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丰田——丰田的七个习惯之习惯一

丰田能达到世界顶级行列,跟它所提倡的“七个习惯”密不可分。什么是丰田的七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从“相差甚远”的想法着手

第二个习惯不是从专业的角度而是从顾客的角度生产产品

第三个习惯重复五遍“为什么”

第四个习惯把成功经验归零

第五个习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第六个习惯以忙碌为耻

第七个习惯从心里相信“大家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丰田的第一个习惯——从“相差甚远”的想法着手

第一个习惯 从“相差甚远”的想法着手

一、容易实现的目标,不会成为好目标

1、成长源于挑战自我的极限

1)        标杆管理:通过和标准企业、基准组织进行比较,来向最佳方法学习的手段(内部标杆管理、竞争性标杆管理、一般性/经营能力标杆管理、功能性/运营方式标杆管理)。

2)        永远都在进行标杆管理,在技术、成本、服务等为基准进行标杆管理,以“现在+预想将来的变化”作为标杆管理的对象。

3)        以标杆管理作为对象树立奋斗的大目标,把问题、差距数字化再具体去解决,反复进行改善。

4)        技能习得表: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每个岗位的人员都会得到相应的教育训练和锻炼。

2、容易后面的弊害

订立一个长期的目标,从这个目标出发,确定到达目标的可行途径,细化计划内容,提高目标和挑战,激发发奋的动因。

二、险胜对手就等于输给了自己

1、最重要的是要有将事物朝积极方向思考的习惯

1)        要有干下去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这是解决重大困难的关键要素。

2)         “我能做到”和“没法做到”的不同。

2、表面文章办不了实事

1)        成本降低一半是一个决心一个目标,而不是口号。

2)        大目标分割成小目标,加上坚强的决心就能达到目的。

三、数字是必要非绝对条件

1、不要拿过去的数字评估现在

对丰田而言,他们的目标是“零次品率”,每次有再细微不过的瑕疵或是出现异常,丰田会停下生产线,找真正原因,进行改善。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提高生产线水平,实现“生产100个产品,100个都是好产品”这个目标。

2、百分比换算成实际数额会是多少


基数(个)


未送达率(%)


实际未送达(个)


去年


5000


20%


1000


今年


7500


15%


1150


改善


5%


-150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从百分比来看的话,今年改善了5%,但是加上实际的数据,结论却是相反。所以说,没有考虑具体和考虑具体情况的表面数字,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

四、不依靠系列,而是要留在系列里

1、大锅饭时代已经过去.

认为可以把次品变为零,发现次品停产,质量是在工程中制造出来的,以不生产次品为目标,重复5遍为什么,以接近真因,反复改善直至不出现次品,因为1%的次品对客户来说就是100%的废品。

2、战胜不了自己又怎能战胜得了外人

不是依靠系列(股份)来确保客户,靠市场竞争原理,“期待值”制度,供应商需提供满意的价格和质量,否则培养别的客户五、相信愚直更胜于相信才能。

五、相信愚直更胜于相信才能

1、注意“理所当然”中所蕴藏的困难

1)        把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事能理所当然的做好,合理化就是平常事不断积累形成;

2)        做那些必须做的事,而且一旦做了就要做到底,即使排除万难也要做到最后;

3)        动脑思考再脚踏实地动手去做。

2、明白了不等于在做了,以身作则、认真工作来鼓励员工的士气,多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把事情贯彻执行到底

六、不以是否可能而以是否必要来判断

1、不要花脑筋去想“未能做到的理由”

