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需要水平分片
1 减少单机请求数,将单机负载,提高总负载
2 减少单机的存储空间,提高总存空间。
下图一目了然:
mongodb sharding 服务器架构
简单注解:
1 mongos 路由进程, 应用程序接入mongos再查询到具体分片。
2 config server 路由表服务。 每一台都具有全部chunk的路由信息。
3 shard为数据存储分片。 每一片都可以是复制集(replica set)。
如何部署分片集群
step 1 启动config server
1 2 |
|
正式生产环境一般启动3个config server。 启动3个是为了做热备。
step 2 启动mongos
1 |
|
step3 启动分片mongod
分片就是普通的mongod
1 |
|
step4 在mongos添加分片
用mongo 连接上mongos, 然后通过Mongo命令行输入:
添加非replica set作为分片:
sh.addShard( "mongodb0.example.net:27017" )
添加replica set作为分片:
sh.addShard( "rs1/mongodb0.example.net:27017" )
step5 对某个数据库启用分片
sh.enableSharding("<database>")
这里只是标识这个数据库可以启用分片,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分片。
step6 对collection进行分片
分片时需要指定分片的key, 语法为
sh.shardCollection("<database>.<collection>", shard-key-pattern)
例子为:
sh.shardCollection("records.people", { "zipcode": 1, "name": 1 } )
sh.shardCollection("people.addresses", { "state": 1, "_id": 1 } )
sh.shardCollection("assets.chairs", { "type": 1, "_id": 1 } )
1 2 |
|
最后一个为hash sharded key。 hash sharded key是为了解决某些情况下sharded key的 write scaling的问题。
如何选择shard key
1 shard key需要有高的cardinality 。 也就是shard key需要拥有很多不同的值。 便于数据的切分和迁移。
2 尽量与应用程序融合。让mongos面对查询时可以直接定位到某个shard。
3 具有随机性。这是为了不会让某段时间内的insert请求全部集中到某个单独的分片上,造成单片的写速度成为整个集群的瓶颈。用objectId作为shard key时会发生随机性差情况。 ObjectId实际上由进程ID+TIMESTAMP + 其他因素组成, 所以一段时间内的timestamp会相对集中。
不过随机性高会有一个副作用,就是query isolation性比较差。
可用hash key增加随机性。
如何查看shard信息
登上mongos
sh.status()或者需要看详细一点
sh.status({verbose:tru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备份cluster meta information
Step1 disable balance process. 连接上Mongos
sh.setBalancerState(false)
Step2 关闭config server
Step3 备份数据文件夹
Step4 重启config server
Step5 enable balance process.
sh.setBalancerState(false)
查看balance 状态
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查看当前的balance进程状态。先连接到任意一台mongos
1 2 3 4 5 6 7 8 9 |
|
state=2 表示正在进行balance, 在2.0版本之前这个值是1
配置balance时间窗口
可以通过balance时间窗口指定在一天之内的某段时间之内可以进行balance, 其他时间不得进行balance。
先连接到任意一台mongos
1 2 |
|
这个设置让只有从23:00到6:00之间可以进行balance。
也可以取消时间窗口设置:
1 2 |
|
修改chunk size
这是一个全局的参数。 默认是64MB。
小的chunk会让不同的shard数据量更均衡。 但会导致更多的Migration。
大的chunk会减少migration。不同的shard数据量不均衡。
这样修改chunk size。先连接上任意mongos
1 |
|
单位是MB
何时会自动balance
每个mongos进程都可能发动balance。
一次只会有一个balance跑。 这是因为需要竞争这个锁:
1 |
|
balance一次只会迁移一个chunk。
只有chunk最多的shard的chunk数目减去chunk最少的shard的chunk数目超过treshhold时才开始migration。
Number of Chunks | Migration Threshold |
Fewer than 20 | 2 |
21-80 |
4 |
Greater than 80 | 8 |
上面的treshhold从2.2版本开始生效。
一旦balancer开始行动起来,只有当任意两个shard的chunk数量小于2或者是migration失败才会停止。
设置分片上最大的存储容量
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在添加分片时候用maxSize参数指定:
db.runCommand( { addshard : "example.net:34008", maxSize : 125 } )
第二种方式可以在运行中修改设定:
1 2 |
|
删除分片
连接上任意一台mongos
STEP1 确认balancer已经打开。
STEP2 运行命令:
