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的存储设备管理

1、设备识别

1)发现系统中的设备

<1> fdisk -l

发现系统中的所有设备(比较详细,有从那块空间开始,那块空间结束等具体的信息。)

2)cat   /prco/partitions

3)发现设备并且在使用

df   ---查看

df    -h    以10^n为单位

df    -H    以2^n为单位(比较精确)

4)系统已发现但是无法投入使用,随时可以使用的设备

2、设备名称的读取


/dev/xd*


x=s /dev/sd*                                     ---sata硬盘,或者iscsi网络存储


x=v /dev/vd*                                    ---虚拟硬盘,一般在虚拟机中使用


x=h /dev/hd*                                    ---ide硬盘,一般出现在老式电脑中


*=a~...                                              ---/dev/vda表示系统中第一块虚拟硬盘


/dev/sda1                                          ---表示系统中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dev/cdrom,/dev/sr[0-...]                   ---系统中的光驱


/dev/mappper/*                                 ---系统中的虚拟设备

3、设备的使用:设备必须要用目录来对设备中的内容来读取。所以在使用某个设备的时候必须先要进行挂载,

mount 设备挂载点

mount /dev/sdb1 /run/media/kiosk/KINGSTON

df 查看

mount  -o ro /dev/sdb1  /mnt

把U盘挂载上设置为只读后就不能在它的挂载目录下新建文件。

umount /dev/vdb1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的处理方法:

[[email protected]~]# umount /mnt/

umount:/mnt: target is busy.

(Insome cases useful info about processes that use

thedevice is found by lsof(8) or fuser(1))

发现进程

fuser -vm /dev/sdb1

lsof /dev/sdb1

fuser -kvm /dev/sdb1(终止进程)

kill -9 pid

4、分区管理

主引导分区MBR:设备分区信息MBR由4部分组成,共512=446+64+2字节

(1)mbr主引导记录446个字节---让磁头找启动分区,446表示启动程序最短代码大小;位于0磁道1扇区

(2)mpt主分区表64个字节

(3)硬盘的有效性标识“55aa”2个字节

(4)一个主分区占用16个字节记录分区信息

(5)一块硬盘上如果用mbr的分区方式最多可以存在4个主分区,分区大小最多2TB

(6)主分区:是用来启动系统的分区,mbr模式可以划分四个,gpt最大支持到128个,分区大小支持到256TB

(7)扩展分区:主分区之外的其它分区都叫扩展分区

(8)逻辑分区:扩展分区在逻辑上的划分,分为几个附属盘

建立分区

fdisk /dev/vdb

fdisk  /dev/sd*

d                                                             ---删除分区

n                                                             ---新建

p                                                             ---显示分区信息

q                                                             ---退出

t                                                              ---修改分区id

w                                                            ---将当前操作写入硬盘分区表

查看刚才新建的分区

用blkid 可以查看当前系统不能使用的设备的信息。

partprobe                                                                   ---更新分区表

格式化/dev/vdb1 为xfs格式

将设备挂载后就可以使用了

2.永久挂载设备

vim  /etc/fstab                                               ---设备挂载策略文件

设备 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 挂载参数 是否备份 是否检测

/dev/vdb1   /mnt    xfs    defaults    0    0

通过reboot再用df来查看发现vdb1已经挂到/LBJ 下

3.删除分区

先卸载要删除的分区  umount /dev/vdb1

然后通过fdisk /dev/vdb  依次删除

5、swap分区管理
                              ---swap分区是交换分区,系统自己使用,不需要挂载

(1)swap分区的查看

swapon   -s                                                       ---显示swap分区信息

(2)swap分区建立

<1>划分分区,并修改分区id为swap

fdisk  /dev/vdb                                                ---先建立新分区

可以通过L 查看并且改为82

vim   /etc/fstab                                                    ---设定开机自动挂载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当磁盘全部被占用不能创建新分区时,可以用文件来代替分区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M   count=1000

4   swap分区删除

vim    /etc/fstab

删除开机自动挂载配置文件

删除配置文件

用blkid 查看

fdisk   /dev/vdb                                   ---删除设备

rm   -fr   /swapfile

5、磁盘配额---为磁盘使用用户分配额度,针对的是设备

首先要建立分区,建立后完成以下操作

(1)激活设备配额参数

mount-o usrquota /dev/vdb1 /mnt/

(2)chmod777
/mnt/

edquota-u
student /dev/vdb1 ---设定配额

测试:

su-student

ddif=/dev/zero of=/mnt/file bs=1M count=100

永久激活配额

vim/etc/fstab

/dev/vdb1/mnt xfs defaults,usrquota 0 0

6、分区方式修改:mbr与gpt格式互换

mbr转gpt
---MBR主分区数量受限,gpt容量较大为18EB,MBR为2EB,GPT是一种新型磁盘模式,与我们常用的MBR磁盘相比更稳

定,自纠错能力更强,一块磁盘上主分区数量不受(4个的)限制,支持大于2T的总容量及大于2T的分区(几乎没有上限,最大支持

到128个分区,分区大小支持到256TB)。

parted /dev/vdb

mklabel ---修改设备分区方式标签

gpt| msdos ---改为gpt格式

fdisk -l

此时Disk  label type:gpt

7、分区加密(Luks)---思路:先加密,再做文件系统

(1)建立分区

(2)分区加密

cryptsetup luksFormat /dev/vdb1

YES

passwd(>8):如果小于8位则会失败

加密成功

)需要操作时打开加密分区容器

cryptsetup open /dev/vdb1 name

passwd:

