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之路》有感③

作者在第三章详细地讲述了他从进入清华读大学到进入Goole工作的十八年学习的经历,作者读书这些年的经历很复杂,不管是选择的专业,还是考研、出国、考GBO,但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些经历,却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作者在这些年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得他受到了纽曼所推崇的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洪堡式的专才教育,同时,作者学到的关于社会的知识,在成长为社会人方面,都比大多数年轻人要好很多。

通过看这章内容,我深刻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因为上了大学就松懈,以后在工作岗位上,也仍然要学习新知识。如果真的对一件事感兴趣,带着喜欢去学习,那么就不怕输在起跑线上,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同时也需要坚持,半途而废是学不好的。

作者写到,人在成功时,并不会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而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在遇到挫折时,也不会因此而一夜之间就变得一无是处。遇到挫折时,虽然不短期内不开心,但能力和优点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这些能力和优点在后来总能发挥作用。所以我觉得不管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挫折,除了化悲伤为动力努力向上走之外,还要知道努力的途中所积累的东西是不会减少的。

因为我们就读现在学校的关系,也许在以后不会去考研、读博,但还是我觉得再读几年的学不一定就是读死书,不一定就是换其他工作岗位,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广泛的领域,这些是很难得到的,趁现在我们还年轻,在选选不同的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者说了选择学校的标准,本科生应该去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著名学校,硕士则要找一个好的城市,博士则是教授和实验室。我高中时所预想的大学所在的城市第一个是北京,因为这里是首都,文化底蕴很深,是对我学习有很大帮助的城市,虽然气候条件不是很好,但这些都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最后在填志愿时我也是这样选择的。

时间: 2024-10-10 15:15:34

读《大学之路》有感③的相关文章

读大学师生关系有感

同邹欣老师一样我也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健身教练与健身学员得关系,老师是健身教练,但学生不一定都是健身学员,就比如一个喜欢物理得的人阴差阳错的报到了计算机班,这时候即使教计算机的老师教在好对于那位喜欢物理也没用,因为他对计算机没兴趣,这样那位教计算机老师课堂在有趣,教的多好,恐怕也挡不住那位喜欢物理的睡觉,玩手机,所以兴趣很重要. 所以我认为在教每一届新生,或者是第一次接触一门新的课程时,作为老师应该先培养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对这一门课充满好奇,当学生对这门课有兴趣时那么我感觉所有的问题都游刃而解

读“大学师生关系”有感

阅读了邹欣老师的"大学师生关系"的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我自身呢就属于那种"得过且过"的学生,这节课上了就是上了,至于学到什么没有,只能说上课一不小心走神了,其实,我也曾反复问过自己这样碌碌无为的一天天到底有什么意思,上了这麽久的课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有那么一瞬间,我还是很内疚的,但那也仅仅是一瞬间,当时决定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可过不了多久就忘的一干二净. 这样的上课态度,不管老师有多麽努力的教授知识,可是该不会的还是不会,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师有时候把答案摆在你面

读《大学之路》有感②

大学有很多种分类的方法,但在作者看来,大学可分为实践纽曼教育理念的大学和实践洪堡教育理念的大学. 第一种:纽曼式的大学 纽曼总结了许多英国大学高等教育的成功之处,具体来说就是强调在大学里,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以外,相互交流.学习,成为朋友,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而不是发文凭.纽曼还通过著书立说和演讲阐述了他那卓有远见.被英美很多教育家称道的教育理念.纽曼所认为培养人的出发点是训练和塑造一个年轻人,开阔他的视野,让他能够承担起世俗的责任,成为更好的社会

大学之路

我看了吴军博士有关的视频,在<大学之路>新书发布会的现场,吴军博士两次提到,“物理学上,一个封闭系统的熵是不断增加的”,由此讲到我们需要开放与包容的观念和胸怀.而在一个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时代,提倡观念的开放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做到观念的开放真的那么简单吗?观念的惯性是强大甚至是顽固的,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开放的去审视外在世界的时候,其实还是在头脑里的原地打转转. 为了突破观念或是思维方式上的局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外力的碰撞,一种包含了大量真实鲜活材料的冲击.吴军博士的<大学之路&g

我的大学之路---《大学之路》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吴军老师的新作<大学之路>.在这套书中,作者以女儿选大学为"契机",系统性地研究了欧美的许多世界级顶尖大学,并亲自陪同女儿走访了一些知名院校.一如既往地,作者以流畅的文笔.优美的语言,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卫斯理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学科特色.申请条件等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初出茅庐

读《算法》有感

我第一次读技术书籍写读后感,别有一番情趣. 因为确实是欠缺不少计算机类的知识和概念,所以学起来自然有点像读大学的样子.可这不都是事儿,我又近了一步呢. 刚刚读到背包(Bag).队列(Queue).栈(Stack)的时候,顿时豁然开朗,感觉原来这么简单的数据类型,竟然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原来从来没想过的加减乘除的计算原来是需要两个栈来完成的. 处处是算法,处处是抽象数据类型.

大学之路1

大学之路这本书吴军教授讲述美国著名大学招生细节,解析部分潜规则的历史成因和申请者可能有必要采取的对策.是经对比中国和美国教育差异而后编纂而成的. 前言的题目‘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的确,教育不是仅仅指我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即使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是在无时无刻的接受教育.不仅仅是指学识方面,更是存在与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或者仅仅是说认为只有随波逐流考上大学才会有所谓的出路.‘不上大学就没有工作,成功几率低,处于社会底层’或许有人说,诸如盖茨等人也没有

读装饰者模式有感

首先,设计模式只是一个种思想,从实际开发中,考虑各种情况,而慢慢积累优化出来的设计模型. 在谈装饰者模式: 在编码的过程,把具体的问题抽象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往往很让人理解,后续维护也很简单. 在这里我们就要抽象一个"装饰者"和一个"被装饰者" 这个两个对象是装饰模式中不可缺少的. 装饰模式还有一个原则,被装饰者,被装饰其本质的行为和属性依然存在,只是对他功能做了 扩展. 大家都知道InputStream->ByteArrayInputStream->O

大学之路3

这周完成了对这本书的阅读,之前也说过,感觉这本书个人感觉其实是在介绍国外的各所高校,让我们队国外的那些只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学校产生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在下册中提到了哈佛大学,开篇用跑车形象的比喻了哈佛大学在众常青藤高校中的地位,恰如一个标杆,哈佛最初只是个教会书院,几经易名最终因为牧师哈佛捐赠了藏书和遗产而最终改名为哈佛学院,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哈佛早期同耶鲁,普林斯顿一样,均是神学院,而对哈佛进行转型的艾略特校长,着实令人铭记,他令哈佛真正启动了科学研究,独立了各个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