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

提出问题

快速通读教材《构建之法》,并参照提问模板,提出5个问题。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看这个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问题。 还有这些要点:

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是不懂书中的术语,还是对推理过程有疑问,还是书中的描述和你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矛盾?

问题一:

在书本的339页,提到了所谓“事后诸葛亮会议”,说的通俗点也可以说是项目总结会。其中提到了会议间的一种分析法——5WHY(五问法)书中语句对其解释如下:其关键在于,从现象和结果入手,不管面子问题,不管小团队的边界,沿着因果关系链条,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然而从这些语句中我并不能清晰地了解到五问法的具体用法,故查询了一下资料,具体如下:

5WHY从三个层面来实施:
一、为什么会发生?从“制造”的角度。
二、为什么没有发现?从“检验”的角度。
三、为什么没有从系统上预防事故?从“体系”或“流程”的角度。
每个层面连续5次或N次的询问,得出最终结论。只有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探寻出来,才能发现根本问题,并寻求解决。

因为在学校中也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组织负责过大型活动,也有开过策划会,总结会等。尤其在总结会上,运用的提问方法总是觉得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而这次所学的五问法给了我一个较大的启发。

但是令我仍有疑虑的是,这种带有“打破砂锅问到底”色彩的提问方式,总觉得有点破坏团队和谐的意思。是否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显得委婉一些?

问题二:

书本的92页中,提到了再向别人提供反馈时,为了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所使用的“三明治”方法。书中对其该方法解释如下:最好是先来一片面包,做好铺垫:强调双方的共同点,从团队共同的愿景讲起,让对方觉得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然后再把肉放上,即把建设性的意见加工好,不宜完全沉溺于过去的陈年谷子烂芝麻,给别人做评价下结论,最后再来一片面包,鼓励对方把工作做好。看起来好像很复杂,似懂非懂,具体来说三明治方法到底是什么呢?查询资料后,其实很简单,即所谓的三明治效应,其定义如下:

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称之为三明治效应。
这种现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层总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总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使之后味无穷。这种批评法,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还会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这样一来整个概念就清晰了很多,其实这个方法可以广泛地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良好友善的氛围下推动事件的解决。

但我的疑问在于,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繁复的交流?如父母与孩子间发生某一件事,或者上司与员工间的一次引导建议,这种情况下三明治方法固然简单有效,因为事件是偏向“一次性”的。但如果运用在两个结对编程的伙伴间呢?一个程序可能我要对另一方短时间提出许多次建议,这种情况下每次都使用该法则显然显得繁琐、造作,也不合适。说到底,人在沟通上,最根本的还是情商,不能一味套用方法。

问题三:

书本的346页中,提到了所谓“灵光一闪”的时刻与创新之间的联系。书中引用了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以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灵光一闪”故事,引出了其观点:他们没有提到这些科学巨人在顿悟之前就已经在相关学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他们也为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那些看似神奇的时刻才会光顾他们以及另一个推论是——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找到并拼对所有的拼图块,以为能够打造一个巨大的创新。书中的观点意在告诉我们灵光一闪只是契机,本身的基础必不可少。但书中也提到找到最后一块拼图的人会获得最大的荣誉。那么,在自己功底已然扎实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抓住所谓灵光一闪的机遇,找到最后一块拼图?是否有思维上的独到之处?如果有,如何培养呢?

问题四:

书本的138页中,提到了在一个团队中应该“各司其职,对项目共同负责”,引用了下棋的例子:旁观者不用负责任,而当局者则相反,所以两者之间的看法自然不会相同。书中说道:团队中航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职责,与此同时,团队的各个角色合起来,对整个项目最终的成功负责,为什么?因为每个角色在其职责范围内的失败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而且各个角色的工作都是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这句话向我们阐明了团队中的每一份子都有自己所应肩负的责任。但我的疑惑在于,在书中引用的下棋例子里,所谓旁观者说的建议是否完全无用呢?负责的是自己,下决定的也是自己,但是否就可以因为这样而一意孤行拒绝外来的建议?对此,我也上网查询了部分材料: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由于旁观者的客观条件,可以不受当事人所承受利害关系和主观观念的影响,所以,他们的话往柱具有客观性,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很少存有对哪一方的偏袒性,并且也不存在对某—目标的特殊期望值,因此,他们的话往往是吏值得听取与采纳的。对于旁观者的意见,当事人往往视其不了解情况而予以轻视,这是非带错误的。虽然,旁观者有时确实不如当事备熟悉 事情的内幕和细节,但他们要比当事人更容易察觉问题的关键 所在,这样才可以找出困扰当事人的麻烦是什么,忽略和排除 那些原本无关紧要,但却容易引起矛盾和成见的细枝末节,从 而尽快接触问题的巾心,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或十分行益的启发。

以上材料作为参考,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那么最终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让自己能够掌握在“坚持自我想法”与“听取他人意见”之间取得最完美的黄金比例?