mkfs.xfs
/dev/mapper/name ---制作文件系统

ll /dev/mapper/  使用

7.加密设备开机自动挂载

<1>vim /etc/fstab ---开机自动挂载加密设备

/dev/mapper/xinhao /mnt/ xfs defaults 0 0

vim /etc/passfile

vim /etc/crypttab ---设定开机解密。

cryptsetup luksAddKey /dev/vdb1 /root/passfile                 --把密码记录文件与设备关联

Enterany passphrase:                                                                  ---设备解密密码

vim /etc/fstab

删除开机自动加载设备

vim /etc/crypttab

删除开机解密文件

时间: 2024-10-10 07:11:35

Linux中的存储设备管理的相关文章

Linux中的select,poll,epoll模型

Linux中的 select,poll,epoll 都是IO多路复用的机制. select select最早于1983年出现在4.2BSD中,它通过一个select()系统调用来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数组,当select()返回后,该数组中就绪的文件描述符便会被内核修改标志位,使得进程可以获得这些文件描述符从而进行后续的读写操作.select目前几乎在所有的平台上支持,其良好跨平台支持也是它的一个优点,事实上从现在看来,这也是它所剩不多的优点之一.select的一个缺点在于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文件描

Linux中删除文件,磁盘空间未释放问题追踪

在客户使用我们产品后,发现一个问题:在删除了文件后,磁盘空间却没有释放.是有进程在打开这个文件,还是其他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下两个场景 一. 场景一:进程打开此文件 当一个文件正在被一个进程使用时,用户删除此文件,文件只会从目录结构中删除,但并没有从磁盘删除.当使用这个文件的进程结束后,文件才会真正的从磁盘删除,释放占有的空间. 我们发现剩余磁盘空间比较少时,回去删除一些大的临时文件或者log文件,如果删除之后会发现磁盘空间并未减少,那么可以通过"lsof"命令去查看正在使用该文件的

Linux 中的文件共享服务

Linux 中的文件共享服务 ============================================================================== 概述:    本章将主要介绍文件共享服务中的ftp服务,内容包括:ftp的程序环境,配置文件的相关介绍,以及如何配置基于虚拟用户的vsftpd服务 文件服务 1)介绍 ★ftp: 应用层,C/S架构,文件共享:file transfer protocol: ★nfs,cifs:文件系统接口,网络文件系统: ☉n

linux中RAID详解

一.RAID介绍 RAID即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从Linux 2.4内核开始,Linux就提供软件RAID,不必购买昂贵的硬件RAID控制器和附件(一般中.高挡服务器都提供这样的设备和热插拔硬盘),就可以通过并行处理多个独立的I/O 请求提高读写性能,而且能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二.几种RAID类型 RAID 0 非冗余,读写性能好,数据可靠性低于单个磁盘. RAID 1 镜像,读性能好,写性能与单个磁

常见RAID级别原理, Linux中软RAID实现方式详解

前言:本文章耗费作者大量时间,转载声明转自anyisalin.blog.51cto.com RAID简介 RAID(Redundant Arr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阵列,旧称(Redundant Arry of Inexpensive Disks)廉价冗余阵列,其主要目的是将多个硬盘组成在一起来达到提高I/O.读写.冗余性. RAID分为硬件RAID和软件RAID 硬件RAID通过RAID卡连接多个硬盘.或者主板中集成了RAID控制器来实现RAID的相关功能. 软

Linux中LVM功能使用方法

1.介绍        LVM全称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管理器),是将存储空间虚拟化成虚拟设备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LVM本身通过调用Linux内核中的"Device-mapper"功能来实现这种机制.         LVM组成部分: Physical volume(pv)物理卷:是LVM底层的设备,可以是硬盘分区,硬盘. Volume group (vg)卷组:是组织pv的管理单元. Logical volume(lv)逻辑卷:虚拟分区,既可以存储数据

每天进步一点点——Linux中的线程局部存储(一)

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blog.csdn.net/cywosp/article/details/26469435 在Linux系统中使用C/C++进行多线程编程时,我们遇到最多的就是对同一变量的多线程读写问题,大多情况下遇到这类问题都是通过锁机制来处理,但这对程序的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然对于那些系统原生支持原子操作的数据类型来说,我们可以使用原子操作来处理,这能对程序的性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那么对于那些系统不支持原子操作的自定义数据类型,在不使用锁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线程安全呢?本文将从

linux中fork()函数详解[zz]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york-hust/archive/2012/11/23/2784534.html 一.fork入门知识 一个进程,包括代码.数据和分配给进程的资源.fork()函数通过系统调用创建一个与原来进程几乎完全相同的进程,也就是两个进程可以做完全相同的事,但如果初始参数或者传入的变量不同,两个进程也可以做不同的事. 一个进程调用fork()函数后,系统先给新的进程分配资源,例如存储数据和代码的空间.然后把原来的进程的所有值都复制到新的新进程中,只有

linux中的分段和分页

觉得这篇文章写分段和分页机制还是挺清晰的,在此转载一下. 前一段时间看了<深入理解Linux内核>对其中的内存管理部分花了不少时间,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不是很清楚,最近又花了一些时间复习了一下,在这里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对Linux中内存管理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我比较喜欢搞清楚一个技术本身的发展历程,简而言之就是这个技术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在这个技术之前存在哪些技术,这些技术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被目前的技术所取代,而目前的技术又解决了之前的技术所存在的哪些问题.弄清楚了这些,我们才能比较清晰的把握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