db.runCommand( { removeShard: "mongodb0" } )
mongodb0是需要删除的分片的名字。这时balancer进程会开始把要删除掉的分片上的数据往别的分片上迁移。
STEP3 查看是否删除完
还是运行上面那条removeShard命令
如果还未删除完数据则返回:
{ msg: "draining ongoing" , state: "ongoing" , remaining: { chunks: NumberLong(42), dbs : NumberLong(1) }, ok: 1 }
STEP4 删除unsharded data
有一些分片上保存上一些unsharded data, 需要迁移到其他分片上:
可以用sh.status()查看分片上是否有unsharded data。
如果有则显示:
{ "_id" : "products", "partitioned" : true, "primary" : "mongodb0" }
用下面的命令迁移:
db.runCommand( { movePrimary: "products", to: "mongodb1" })
只有全部迁移完上面的命令才会返回:
{ "primary" : "mongodb1", "ok" : 1 }
STEP5 最后运行命令
db.runCommand( { removeShard: "mongodb0" } )
手动迁移分片
一般情况下你不需要这么做,只有当一些特殊情况发生时,比如:
1 预分配空的集合时
2 在balancing时间窗之外
手动迁移的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
预分配空chunk
这是一种提高写效率的方法。相当于在写入真实数据之前,就分配好了数据桶,然后再对号入座。省去了创建chunk和split的时间。
实际上使用的是split命令:
db.runCommand( { split : "myapp.users" , middle : { email : prefix } } );
myapp.users 是 collection的名字。
middle参数是split的点。
split命令如下:
db.adminCommand( { split: <database>.<collection>, <find|middle|bounds> } )
find 表示查找到的记录进行分裂
bounds是指定[low, up]分裂
middle是指定分裂的点。
一个预分配chunk的例子如下:
1 2 3 4 5 6 |
|
这个预分配的目的是字母顺序有一定间隔的email, 分配到不同的chunk里。
例如aa-ag到一个chunk
ag-am到一个chunk
预分配的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
|
1 2 3 |
|
如何删除在sharding中删除复制集replica set的成员
假设sharding的分片是复制集,需要删除某个复制集的某个成员。
只要在复制集的设置中删除该成员即可,不需要在mongos中删除。mongos会自动同步这个配置。
例如 sharding cluster中有这个分片:
{ "_id" : "rs3", "host" : "rs3/192.168.1.5:30003,192.168.1.6:30003" }
需要删除192.168.1.6:30003这个成员。
只需要:
step 1: 在192.168.1.6:30003上运行db.shutdownServer()关闭mongod
step 2:在rs3的primary的成员192.168.1.5:30003上执行
rs.remove("192.168.1.6:30003")
如何关闭/打开balancer
关闭
sh.setBalancerState(false)
打开
sh.setBalancerState(true)
查看是否打开:
sh.getBalancerState()
新添加的分片始终不进行数据同步的问题
1 如果sharding cluster中新添加的分片始终不进行数据migration, 并出现类似日志:
migrate commit waiting for 2 slaves for
则需要重启该分片的mongod进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mongod进程是一个replica set的primary, 并且该replica set上只有一个mongod, 那么不能用db.shutdownServer()的方法关闭。 会报下面的错误:
no secondary is within 10 seconds of the primary,
需要用下面的命令关闭:
db.adminCommand({shutdown : 1, force : true})
2 另外一个新的分片始终部进行更新的问题:
日志里出现这样的错误:
secondaryThrottle on, but doc insert timed out after 60 seconds, continuing
通过1 将所有分片的secondary和arbitary删除掉,2 重启同步的分片解决。
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看到mongo/s/d_migration.cpp里有这样一段代码
1 2 3 4 5 |
|
这段代码含义是,要进行同步的chunk所在的分片的从服务的secondary的optime和主分片不一致,所以需要等待60秒钟的时间。
所以将要进行同步的chunk所在分片的复制集secondary和arbiter都删除掉,再重启新分片的mongod之后解决。
3 mongod的日志出现:
moveChunk cannot start migration with zero version
解决方法,在mongos上运行
mongos> use admin
switched to db admin
mongos> db.runCommand("flushRouterConfig");
{ "flushed" : true, "ok" : 1 }
转自:http://my.oschina.net/costaxu/blog/196980#OSC_h1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