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AXI-IP核(转)

目的:

自定义一个IP核,通过AXI总线与ARM系统连接

环境:

Win7 32bit

Vivado2014.4.1

Xilinx sdk2014.4

开发板:

Zc702

第一步:

新建一个自定义的HDL模块,本实验新建一个16位加法器,保存为test.v,代码如下

module test(

input [15:0] a,

input [15:0] b,

input clk,

output reg [15:0] sum

);

[email protected](posedge clk)

begin

sum  <= a +b ;

end

endmodule

第二步:

新建一个IP核,打开vivado,在tools中选中新建IP核

点击Next,

选中新建AXI外设选项,

填好信息,点击next,

填好参数,这里就用默认的即可,

然后点击finish。

之后会打开一个这个新建的IP核工程,查看

新建的时候是没有test.v加入到工程的,双击myip_v1_0_AXI_inst-myip_v1_0_S00_AXI.v

上面这段代码,主要就是定义了使用的参数,也是我们在新建IP核预先设置的参数,数据宽32位,地址宽4位;

在参数设置之后,这段注释就是让用户可以添加需要的端口了,在本次实验中是不需要添加的;

看接下来的程序:

系统默认的第一个输入端口S_AXI_ACLK为时钟,然后S_AXI_ARESETN是复位;

接下来S_AXI_AWADDR是写地址,后面暂略,

从注释就可以看到是安全级别的选项,这个是AXI的标准后续再谈;

还有一个端口S_AXI_WDATA就是写入的数据;

部分端口这里就不说明了,可以直接看注释,直接看马上用到的几个端口:

S_AXI_ARADDR是读IP核的地址,S_AXI_RDATA是被读的寄存器;

接下来看

新建的时候会看到4个slv_reg寄存器,实验中又添加了一个

reg [C_S_AXI_DATA_WIDTH-1:0]    slv_reg4;

又添加了一条:

wire   [C_S_AXI_DATA_WIDTH-1:0] sumout;

主要是为了把test.v这个模块添加进来;

这几个寄存器在

这几条代码显示,在往自定义的IP核内写数据是会将数据写到刚才定义的几个寄存器内的,当然这些寄存器用户都是可以自己改的,这个实验就不更改了;

那么,用户是往哪一个地址写数据呢?那么看这里:

根据上面的定义,

ADDR_LSB=2,OPT_MEM_ADDR_BITS =1;

也就是往地址段axi_awaddr[3:2]部分写的话就会将数据写入这4个寄存器,同理在读数据的时候也是,具体看代码即可。

前面看到是用户写数据及其IP核接收到的数据寄存器,下面是IP核的输出数据,也就是用户在读IP核时被读的寄存器:

这里在实验中,做了一些更改,将slv_reg0,变为了slv_reg4;

最后在用户逻辑部分,添加例化的模块。

然后

到这界面之后,查看左侧的检查选项是否都已经打勾,没打勾的话选中哪一个选项做一些简单确认即可完成,最后打包IP核,保存为zip的格式。

将IP核工程关闭,新建一个系统文件或者打开一个example工程,在工程内添加新建的ip核,当然需要将新建的ip核包含在工程内,如图:

在工程内添加自己的IP之后,自动分配一下地址:

然后确认无误,,生成bitstream。

稍等片刻之后,没有报错,然后export hardware,之后再launch SDk,

打开SDK后,需要新建一个application,

用最简单的helloworld工程样板即可,然后修改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latform.h"

#include "xbasic_types.h"

#include "xparameters.h"

#include "xil_io.h"

Xuint32*baseaddr_p=(Xuint32*)XPAR_MYIP_0_S00_AXI_BASEADDR;

int main()

{

init_platform();

print("Hello World\n\r");

print("My_IP Test.....\n\r");

//*(baseaddr_p+0)=0x00020003;

Xil_Out32(XPAR_MYIP_0_S00_AXI_BASEADDR,0x11111111);

Xil_Out32(XPAR_MYIP_0_S00_AXI_BASEADDR+0x4,0x2);

Xil_Out32(XPAR_MYIP_0_S00_AXI_BASEADDR+0x8,0x990);

Xil_Out32(XPAR_MYIP_0_S00_AXI_BASEADDR+0xc,0x100);

u32r0,r1,r2,r3;

r0=Xil_In32(XPAR_MYIP_0_S00_AXI_BASEADDR);

r1=Xil_In32(XPAR_MYIP_0_S00_AXI_BASEADDR+0x4);

r2=Xil_In32(XPAR_MYIP_0_S00_AXI_BASEADDR+0x8);

r3=Xil_In32(XPAR_MYIP_0_S00_AXI_BASEADDR+0xc);

xil_printf("r0=%0X r1=%0X r2=%0Xr3=%0X  \n\r",r0,r1,r2,r3);

cleanup_platform();

return0;

}

添加的xparameters.h头文件包含了自定义的IP的系统地址:

编译之后,先将bit文件下载到fpga,然后run,看到

好了,实验结束。

转载:http://blog.csdn.net/shushm/article/details/49536845

分类: Xilinx MicroBlaz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manjihe/p/9885014.html

时间: 2024-10-27 21:16:58

自定义AXI-IP核(转)的相关文章

【OpenHW12参赛手记】ZedBoard-自定义IP核实现+PS成功调用【详细步骤+流程介绍+源码】 转载

文章来源 图片无法复制,请看原文 http://www.eefocus.com/jefby1990/blog/13-03/291975_490bc.html [OpenHW12参赛手记]ZedBoard-自定义IP核实现+PS成功调用[详细步骤+流程介绍+源码] 2013-03-07 17:56:30 分享: (图片请点击查看原图) 软件环境:WIN7_64 + ISE 14.4 (system_edition) 硬件:Zedboard.USB-Cable线 搭建图: 经过前几天的学习,查看数据

