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转眼间已经到了第二天晚上,今天起的比较晚,家里又来客人,所以学习的不多,浪费时间啊,要注意下。
话不多说,开始。
第二章:链路层
1.链路层的三个目的:(1)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2)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3)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常见链路层协议:以太网链路层协议、串行接口链路层协议。
2.以太网和IEEE 802封装:
a.以太网,它采用一种称作C S M A / C D的媒体接入方法。
b.802.3针对整个CSMA/CD网络,802.4针对令牌总线网络, 802.5针对令牌环网络。这三者的共同特性由802.2标准来定义,那就是802网络共有的逻辑链路制 (LLC)。不幸的是,802.2和802.3定义了一个与以太网不同的帧格式。(在这里,我的理解是,以太网是CSMA/AD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
(具体协议详情见TCP\IP卷一)
3.SLIP:
a.它的帧格式。(具体协议详情见TCP\IP卷一)
b.它的缺陷:每一端必须知道对方的I P地址、SLIP没有在数据帧中加上检验和、数据帧中没有类型字段(类似于以太网中的类型字段)。
4.压缩的SLIP: 将TCP/IP的首部长度减少至5个字节。
5.PPP:说实话这部分压根没看懂,所以,也就不做什么笔记了,来日再战。
6.环回接口:
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就是,要是来自上层的IP输出直接能够进入IP输入的队列,这不就有问题了么,那岂不是所有的输出直接就不加判别的进入了输入。
7.最大传送单元(MTU):数据帧的最大长度,譬如,以太网是1500字节,802.3是1492字节。
8.路径MTU:如果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要通过多个网络,那么每个网络的链路层就可能有不同的MTU。重要的不是两台主机所在网络的MTU的值,重要的是两台通信 主机路径中的最小MTU。
9.串行线路吞吐量:说实话这部分我也是没看懂。
总体来说这部分看的迷迷糊糊地,很多地方不是很明白,要抓重点,宏观把握,注重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