问题五:

书本的348页中,提到对于人们来说,未必喜欢创新。究其原因,书中原话如下:

为什么我辛辛苦苦想出来的点子得不到领导或同事的赞赏?这里面有好几个原因:
- 个人自负/嫉妒:这个想法居然被你想出来了,老子不能接受。
- 面子或政治因素:这个东西要是搞成了,我很没面子。
- 优先级:我已经有10个创新的点子,没时间和资源去处理新的想法。
- 安全:不创新,我没有风险;要创新,我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
- 习惯:这不是我们做事的习惯,不符合我们一贯的原则。
- 动机:我能从中得到什么?我为什么要帮你?

显然,根据这些观点,自然也能理解了为何有人不喜欢创新。拿自身经历来说,以前组织某些活动的时候,策划书中部分内容可以说是一年一年几乎毫无变化的。当有人提出创新意见时,大家就会有这样的顾虑:之前我们没这样做过,没有经验,万一在自己手上办砸了怎么办?

所以,我认为有创新的能力自然是实打实的本钱,但懂得如何去推广自己的创新也同样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人理解、赞同自己的创新呢?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he-world/p/8556601.html

时间: 2024-10-08 18:48:00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的相关文章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1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1 Task1:博客账号 http://www.cnblogs.com/mz201521044152/ Task2:码云账号 https://gitee.com/mxz0/events Task3:完成博客-阅读与思考 ##阅读参考材料,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学时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畅想 当初你是如何做出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决定的? 你认为过去两年中接触到的课程是否符合你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期待,为什么? 你觉得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它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 201521123038 游舒婷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 提出问题 问题1 我看了书P85这一段文字, 结对编程中有两个角色: 1.驾驶员(Driver):控制键盘输入. 2.领航员(Navigator):起到领航.提醒的作用. 这两个角色还是可以互换的. 我的疑惑是,结对编程两个人的能力不一定在同一水平线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地方,那么,如果两个角色可以互换,是否说明双方都要读懂对方的代码.假设,一方负责前端设计,一方负责后端开发,虽然两种技术之间有部分相关,但是这意味着两方都要了解对方的代码么? 问题2 我看了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1(201521123045 郑子熙)

软工15 个人阅读作业1 1.个人账号信息 (1)学号姓名 201521123045 郑子熙 (2)博客地址 https://home.cnblogs.com/u/zhengizixi/https://home.cnblogs.com/u/zhengizixi/ (3)码云地址 https://gitee.com/zhengzixi/events 2.阅读与思考 阅读参考材料,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学时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畅想 当初你是如何做出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决定的? 当初报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1(201521123049 杨泽斌)

个人信息 杨泽斌 201521123049 网络1512 Task1:注册个人博客账号 http://www.cnblogs.com/yzb123/ Task2:注册码云账号 https://gitee.com/yzb123456/events Task3:完成博客-阅读与思考 阅读参考材料,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学时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畅想 当初你是如何做出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决定的? 当初选择网络工程专业并没有经过很认真的考虑,只是想选择计算机这一方面的专业,再根据高考志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201521123010徐璐琳)

通读<构建之法>后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读P8时,1.2软件工程是什么? 这也是上这门课前我的疑问,软件工程,乍一看是能理解的,但是每次一思考,软件工程究竟想要说什么,就会很纳闷.书上这样给解释:软件工程师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工程.我觉得"系统.有序.可量化"这几个词态太模糊了.所以也去百度过,也得到了相应比较能理解的一个解释,来自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201521123028李家俊)

提出问题 快速通读教材<构建之法>,并参照提问模板,提出5个问题.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看这个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问题. 还有这些要点: 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是不懂书中的术语,还是对推理过程有疑问,还是书中的描述和你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提出问题

Deadline: 2018-3-18 10:00PM,以提交至班级博客时间为准. 提出问题 快速通读教材<构建之法>,并参照提问模板,提出5个问题.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看这个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问题. 还有这些要点: 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201521123109 叶城龙)

提出问题 快速通读教材<构建之法>,并参照提问模板,提出5个问题. 问题一: 由于编程经验极少,就先看了16章,其中迷思之三:好的想法会赢 但是在现实中,好的主意不一定赢 作者讲述了Dvorak键盘布局虽然好用但是最终却被QWERTY键盘布局给淘汰了,原因主要是由于打字机系统的演变使原来的键盘布局失去了优点,可以说是技术的创新导致了这个原先好的想法的没落,那么为什么在迷思之六:技术的创新是关键 除了技术的创新,还有很多方面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用户体验创新,生态系统创新 作者列举的例子中技术的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201521123049 杨泽斌)

提出问题 快速通读教材<构建之法>,并参照提问模板,提出5个问题.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看这个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问题. 还有这些要点: ?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是不懂书中的术语,还是对推理过程有疑问,还是书中的描述和你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