自定义AXI总线形式SPI接口IP核,点亮OLED

一.前言 最近花费很多精力在算法仿真和实现上,外设接口的调试略有生疏.本文以FPGA控制OLED中的SPI接口为例,重新夯实下基础.重点内容为SPI时序的RTL设计以及AXI-Lite总线分析.当然做些项目时可以直接调用Xilinx提供的SPI IP核,这里仅出于练习的目的考虑. 二.接口时序分析 本项目用的OLED型号为UG-2832HSWEG04,核心控制器是SSD1306.该芯片支持并口.I2C以及SPI接口,这里采用4线SPI作为数据总线.4线SPI接口包括: SCLK:串行时钟,SSD

AXI-Lite总线及其自定义IP核使用分析总结

ZYNQ的优势在于通过高效的接口总线组成了ARM+FPGA的架构.我认为两者是互为底层的,当进行算法验证时,ARM端现有的硬件控制器和库函数可以很方便地连接外设,而不像FPGA设计那样完全写出接口时序和控制状态机.这样ARM会被PL端抽象成"接口资源":当进行多任务处理时,各个PL端IP核又作为ARM的底层被调用,此时CPU仅作为"决策者",为各个IP核分配任务:当实现复杂算法时,底层算法结构规整可并行,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而上层算法则完全相反,并且控制流程复杂

Quartus II 与ModelSim-Altera联合仿真FFT IP核之FFT IP核分析

FFT IP Core Features 参数设置 FFT IP核有4种模式,分别为: 突发模式(Burst): 缓存突发模式(Buffered Burst): 流模式(Streaming): 可变流模式(Variable Streaming): 前3中模式运算速度依次增大,占用资源也依次增加,第4种模式(Variable Streaming)可以用于在线改变FFT的大小.速度和流模式差不多,资源占用更多. 分为基本配置和高级配置两种,基本配置包括配置FFT ip核的变换长度,FFT还是IFFT

Xilinx Vivado的使用详细介绍(5):调用用户自定义封装的IP核

Zedboard OLED Display Controller IP v1 介绍 Author:zhangxianhe 本文档提供了快速添加,连接和使用ZedboardOLED v1.0 IP内核的说明.运行在ARM处理器系统上的测试应用程序用于通过其驱动程序的功能与IP进行通信. Vivado设计套件被用作开发环境.硬件验证是在Zedboard上完成的,然而,这个IP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其他主板或嵌入式系统. 平台 硬件:Zedboard xc7z020clg484-1 软件:Vivado 2

FPGA初体验之用户IP核封装

实验平台:Vivado 2015 开发板:Xilinx ZYNQ-7020 内容:创建和封装用户IP核流程 第一步:打开Vivado 2015,新建工程. 第二步:更改工程名和存放路径,点击下一步. 第三步:选择RTL工程,点击下一步. 第四步:点击创建文件,输入IP核名称(自定义),点击OK. 点击下一步. 点击下一步. 第五步:选择对应的芯片.我的开发板用的芯片是xc7z020clg-1,点击下一步. 点击完成. 直接点击OK. 第六步:编辑myip.v 代码:myip.v 1 `times

实验:添加AXI IP到设计

需要实现的系统是这样的: 1.PL一侧的ASI GPIO只有一位的宽度,用于连接到BTNU按键(在我的zc702上,我选择连接到SW13). 说明:PS和PL里面都有GPIO的模块,添加和配置的方法以及在程序里调用的方法,都是不太相同的. 2.PS部分的GPIO有1位的接口,通过EMIO连接到PL的引脚.并且先接到板上的BTNR按键(zc702上的SW5按键) 说明:上一个开关是在PL部分的管脚进入到PL部分的AXI GPIO模块,在通过PL部分的AXI互联模块,和PS部分的GP AXI主端口进

如何使用和了解ALTERA的IP核

可以通过直接对IP核进行仿真验证,通过波形来分析IP核的功能和工作方式,以及各个寄存器之间的工作关系. 也可以通过查看用户指导手册来学习IP核,如下图.

明德扬至简设计法设计的IP核加法器

一.功能描述 在Quartus II 和ISE中都有加法器的IP core,可以完成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的加.减法,支持有符号数的补码.原码操作及无符号数的加.减操作,引入了最佳流水线操作,可以方便的为用户生成有效的加法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完成配置加法器 ,本案例用Altera和Xilinx的IP核实现了26位加法器的功能. 二.平台效果图 Altera仿真效果图 Xilinx仿真效果图 三.实现过程 Xilinx输入输出信号列表如下: 信号名 I/O 位宽 说明 clk I 1 系统工作

FPGA学习笔记之FIFO IP核

FIFO总结文档 何为FIFO .? FIFO(First In First Out ) 先进先出是一个常用于数据缓存的一个数据缓冲器. fifo主要有WRREQ(写信号)WRclk(写时钟)data(写数据)wrfull(写满标志)wrempty(写空标志)wrusedw(告知里面还有多少数据) Rdreq(读信号)rdclk(读时钟)rdfull(读满标志)rdempty(读空标志)rdusedw(告知里面数据个数) 以上所有信号全是高电平有效. 为什么要用fifo? 在项目设计中,我们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