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啊?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关于幸福,我首先想到了这首儿歌。幸福似乎人人都在渴求,似乎又不可得。
还是从我的经历讲起吧,10年前,我脾气很坏,情绪经常失控,似乎对这个世界充满着莫名其妙的不满,而这个世界也对我充满敌意,所以活在一个互相冲突的世界里,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自己经历的这些事,仔细的想一想每件让自己生气的事,竟然没有一个让我发火的理由,幸福对我来说是一片白纸,还不曾在幸福之路上踏上征程。
这是我要的生活吗,为什么我变得这么的不讨人喜欢,为什么我的脾气那么坏,情绪得不到控制......,难道幸福就一直无法潜入我的生活?
对着这些反思,我决定改变,如何改变呢,先改变自己吧,因为我深知,人是自然的产物,客观世界无法改变,要想得到幸福,首先改变自己,改变内心,因为改变自己,必须要理解自己,深入内心。
于是,我接受了紫手环运动。因为我看到了一本书叫做《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其方法符合心理学的认知,21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其方法是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那么,从规则上看,这似乎很容易做到,但我告诉你很难,我刚开始实践时,连一天都坚持不了,面对充满嘲笑的同事,苛刻的老板,压力山大的工作(都是自己的心理在作祟),自己竟然发现每过十几分钟就会产生一个抱怨,这一发现使我大吃一惊,不必要的抱怨如此之多,我竟然活在这样一个抱怨的世界里,他们也竟然活在这个抱怨的世界里,看来我们都病得不轻,于是有这样的认识,再苦再难,自己也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从刚开始的坚持不了几十分钟,再到坚持一天,再到坚持一星期,又反反复复,一段时期内似乎是个瓶颈,做到不抱怨很难,直到过了半年之后,才打破一星期的魔咒,后来最长时间竟然有六个月不抱怨。
这样,坚持了三年,我终于做到了通往幸福的第一个起点,首先过一个不抱怨的生活。不抱怨的生活给我带来了什么呢?
不抱怨的生活,使我生命充满阳光,使我极积乐观,坦然接受自我,直面生活。它使我反思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我们向这个世界发出正能量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必然以正能量向我们反应,我们收到的必然是积极乐观,美好幸福,我们的生活将充满阳光;向我们向这个世界发出负能量的时候,我们收到的将是消极悲观,痛苦阴冷,我们的生活将笼罩黑暗。
我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全在于我们向世界发出了什么样的信号,什么样的能量。
关于命运,有这样一种说法:种一种思想,收获一个行动;种一种行动,收获一个习惯;种一种习惯,收获一个品质;种一种品质,收获一个命运!这就是命运,从不断改变开始,以至水到渠成。
如果只到这一步,才只是从思想行为上对幸福有了一定的理解,对我来说对于幸福探索的脚步,还远未停歇。
兴趣使然,我后来又体验了《积极心理学》,哈佛心理学,使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又向前了一步。
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总结,我明白了什么是关于内心与幸福的知识,运动,冥想,呼吸,睡眠,触摸,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良方。幸福学告诉我们一些看似常识,却又鲜有人知的实用的知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没有接触到幸福学之前,我不得不坦然,自己并不快乐,也并不理解幸福的含义。
我现在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也就是说,健康,身体,思想,精神也我金钱一样,你投入得越多,你将得到也越多。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赢了。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那么通过幸福学,我得到了什么思考呢?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那么,具体来说,我觉得如下几点,是我得到结晶: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他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小时——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然向前。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这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古龙在《在三少爷的剑》中,表达的观点,幸福首先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他在他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向我们的人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几年时间可以生存,那么我们是否愿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呢?