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一周了,这周开始一个全新的系列——怎样使用CSS3伪类。
伪类(pseudo class),对于大多数网页设计人员来说,是一个软肋。常常会对伪类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关于伪类,如果使用得当的话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最新的CSS3标准中,列出了16种伪类,为我们提供了在新标准中强大的选择方法。
首先还是向大家介绍一下CSS中伪类的历史渊源吧。
伪类简史
CSS1标准完成于1996年,包括了一些直到今天还几乎天天使用的伪类。例如:
:link
:visited
:hover
:active
这些状态可以使用于任意元素,但是通常用于,从此以后便使用伪类这个叫法。你肯定难以想象,这些还早于HTML4标准的制定,而HTML4是在1997年的12月才发布。
CSS2降临
CSS2紧跟着CSS1的步伐,于两年后的1998年5月发布。随着令人期待的position一起出现的伪类有:
:first-child
:lang() 大专栏 怎样使用CSS3伪类(一)
- :lang
有多种方法来表示文件的语言,在HTML5中,可以这样定义。当你的站点是随着不同的国家而动态变换语言的时候,现在你可以使用:lang(en)。 - :first-child
你可能已经使用过这个选择方法。通常用来添加或者移除一个列表中第一个元素的边框(border),然而在CSS2中却没有与此相对应的:last-child,直到CSS3中这两个兄弟才得以相见。
为什么要使用伪类
伪类能够使你的内容风格动态变化,这是使得如此有用的原因之一。在标签中,当用户与链接交互时可以有不同的状态显示。而新的伪类可以使文档内容基于其位置或者状态而动态变换形式。
在CSS Proposed Recommendation中,一共介绍了16种新的伪类,共分为四种:结构伪类,UI元素状态伪类,目标伪类,否定式伪类。
这就算是本系列的开篇吧,待我下次一一详细介绍这16个新伪类,敬请期待。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ziqiang123/p/11718030.html
时间: 2024-11-17 14: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