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游戏学习日志52——游戏与艺术(3)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52——游戏与艺术(3)

3.游戏文化策略

  文化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价值,所以理所当然的对游戏的形态和韵味起着影响。

  追求快乐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最终的游戏方式都或多或少的由文化决定的。

  在艺术和科技的双重促进下,游戏的表达手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呢,游戏也告别了浅薄无知的形象,日趋成为了一种可以深入表达情感的文化载体.

<1>地域性与国际性

  前提:游戏存在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各国的游戏认识、理解、偏好都不尽相同,不能意识同仁。

  实例:①中国更多的是对休闲和消遣,西方更倾向运动和竞赛。②中国更倾向日那种中性的俊男美女,而在美国则流行肌肉健美的性感形象,日本则是低龄化明显以卡通为主。③中国的玩家有很多就无法接受美国的灰暗、阴森的风格。

  优点:差异使得游戏产业在本土更易于成活,本国设计的游戏产品更具有亲和力,具有外国游戏无法比拟的优势。

  缺点:另一方面也使得别国的文化往往难以得其精髓,往往画虎反成犬。

  趋势:介于上面的缺点,现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开始偏向于国际化的设计策略。(比如使用拟人的手法设计各种常见物品,恪守现代而中性的原则)

  总结:随着全球化的时代来临,地域性正在削减。如何平衡一个民族性的国际性,以及成为游戏设计的以打课题。

<2>游戏性与道德

  本质:社会对着游戏有着独特的道德标准,只要恪守界限,一些不为现实规范的许可的事也可以进行。(比如“无脑”的善,以及“极致”的放纵)

  现象:玩家不会因为在游戏中做坏人而感到内疚,即使大打出手,也在游戏结束后重归于好。

  前提(要求):游戏的佯信,就是人们在倾心之余保留了一分清醒,不会把游戏和现实混同,一旦把游戏当真了,游戏便不是游戏了。

  必要的规则(核心:不能和现实道德发生混淆和关联):

  ①首先,游戏不能有悖于未成年人的道德培养。

  ②其次,游戏不能与已有定论的现实道德问题发生抵触。

  ③最后,必须融入主流的当地文化(或全球文化){eg.欧洲对暴力十分敏感,对色情却有所放松;而韩国则相反,对色情和敏感,对暴力放低要求;我国对这些都和严格,但是对烟酒和恐怖较为宽容。

总结:游戏体现着艺术、智慧、观念与道德因素,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而文化则是处处影响、规范和塑造游戏,事游戏设计的上层建筑和最终目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tianxingdeblog/p/10714060.html