这的确是一个令人警醒的问题,如果我们时常能够如此的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想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同时种种关于人世的纷争和是是非非也会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可是,由于我们不是自由的,也许在我的一生中竟不能实现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我一想到这个问题,内心竟徒生感伤。其实,在我短短的生命历程中,我也自认为经历了一些所谓的苦难体验,由此,我也从幼稚走向了所谓的成熟,只是对于一个人的浩翰人生长卷来讲,我的那些体验的确是微不足道的,现在看来,那只不过少年时代“少年不知愁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独特季节罢了。而今天我面对着人生的抉择,是前进还是退缩,竟在一念之间,现实的阴霾也曾使我悲观消沉、彷徨失望,甚至还产生过自甘堕落的念头,但是书拯救了我,在心血肆流的日子里,我从书中读到了人类共同的悲哀和一些伟大人物所历经种种苦难,于是在与艰难日子的对视中,我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面对一些人生中的不如意,我总是强健着心弦,坚定着信念,始终以乐观的性格直面惨淡的人生,直到我的世界出现一抹蔚蓝。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会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其实前人早已给了我坦然面对人生的秘决,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开拓创新的冒险,其过程必定孕育着阵痛甚至苦难,说实在我真太累了,而通过昨天的奋斗,我仍然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失败者,不管曾经的我付出了怎样的血汗,但结局是残酷的,它不需要你的任何理由。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行动了,我知道了我真正的实力,我对自己的了解更深了,要知道了解自己往往比了解别人更难。于是,我坦然。思想工具的再次启动之后,我又以更加激情与乐观的态度踏上人生的舞台,上演一幕幕未知或悲壮或秀美的剧目,因为我坚信正是因为这我的人生才会更加绚丽。那一年,我才21岁,写下了上述文字。
后来,又接触到了林语堂先生的作品。他给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欣赏并融入大自然,陶醉并沐浴在古今优美的文化,肯定自己,只有作为个体的个人对自己负责,并使自己以体现自我价值,来寻找到自己快乐的源泉,这才是一种自然的人生哲学家。以我的理解,就是:乐观且执着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享受其间孕育的林林总总。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快乐。当一个人悠闲地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 其实这又使我想起了西方社会流行的一句古诗,“我来自尘土,我终归于尘土”,也像新月派的骚客徐大诗人曾经写下的这样的名句:“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正是这来与走之间的旅程,才是生命的眷恋,生命的履历。于是,我们也应该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鱼一样在水里,迎着凉滑的水波,荡漾着心情,自由的游弋;像鸟一样飞翔在湛蓝的天空,与云为友,做天空的旗帜……有了这样丰富的想像力,我们可以摒弃作为人的所谓的高贵和自尊,真正的成为自然的朋友,真正的欣赏并赞叹种种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我们有时就是一个鱼,有时就是一片云,有时就是一块石头,有时就是一蔓青草,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想成什么,就是什么。于是在古今文学经典上,有了“庄周梦蝶”,有了“陶潜忘菊”,闲云野鹤的仙人与雾岚和山水融为一体的文人,这才是真正对待内心的良法。仅仅“只要不妨碍别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说法,是极错的,至少我们没有意识到自然的存在,在你的眼中只有人,而没有自然的位置,这样的人他们种种关于私欲的追求,会使他们跌进痛苦的深渊,正如拿破仑所言:我没有真正的快乐一天过。也许在追求私欲的过程中,他们可能看起来似乎很洒脱,但其内心的空乏,是显而易见的。
可见,快乐与幸福无所不在,关键在于我们认真的去体会,认真的去感悟,认真的去惮。明人金圣叹之“三十二不亦快哉”,在吾人看来,也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而其却将其以为是一生中最快乐的事,并记录下来,聊以自慰,而另一个撼人心神的是残疾人海伦的《假如我能眼亮三天》,种种常人所经历的平凡,在她的眼中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可见快乐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而且每人感受到的深浅亦有所不同,也只有调整自己心态,坦然从容,微笑才会永远的浮现于我们的脸庞。
“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接纳自己,怎么才能过上自己幸福的生活,那只有我们靠自己了。
这也正是我所理解的幸福的路径为:不满现状,积极反思,自然接受,坦然快乐,毅然前行。也正所谓,见山,不见山,又见山,山未变,心已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