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ing ping 包间隔时间详解

服务器间检查会用到fping的命令,期间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将ping包间的间隔时间设置为100毫秒,查看fping -h看下,找到了-i和-p两个参数:

看到这两个参数,我当时的表情是这样的:

看不懂,那就测吧:

先来-i:

间隔1s,没有生效.! 再试试-p

OK,这个生效了,但-i 和-p的区别是什么?我又尝试了下面的操作:

得出结论: -i 多个目的地址ping包的发送间隔时间

-p 单个IP地址ping包的发送间隔时间

又有一个问题: -i -p是否可以同时使用?

得出结论:

同时使用的条件:目的地址的数量 * - i的时间 <=  -p的时间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lashBoxer/p/9393369.html

时间: 2024-08-04 01:22:07

fping ping 包间隔时间详解的相关文章

CentOS程序包管理器rpm、yum以及程序包编译安装详解

一.程序包管理器RPM和Yum简介 程序包管理器:将编译好的应用程序的各组成文件打包成一个或几个程序包文件,可以更方便地实现程序包的安装.升级.卸载和查询等管理操作. rpm软件包管理器(RPM Package Manager):rpm包存在依赖关系,依赖关系复杂,安装时间很长,虽然可以忽略依赖关系,但是可能会导致程序包安装后无法正常使用. yum程序包管理器( 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yum是基于RPM包管理,自动解决程序包间的依赖关系.根据配置文件的资源地

jdk5.0 新增的 Concurrent包主要功能详解

我们都知道,在JDK1.5之前,Java中要进行业务并发时,通常需要有程序员独立完成代码实现,当然也有一些开源的框架提供了这些功能,但是这 些依然没有JDK自带的功能使用起来方便.而当针对高质量Java多线程并发程序设计时,为防止死蹦等现象的出现,比如使用java之前的wait(). notify()和synchronized等,每每需要考虑性能.死锁.公平性.资源管理以及如何避免线程安全性方面带来的危害等诸多因素,往往会采用 一些较为复杂的安全策略,加重了程序员的开发负担.万幸的是,在JDK1

抓包工具Fidder详解(主要来抓取Android中app的请求)

抓包工具Fidder详解(主要来抓取Android中app的请求) 今天闲着没吊事,来写一篇关于怎么抓取Android中的app数据包?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上网google了一下,发现了一款神器:Fiddler,这个貌似是所有软件开发者必备神器呀!这款工具不仅可以抓取PC上开发web时候的数据包,而且可以抓取移动端(Android,Iphone,WindowPhone等都可以),太强大了,以前搞web的时候,知道有一款叫做HttpWatch工具,可以抓取web的请求数据包的,但是和这款神器来

C# winform 类型转换和时间详解

C# winform 类型转换和时间详解 1. // C 货币 2. 2.5.ToString("C"); // ¥2.50 3. // D 10进制数 4. 25.ToString("D5"); // 25000 5. // E 科学型 6. 25000.ToString("E"); // 2.500000E+005 7. // F 固定点 8. 25.ToString("F2"); // 25.00 9. // G 常规

linux下抓包工具tcpdump详解

本文转自:http://www.cnblogs.com/ggjucheng/archive/2012/01/14/2322659.html 简介 用简单的话来定义tcpdump,就是:dump the traffic on a network,根据使用者的定义对网络上的数据包进行截获的包分析工具. tcpdump可以将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包的“头”完全截获下来提供分析.它支持针对网络层.协议.主机.网络或端口的过滤,并提供and.or.not等逻辑语句来帮助你去掉无用的信息. 实用命令实例 默认启动

C++11时间详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luotuo44/article/details/46854229 C++ 11增加了三个与时间相关的类型:时间段.时钟.时间点. 以史为鉴 现有的系统API中,时间太过于碎片化了.有time_t(秒).struct timeval(微秒).struct timespec(纳秒)这几个时间单位,他们的接口非常不统一,点击这里可以体会一下.主要原因:是由于新业务的需求,要求提供不同精度的时间.于是每次出现新需求就定义一个新类型.为此,C++

sk_buff封装和解封装网络数据包的过程详解

可以说sk_buff结构体是Linux网络协议栈的核心中的核心,几乎所有的操作都是围绕sk_buff这个结构体进行的,它的重要性和BSD的mbuf类似(看过<TCP/IP详解 卷2>的都知道),那么sk_buff是什么呢?       sk_buff就是网络数据包本身以及针对它的操作元数据.       想要理解sk_buff,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凭着自己对网络协议栈的理解封装一个直到以太层的数据帧并且成功发送出去,个人认为这比看代码/看文档或者在网上搜资料强多了.当然,网上已经有了大量的这方面的

sk_buff封装和解封装网络数据包的过程详解(转载)

http://dog250.blog.51cto.com/2466061/1612791 可以说sk_buff结构体是Linux网络协议栈的核心中的核心,几乎所有的操作都是围绕sk_buff这个结构体进行的,它的重要性和BSD的mbuf类似(看过<TCP/IP详解 卷2>的都知道),那么sk_buff是什么呢?       sk_buff就是网络数据包本身以及针对它的操作元数据.       想要理解sk_buff,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凭着自己对网络协议栈的理解封装一个直到以太层的数据帧并且成功发

DHCP的8类报文抓包以及option详解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中文名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的前身是 BOOTP,它工作在OSI的应用层,是一种帮助计算机从指定的DHCP服务器获取它们的配置信息的自举协议. DHCP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请求配置信息的计算机叫做DHCP客户端,而提供信息的叫做DHCP的服务器. DHCP为客户端分配地址的方法有三种:手工配置.自动配置.动态配置. DHCP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动态分配.除了IP地址,DHCP分组还为客户端提供其他的配置信息,比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