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态Linux内核

User Mode Linux 是可以在用户态启动的 Linux版本,最新版linux内核已提供了支持。这使我们能在类似 OpenVZ 虚拟化技术的系统上,使用最新的 Linux 内核;并且可以在非 root 用户下启动。

用途

调试内核模块,网络实验,体验最新功能。。。

工具代码准备

安装内核编译工具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libncurses5-dev
以及计算器小工具bc(编译的时候用到):apt-get install bc
下载内核源码,选择较新版本:
wget https://cdn.kernel.org/pub/linux/kernel/v4.x/linux-4.14.2.tar.xz
解压 xz -d linux-4.*.tar.xz && tar xf linux-4.*.tar
另可以下载对应的内核补丁,也可以不管.

编译user mode内核

配置架构为user mode:
cd linux-4.*
make defconfig ARCH=um # 配置默认属性
make menuconfig ARCH=um # 进入配置菜单
进入 UML-specific options→ 选择Force a static link能够静态连接(包括glibc等)
进入 Networking support → Networking options → TCP: advanced congestion control 页面,移到 BBR TCP,注意进入TCP子目录时需要按Y将TCP: advanced congestion control选中.再将 BBR TCP选中。进入下方 Default TCP congestion control 选 BBR。一直ESC,保存退出。
不过为了能编译出体积最小又能满足 BBR 需要的 kernel,使用如下修改的最小配置,首先将下面的内容保存为 kernel-mini.config 文件(如果需要编译 64 位 kernel,那直接把开头的 CONFIG_64BIT=n 这一行去掉即可,如果动态编译,去掉CONFIG_STATIC_LINK):
kernel-mini.config

CONFIG_64BIT=n
CONFIG_BINFMT_ELF=y
CONFIG_BINFMT_SCRIPT=y
CONFIG_CORE_DUMP_DEFAULT_ELF_HEADERS=n
CONFIG_HOSTFS=y
CONFIG_MCONSOLE=y
CONFIG_MAGIC_SYSRQ=y
CONFIG_KERNEL_STACK_ORDER=1
CONFIG_SWAP=n
CONFIG_SYSVIPC=y
CONFIG_EXPERT=n
CONFIG_EMBEDDED=n
CONFIG_SLUB_DEBUG=n
CONFIG_BLOCK=y
CONFIG_LBDAF=y
CONFIG_DEVTMPFS=y
CONFIG_DEVTMPFS_MOUNT=y
CONFIG_BLK_DEV_BSG=n
CONFIG_BLK_DEV=y
CONFIG_BLK_DEV_UBD=y
CONFIG_BLK_DEV_LOOP=y
CONFIG_IOSCHED_DEADLINE=y
CONFIG_IOSCHED_CFQ=n
CONFIG_DEFAULT_IOSCHED="deadline"
CONFIG_NETDEVICES=n
CONFIG_STDERR_CONSOLE=y
CONFIG_SSL=y
CONFIG_NULL_CHAN=y
CONFIG_PORT_CHAN=y
CONFIG_PTY_CHAN=y
CONFIG_TTY_CHAN=y
CONFIG_XTERM_CHAN=y
CONFIG_UNIX98_PTYS=y
CONFIG_EXT2_FS=y
CONFIG_PROC_FS=y
CONFIG_PROC_SYSCTL=y
CONFIG_TMPFS=y
CONFIG_SYSFS=y
CONFIG_SCHED_DEBUG=n
CONFIG_NET=y
CONFIG_UNIX=y
CONFIG_INET=y
CONFIG_TCP_CONG_ADVANCED=y
CONFIG_TCP_CONG_CUBIC=y
CONFIG_TCP_CONG_BBR=y
CONFIG_DEFAULT_BBR=y
CONFIG_DEFAULT_TCP_CONG="bbr"
CONFIG_IPV6=n
CONFIG_SYN_COOKIES=y
CONFIG_NET_SCHED=y
CONFIG_NET_SCH_QFQ=y
CONFIG_NET_SCH_CODEL=y
CONFIG_NET_SCH_FQ_CODEL=y
CONFIG_NET_SCH_FQ=y
CONFIG_NET_SCH_FIFO=y
CONFIG_UML_NET=y
CONFIG_UML_NET_TUNTAP=y
CONFIG_UML_NET_VDE=y
CONFIG_DEBUG_KERNEL=n
CONFIG_MAGIC_SYSRQ_DEFAULT_ENABLE=0x1
  • 启用了 UML 的 hostfs 及 mconsole 等很实用的功能;
  • 支持 UML 的 ubd 块设备,也开启了 loop 设备支持,去掉了 ramdisk 等没什么用的其它设备支持;
  • 支持 proc、sysfs、tmpfs 等虚拟文件系统,真实的文件系统只保留了 ext2 支持,需要 ext3 或者 ext4 支持的朋友请自行修改;
  • 开启 BBR 并设置为默认拥塞控制算法,另外需要为 BBR 启用 Fair Queue 包调度器;
  • 去掉对 IPv6 支持;去掉了所有的网卡设备驱动;
  • 去掉了几乎所有的内核调试信息。
  • 开启TAP网络连接方式,去掉了VDE网络连接方式. VDE交换设备是由软件模拟的一个网络交换设备。如果要开启需要apt-get install libvdeplug-dev,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774e30101qyde.html

