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举行的百家号年度创作者盛典上,最令内容创业者激动地,或许不是百度推出的智能创作黑科技“创作大脑”、也不是“年度创作者”、“千寻奖”等大奖。而是针对优质原创视频作者推出的“百万年薪”计划。
百万年薪?是内容分发平台新一轮的“撒币”行动?是百家号作为用户最多的平台,在2018年持续加大分成、技术和流量支持的一个直观注脚?
或许不是给钱那么简单。真相或许是百家号要给优秀创作者更多机会。
趋势一:BAT集体“撒币”,但这次钱不是重点
BAT最近在内容分发上,试图打出一波新的高潮,而且目标很一致:
张小龙在2018年微信公开课上抛出了公众号新“姿势”,一是独立的微信公众号APP;二是改版公众号,让作者拥有独立的栏目。
百度百家号早在半年前就推出了以现金激励+定制权益为主要手段的“百+计划”,启动“千寻奖”内容创作大赛,一样的收入加成,不过目标指向更加明确,即寻找和孵化专栏作者。
阿里则除了大鱼号外,亦在试图通过淘宝直播、生活研究所等栏目,将内容创作者孵化成专栏作者,形成消费类内容的垂直化。
独立App做分发、定制化扶植内容创作者,俨然成了内容分发平台对内容创业者予以扶持的新路数,差异于早前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平台一轮又一轮以“撒币”为特征的“补贴”路数。
为何会如此?新榜最近放出的内容创业年度报告中,有一组数据:81.4%的用户认为大众的信息需求,也就是泛信息需求已经被满足了;但有48.1%的人亦认为,自己的个性内容需求还没有被完全满足。
也就是说,信息的泛滥和精品的渴求,已经进入了一个峰值,而按照传播学的路数,此刻正是打造精品内容和树立自己品牌(平台)独特调性的时刻。
于是,各大平台的撒币姿势也发生了变化。
最核心的一点是从“钱”变成了“人”,即从撒胡椒面一样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变成了对优秀作者,特别是腰部群体的深度挖掘与重点孵化。
趋势二:平台赋能,让黄金内容主动找读者
张小龙想要做专栏,近来的诱因是走算法推荐形成信息茧房和三俗围城的今日头条停更事件,而深层原因则是单靠朋友圈推荐或转发,极容易让阵地变成洗稿者的江湖。
翻开微信公号的每周爆文,洗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这也是内容创业行业2017年最深层的焦虑之一。
由BAT带来新一轮的“补贴”则在重塑平台赋能,试图通过重点圈定的方式来精准孵化黄金内容。换言之,平台不再是扮演一个地主形象,而是成为了一个农技提升的指导者。
百度的玩法是打破过去用户找信息的单行线,而让信息也能主动找到用户,这本身依靠的是百度自身的平台特质。
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度拥有业界最全的用户画像和兴趣标签。百度已拥有7亿多用户画像,可以为每个用户打上超过200万个标签。
多年的积淀使得百度在内容生态上形成了自身的独立行为逻辑:即基于百度大脑,百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给内容打标签(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图集打标签),并将内容标签和用户兴趣点标签做匹配,从而帮助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内容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受众,实现精准分发。
说的更浅显点,和单纯依靠阅读来积累信息、用算法进行推荐的方式不同,而是通过百度多平台的数据来源形成大数据,然后通过画像发现用户可能自己都没认识到的潜在信息需求。
趋势三:手动“撒币”,专栏不是×××,而是包红
专栏化的趋势,在每个平台皆有不同。关键在于,专栏会有专门的编辑来“陪伴”。
意义在哪?人!过去的内容分发,要么是通过算法来完成自动分发,要么是靠粉丝们去手动分发。而分发平台则“袖手旁观”。
结果呢?从微信公号崛起带来的这一波内容创业潮中,罗辑思维、咪蒙、同道大叔等一批内容创业者脱颖而出,但更多内容创业者则直接被汹涌的信息潮给掩埋了。
毕竟算法是无情的,公众总是会喜欢那些比较“可口”、“娱乐”的信息。这也带来了整个内容创业走向了娱乐化和迎合之路。
怎么破?百家号推出“百+计划”和“千寻奖”,由于加入了编辑的人工筛选,过去依靠粉丝数、总流量在各个平台获奖无数的洗稿者就直接被拒之门外,而参赛者亦因这种手动操作,呈现出一个特质:上榜获奖的内容创作者有许多流量与粉丝都不算强大,但却在许多小众领域提供了专精却耐读的内容而持续获奖。
而且,百家号现在做的越来越熟练,“百万年薪计划“给视频创作者赋能中,一个吸引点就是1V1专属服务,这其实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进行的专属孵化,同时也是在前期门槛筛选完成后,用后期的专属服务来进行深度孵化的玩法。
数量足够多、内容足够优、输出很稳定、服务很到位的新一轮内容创业,势必在BAT们均积极谋划的“专栏”式新生态中,打开一条迥异于过去的新路。
内容创业的腰部势力,这一波福利,必须接住。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zhangshuyue/2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