP 协议实现?)

为了解决这题,可以具体看看下面这个讨论. 解灵运工程师 185 人赞同 某次架构师大会上那个58同城做即时通信的人说:原因是因为当时没有epoll这种可以支持成千上万tcp并发连接的技术,所以他们使用了udp,然后在udp上面封装了一下,模拟了一下tcp,解决了大并发的问题,之后因为做的很nb了,虽然epoll这种技术出现了,还是没有改回使用tcp了.现在再做类似的东西就不需要使用udp了.这个说法应该比较可信的. 发布于 2014-04-16 1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网络七层协议简述

C/S和B/S架构 C/S和B/S架构的介绍 #C:client客户端 #B:browse浏览器端 #S:server服务器端 C/S和B/S架构的优缺点 #C/S架构 基于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 #优点:个性化设置,相应速度快 #缺点:开发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占用空间,用户固定 ======================================================= #B/S架构 基于浏览器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 #优点:开发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用户不固定 #缺点:功能相对

网络七层协议

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即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 下面3层(即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应用层 与其它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

网络七层协议/五层协议

将网络各个层面比喻成一次深情的告白: 应用层: 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http / ftp /email 等.   //纸条上写的是啥? 传输层: 建立"端口"到"端口"之间的通信. UDP/TCP 协议."端口". //我们帮你传纸条 网络层: 确定每一台计算机的位置,建立"主机"到"主机"之间的通信.IPv4协议,"IP地址".   // 女孩的位置 数据

网络七层协议的通俗理解

OSI七层模式简单通俗理解 这个模型学了好多次,总是记不住.今天又看了一遍,发现用历史推演的角度去看问题会更有逻辑,更好记.本文不一定严谨,可能有错漏,主要是抛砖引玉,帮助记性不好的人.总体来说,OSI模型是从底层往上层发展出来的. 这个模型推出的最开始,是是因为美国人有两台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需求. 需求1: 科学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两个硬件之间怎么通信.具体就是一台发些比特流,然后另一台能收到. 于是,科学家发明了物理层: 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