不考虑任何做不到的理由,首先要做做看,从中积累经验,分析原因,不断改善,不断成长。

2、有成功的可能不等于有把握

要考虑的是怎么做,怎么才能实现顾客要求的方法。“特别订货设计科” 。

3、轻松、愉快、即时改善

关键在行动。

为什么是丰田——丰田的七个习惯之习惯一

时间: 2024-08-17 23:00:44

为什么是丰田——丰田的七个习惯之习惯一的相关文章

审题习惯 && debug习惯

做题习惯 静态查错一遍后再测样例 读double型的变量尽量用scanf (int)r * 1000 应写成(int) (r * 1000) 开新题之前,检查这一题的输出格式/数据范围会不会爆long long 对于极端"小数据" 矩阵乘法的时候注意考虑初始化的那几个值,特判输出. 对于取模 做了减法之后取模一定要while(ans<0)ans+=mod; 你读入一个数,若它已经超过模数,直接模!别回头!,ksm的a和k都是可以直接模的 题目要求模一个数的时候看清楚模的是不是质数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这个假期我拜读了史蒂芬·柯维的作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是我第一次阅读管理类的书籍,感触颇深却又感觉难以下笔.当然阅读的这个过程也是颇为艰难,直到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时也才堪堪读完整本书并了解全书梗概.需要“苦读”的书更显其精华,我不奢望仅读一次就能完全掌握七个习惯中提到的原则和法则,作者也在前言中讲述如何善用这本书时提到:在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可以随时参阅并付诸于行动.因此我打算在第一次读完整本书后先写一篇读书笔记总结本书关于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架构以及初步阅读的收获,在以后的阅读中继续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读书摘录

1.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 2.承认自己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 3.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 4.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5.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习惯一 积极主动 1.影响圈的核心就是作出承诺和信守承诺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明白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2.两种能够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即便只是承诺一件小事,只要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几天读了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实这本书早就有人推荐过,只是一直以忙为理由没有去看. 现在读了之后,真是相见恨晚. 什么是习惯. 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品德实际上则是习惯的合成.习惯由于是一贯的,通过经年累月的积累左右着个人的成败. 这本书把个人成长划分成三个层次(阶段),阐述了促进个人成长最终达成个人最大效能的七个习惯. 这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依赖,独立和互赖.依赖作为最低层次,典型代表如婴儿.当然也不排除成年人 虽然年龄成熟了,但是心理人格等还没有进化(暂且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记

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的交叉点.知识是做什么和为何做,技巧是如何做,而意愿是动力------想做.所有这三者必须集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习惯. 习惯有巨大的引力-------比大多数人认识到的或愿意承认的还要打.打破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而且一般还会涉及生活的重大变化.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昨天跟某人聊到效率的问题,想到之前看过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遂再拿出来翻翻记个笔记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已面世快30年了.这30年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价值观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翻了翻该书仍有一些新的心得和体会.这大概是不同时代的人们总会面临一些相同的问题: 谴责和抱怨,遇到问题就习惯谴责其他人和事,总是说:如果xxx,那该多好, 没有承担对周围环境的责任. 绝望无助,对现实无能为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主讲老师:辛雪峰 [课程背景] 一项调查显示:" 人们每天高达 90% 的行为是出于习惯 ", 习惯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风尚性的,还包括人类所有的优缺点.养成好的习惯会成就一个人,形成坏的习惯可能会毁掉一个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大习惯>课程就是要教会学员以原则为中心建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将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进行道德完善作为不断发掘事业成功.追求恒久幸福的源泉,

[书籍分享]0-00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封面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七个习惯”主题框架,每一个章节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含量,汇集了作者10多年来对世界变化的新思考.史蒂芬·柯维博士他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5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现代商管教育及管理畅销书都或多或少受到过其思想的影响,<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作者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影响人类思想的新智慧学家,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

《高效能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作文3700字

<高效能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作文3700字:2019年的更新就从这篇读后感开始吧,因为这是2019跨年仔细读过的一本书.已经出版的译本,把书名译为<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我不敢苟同,还是沿用最朴实的翻译,因为"Highly Effective"并不是"杰出"的意思,这种哗众取宠的翻译容易给青少年以压力,我怀疑一个孩子看到这样的标题后,会不会愿意翻开这本书.我感觉我不是杰出的(Outstanding),还是不要去看这本书了.其实通读全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