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网址: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33551.html
Java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提到,对Vector、ArrayList在迭代的时候如果同时对其进行修改就会抛出java.util.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以下这个异常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以下是本文目录大纲:
一.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出现的原因
二.在单线程环境下的解决办法
三.在多线程环境下的解决方法
若有不正之处请多多谅解,并欢迎批评指正
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33551.html
一.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出现的原因
先看下面这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运行结果:
从异常信息可以发现,异常出现在checkForComodification()方法中。
我们不忙看checkForComodification()方法的具体实现,我们先根据程序的代码一步一步看ArrayList源码的实现:
首先看ArrayList的iterator()方法的具体实现,查看源码发现在ArrayList的源码中并没有iterator()这个方法,那么很显然这个方法应该是其父类或者实现的接口中的方法,我们在其父类AbstractList中找到了iterator()方法的具体实现,下面是其实现代码:
1 2 3 |
|
从这段代码可以看出返回的是一个指向Itr类型对象的引用,我们接着看Itr的具体实现,在AbstractList类中找到了Itr类的具体实现,它是AbstractList的一个成员内部类,下面这段代码是Itr类的所有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
|
首先我们看一下它的几个成员变量:
cursor:表示下一个要访问的元素的索引,从next()方法的具体实现就可看出
lastRet:表示上一个访问的元素的索引
expectedModCount:表示对ArrayList修改次数的期望值,它的初始值为modCount。
modCount是AbstractList类中的一个成员变量
1 |
|
该值表示对List的修改次数,查看ArrayList的add()和remove()方法就可以发现,每次调用add()方法或者remove()方法就会对modCount进行加1操作。
好了,到这里我们再看看上面的程序:
当调用list.iterator()返回一个Iterator之后,通过Iterator的hashNext()方法判断是否还有元素未被访问,我们看一下hasNext()方法,hashNext()方法的实现很简单:
1 2 3 |
|
如果下一个访问的元素下标不等于ArrayList的大小,就表示有元素需要访问,这个很容易理解,如果下一个访问元素的下标等于ArrayList的大小,则肯定到达末尾了。
然后通过Iterator的next()方法获取到下标为0的元素,我们看一下next()方法的具体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这里是非常关键的地方:首先在next()方法中会调用checkForComodification()方法,然后根据cursor的值获取到元素,接着将cursor的值赋给lastRet,并对cursor的值进行加1操作。初始时,cursor为0,lastRet为-1,那么调用一次之后,cursor的值为1,lastRet的值为0。注意此时,modCount为0,expectedModCount也为0。
接着往下看,程序中判断当前元素的值是否为2,若为2,则调用list.remove()方法来删除该元素。
我们看一下在ArrayList中的remove()方法做了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
通过remove方法删除元素最终是调用的fastRemove()方法,在fastRemove()方法中,首先对modCount进行加1操作(因为对集合修改了一次),然后接下来就是删除元素的操作,最后将size进行减1操作,并将引用置为null以方便垃圾收集器进行回收工作。
那么注意此时各个变量的值:对于iterator,其expectedModCount为0,cursor的值为1,lastRet的值为0。
对于list,其modCount为1,size为0。
接着看程序代码,执行完删除操作后,继续while循环,调用hasNext方法()判断,由于此时cursor为1,而size为0,那么返回true,所以继续执行while循环,然后继续调用iterator的next()方法:
注意,此时要注意next()方法中的第一句:checkForComodification()。
在checkForComodification方法中进行的操作是:
1 2 3 4 |
|
如果modCount不等于expectedModCount,则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
很显然,此时modCount为1,而expectedModCount为0,因此程序就抛出了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
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明白为何上述代码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了。
关键点就在于:调用list.remove()方法导致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的值不一致。
注意,像使用for-each进行迭代实际上也会出现这种问题。
二.在单线程环境下的解决办法
既然知道原因了,那么如何解决呢?
其实很简单,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在Itr类中也给出了一个remove()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在这个方法中,删除元素实际上调用的就是list.remove()方法,但是它多了一个操作:
1 |
|
因此,在迭代器中如果要删除元素的话,需要调用Itr类的remove方法。
将上述代码改为下面这样就不会报错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三.在多线程环境下的解决方法
上面的解决办法在单线程环境下适用,但是在多线程下适用吗?看下面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
运行结果:
有可能有朋友说ArrayList是非线程安全的容器,换成Vector就没问题了,实际上换成Vector还是会出现这种错误。
原因在于,虽然Vector的方法采用了synchronized进行了同步,但是由于Vector是继承的AbstarctList,因此通过Iterator来访问容器的话,事实上是不需要获取锁就可以访问。那么显然,由于使用iterator对容器进行访问不需要获取锁,在多线程中就会造成当一个线程删除了元素,由于modCount是AbstarctList的成员变量,因此可能会导致在其他线程中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值不等。
就比如上面的代码中,很显然iterator是线程私有的,
初始时,线程1和线程2中的modCount、expectedModCount都为0,
当线程2通过iterator.remove()删除元素时,会修改modCount值为1,并且会修改线程2中的expectedModCount的值为1,
而此时线程1中的expectedModCount值为0,虽然modCount不是volatile变量,不保证线程1一定看得到线程2修改后的modCount的值,但是也有可能看得到线程2对modCount的修改,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线程1中比较expectedModCount和modCount不等,而抛出异常。
因此一般有2种解决办法:
1)在使用iterator迭代的时候使用synchronized或者Lock进行同步;
2)使用并发容器CopyOnWriteArrayList代替ArrayList和Vector。
关于并发容器的内容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讲述。
参考资料:
http://blog.csdn.net/izard999/article/details/6708738
http://www.2cto.com/kf/201403/28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