时间: 2024-08-25 19:42:58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52——游戏与艺术(3)的相关文章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17——游戏元素的解析(1)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17——游戏元素的解析(1) 1.沉浸元素 定义:在一般的定义上指通过物理方式和想象进入一个与通常环境不同的场景.(也被也称“置入”和“临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游戏性,所以也被当成游戏的元素体验.作为游戏元素是游戏必须要的必要元素. 游戏性:在于其提供了一个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体验. 虚拟现实的基本框架:交互,想象与沉浸.(沉浸依赖于交互过程与想象力牵引的基础).逼真的画面图像第一时间触发玩家的沉浸的幻觉,而交互性的流畅和想象的共鸣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了玩家沉浸的程度. 2.情节元素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23——游戏的基础(1)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23——游戏的基础(1) 1.规则性 (1)除去弱规则性的‘嬉闹’,对于具有终点型和方式性的的”正式游戏“,规则性事游戏的基本特征之一. (2)规则性游戏设计的核心问题,对于设计师来说,提出一个有趣的合理的规则,往往是游戏性设计的第一步:而对于这些细节的修正,则保证良好的游戏性的关键. (3)从游戏的结构的角度分析:游戏分为“无规则游戏”与“规则游戏”,分别对应生理的低级需求游戏和现代的游戏设计. 2.系统性 (1)定义:游戏具有一般系统所具有的基本属性,由各个对象构成,对象之间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36——游戏结构(小结)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36——游戏结构(小结) 1.第一节 围绕游戏性的基础展开论述. 基础性质:自愿性.规则性.系统性.挑战性.不确定性.安全性.佯信性和交互性. 高层性质:均衡性.象征性.目标性和非效率性等. 2.第二节 游戏性本质的分析. 探讨游戏性产生的基本原理. 生理层面:有赖于游戏者自身的神经递质的奖励,发生于大脑特殊结构. 本能层面:针对学习的进化成果,具有直觉的一面. 认知层面:源于游戏与学习的潜意识类比,难度判断和模式匹配十分重要. 体验层面:游戏过程赋予了愿望.价值和意义,游戏性由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48——游戏时空设计(4)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48——游戏时空设计(4) 交互设计强调认知,游戏性则是强调主观的体验,如果在这按其符合的感知设计来描述认知. 将其分为:空间认知.时间感知 1.空间感知的设计 空间的感知极大地依赖于游戏的视角和透视关系.分为:固定视角.可变视角. 固定视角:框架视角.卷轴视角.俯视视角.轴测视角.(2D为多) 可变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尾随视角.全能视角.(3D为多) <1>框架视角:视角固定,易于识别和操作,不过容易产生乏味感. <2>卷轴视角:随玩家操作而平移推移画面,展示出丰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49——游戏时空设计(5)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49——游戏时空设计(5) 2.时间感知的设计 游戏中的时间是真实时间的虚假表征,在游戏中,时间是设计师的表现工具,可以应需要随时暂停.拉长.缩短或倒流. Jesper的理论:①玩家的时间(Player Time),对应真实时间.②游戏世界的时间(Event Time),对应情节和事件的时间. Craig A.Lindley理论:游戏时间设计的4个水平:时间生成基础.模拟水平.执行水平.叙述水平. <1>对等型 多用于游戏中的动作设计,特点是游戏时间和真实时间保持一致. 主要照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53——游戏游戏策划—小结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53——游戏策划—小结 <1>首先,游戏性设计的评论标准:沉浸度.愉悦度.操作性和重复可玩性. <2>游戏性设计内容:概念设计.机制设计.交互设计.感知设计.艺术设计. ①概念设计:游戏的意义体系 内容:核心概念设计.背景设定.角色设定等 ②游戏机制:游戏性设计的关键环节. 游戏机制的共性规律:自由度.难度.情态.多样性.变化性.平衡性. 自由度:很大的提升. 难度设计:要求和玩家能力匹配. 情态设计:赋予规则以情感的情感. 多样性和变化性:基于人工预制.随机函数.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3——三国志GBA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3——三国志GBA 三国志GBA由日本光荣公司1991~1995所推出<三国志>系列游戏,该作是光荣在GBA上推出的<三国志>系列作品的第一款.本游戏登场武将总数约450人,当然每个人的特性与专长都不尽相同.而在战争方面,分为野战.攻城战.以及城内决战等三大类.与其它平台一样的,玩家可以自己创造新君主.新武将.游戏共有6个舞台,最大支持8人联机对战.有多样化的兵种与武装登场,包括剑.枪.戟.弩.军马.冲车.井阑.木兽.投石车.走舸.楼船.斗舰等,每种兵科都会具备独特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9——数字游戏策划(4)数字游戏的特征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9——数字游戏策划(4)数字游戏的特征 1.数字游戏的特征 基于<游戏策划概论>现将数字游戏的特征分为数据化.智能化.拟真化.黑箱性.网络化和窄带性等(有别于传统游戏的特点). ①数据化:数据化是数字技术的基础属性和特征.数据化的成功,使得数字游戏可以将大量来自外界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调用,所以数字游戏才能完全脱离传统游戏的束缚,完成不一样的体感.(eg·<上古卷轴>中美轮美奂的魔法与巨龙的世界,一草一木尽显真实,<帝国时代2>中18个民族的衰败与兴盛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15——类型游戏的分析(3)

我的游戏学习日志15——类型游戏的分析(3) 5.第一视角射击游戏(FPS)的分析 Fist-Person Shooter,属于ACT的一种.大多支持玩家在三维空间中的移动和交互,具有较高的临场感. 游戏原型:Quake(<雷神之锤>1996),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采用多边形渲染技术的3D游戏.其主要的强大是其拟真的场景和无缝的界面造成了Quake逼真的场景以及出色的竞赛模式. 核心元素:①网络对战②游戏规则(死亡竞赛)③武器设定(设定平衡)④环境设计⑤源码开放. 总结:Quake的游戏性: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