使用 mini.config 生成新的内核配置文件:
make ARCH=um allnoconfig KCONFIG_ALLCONFIG=kernel-mini.config
新配置将写到.config文件
使用上述的最小化配置,make ARCH=um vmlinux -j$(nproc) 编译。
动态链接编译出的vmlinux约4.7M;静态链接5.3M,执行strip vmlinux去掉调试符号之后是4.4M.

$ ldd vmlinux
        not a dynamic executable
$ file vmlinux
vmlinux: ELF 64-bit LSB  executable, x86-64, version 1 (SYSV), statically linked, for GNU/Linux 2.6.24, stripped

在.config中设置CONFIG_STATIC_LINK=y将会静态编译

可以通过编译出的vmlinux查看编译时使用的内核配置:
./vmlinux --showconfig

rootfs

使用busybox 做rootfs: https://busybox.net/
配置编译:
make defconfig
make menuconfig
在其中选择Busybox Settings—>1、Build Options—>,选择[*]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no shared libs);
如果编译时动态链接,编译出的busybox不到1M,静态编译出来2.5M.

make -j 编译
make CONFIG_PREFIX=~/root install 安装到~/root文件夹
拷贝etc目录:cp -r examples/bootfloppy/etc ~/root

rootfs文件系统

下载可以运行内核的rootfs文件系统,这里采用Arch的文件系统镜像(140M),当然也可以采用alpine等小型文件系统或者ubuntu的.
wget http://mirror.rackspace.com/archlinux/iso/latest/archlinux-bootstrap-2017.11.01-x86_64.tar.gz
tar xzf archlinux-bootstrap-*.tar.gz
mv root.x86_64 root

控制 UML 系统

如果你需要登录到 UML 系统,可以先用 uml_mconsole 命令得到 UML 系统分配到的虚拟终端(第二个参数就是 UML 系统 ID):
uml_mconsole $uml_id config con0
OK pts:/dev/pts/2

然后使用 screen 命令就可以连接到该虚拟终端上(默认什么都不显示,需要按回车键终端才会出来):
screen /dev/pts/2

如果想在 OpenVZ 主机系统里直接关闭整个 UML 系统,那也非常简单:
uml_mconsole shadowsocks halt

后续工作

操作系统制作好之后记得打包备份.

不愿意折腾的直接用alpine的rootfs好了,root坏境已经配置好了:
官方网站上的minirootfs里边缺openrc等程序,http://dl-cdn.alpinelinux.org/alpine/v3.7/releases/x86_64/alpine-minirootfs-3.7.0-x86_64.tar.gz
推荐使用这里的版本: http://uk.images.linuxcontainers.org/images/alpine/

运行时报错:
Checking PROT_EXEC mmap in /dev/shm…Operation not permitted
/dev/shm must be not mounted noexec

解决方法:

mkdir /tmp/uml
chown root.root /tmp/uml
chmod 777 /tmp/uml
export TMPDIR=/tmp/u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akefile/p/umlinux.html

时间: 2024-08-09 15:32:01

用户态Linux内核的相关文章

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通信之netlink机制【转】

本文转载自:http://blog.csdn.net/zcabcd123/article/details/8272360 这是一篇学习笔记,主要是对<Linux 系统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通信的实现与分析>中的源码imp2的分析.其中的源码,可以到以下URL下载: 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netlink/imp2.tar.gz [size=3]参考文档[/size] <linux 系统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通信的实现与分析

Linux 用户态与内核态的交互【转载】

Linux 用户态与内核态的交互  在 Linux 2.4 版以后版本的内核中,几乎全部的中断过程与用户态进程的通信都是使用 netlink 套接字实现的,例如iprote2网络管理工具,它与内核的交互就全部使用了netlink,著名的内核包过滤框架Netfilter在与用户空间的通 读,也在最新版本中改变为netlink,无疑,它将是Linux用户态与内核态交流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通信依据是一个对应于进程的标识,一般定为该进 程的 ID.当通信的一端处于中断过程时,该标识为 0.当使用 net

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理解

1.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区别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先看一个例子: 1)例子 void testfork(){ if(0 = = fork()){ printf("create new process success!/n"); } printf("testfork ok/n"); } 这段代码很简单,从功能的

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先看一个例子: 1)例子 C代码 ```1. void testfork() { 2. if(0 = = fork()) { 3. printf("create new process success!\n"); 4. } 5. printf("testfork ok\n"); 6. } 这

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内存管理技术

通常程序访问的地址都是虚拟地址,用32位操作系统来讲,访问的地址空间为4G,linux将4G分为两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0~3G为用户空间,3~4G为内核空间.通过MMU这两部分空间都可以访问到实际的物理内存. 进程在用户态只能访问0~3G,只有进入内核态才能访问3G~4G *进程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 *每个进程虚拟空间的3G~4G部分是相同的 *进程从用户态进入内核态不会引起CR3的改变但会引起堆栈的改变 图1 1 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页作为基本的映射单元,一页的大小一般为4K

linux系统用户态和内核态及其通信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先看一个例子: 1)例子 C代码 1.     void testfork(){ 2.     if(0 = = fork()){ 3.     printf("create new process success!\n"); 4.     } 5.     printf("testfork ok\n

【转载】 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

[说明]转载自 http://my.oschina.net/liubin/blog/27795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先看一个例子: 1)例子 C代码 1.     void testfork(){ 2.     if(0 = = fork()){ 3.     printf(“create new process success!\n”);

(转)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理解

原文:https://blog.csdn.net/buptapple/article/details/21454167 Linux探秘之用户态与内核态-----------https://www.cnblogs.com/bakari/p/5520860.html 1.特权级 Intel x86架构的cpu一共有0-4四个特权级,0级最高,3级最低,硬件上在执行每条指令时都会对指令所具有的特权级做相应的检查.硬件已经提供了一套特权级使用的相关机制,软件自然要好好利用,这属于操作系统要做的事情,对于

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的切换

时间:2014.06.08 地点:基地 说明:本文由网上资料整理而成 -------------------------------------------------------------------------------------- 一.用户态与内核态 程序在运行时会消耗操作系统的物理资源,比如在创建新进程时涉及物理内存的分配,从父进程拷贝相关信息,拷贝设置页目录.页表等.这些都涉及很底层的操作,不可随便让程序去做,而是由更高级的程序完成,以达到对资源的集中管理,减少冲突.在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