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哈希机制

通过分析HashMap和HashSet源码分析其Hash存储机制

对于HashSet而言,系统采用hash算法决定集合元素的存储位置,这样可以保证能快速存、取集合元素;

对于HashMap而言,系统key-value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系统总是根据Hash算法来计算key-value的存储位置,这样可以保证能快速存、取Map的key-value对。

虽然集合号称存储的是Java对象,但实际上并不会真正将Java对象放入Set集合中,只是在Set集合中保留这些对象的引用。

即,Java集合实际上是多个引用变量所组成的集合,这些引用变量指向实际的Java对象。

HashMap的存储实现

  HashMap<String , Double> map = new HashMap<String , Double>();
      map.put("语文" , 80.0);
      map.put("数学" , 89.0);
      map.put("英语" , 78.2);

HashMap采用一种所谓的“Hash算法”来决定每个元素的存储位置。

当程序执行map.put(“语文”,80.0);时,系统将调用“语文”的hashCode()方法得到其hashCode值————每个Java对象都有hashCode()方法,都可以通过该方法获得它的hashCode值。

得到这个对象的hashCode值之后,系统会根据该HashCode值来决定该元素的存储位置。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如果 key 为 null,调用 putForNullKey 方法进行处理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 根据 key 的 keyCode 计算 Hash 值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 搜索指定 hash 值在对应 table 中的索引
       <strong>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strong>
           // 如果 i 索引处的 Entry 不为 null,通过循环不断遍历 e 元素的下一个元素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 找到指定 key 与需要放入的 key 相等(hash 值相同
               // 通过 equals 比较放回 true)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 如果 i 索引处的 Entry 为 null,表明此处还没有 Entry
           modCount++;
           // 将 key、value 添加到 i 索引处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上面程序中用到了Map.Entry,每个Map.Entry其实就是一个key-value对。

从上面程序中可以看出:当系统决定存储HashMap中的key-value对时,完全没有考虑Entry中的value,仅仅只是根据key来计算并决定每个Entry的存储位置。

这也说明:Map集合中的value完全是key的附属,当系统决定了key的存储位置之后,value随之保存在那里即可。

上面方法提供了一个hashCode()返回值来计算Hash码的方法:hash(),这个方法是一个纯粹的数学计算,其方法如下:

 static int hash(int h)
          {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对于任意给定的对象,只要它的hashCode()返回值相同,那么程序调用hash(int  h)方法所计算得到的hash码值总是相同的。

接下来程序会调用indexFor(int h, int length)方法来计算该对象应该保存在table数组的哪个索引处。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这个方法总是通过h & (table.length-1)来得到该对象的保存位置

而HashMap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2的n次方。

当length总是2的倍数时,h & (length - 1)将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假设h=5, length = 16,那么h & (length-1)将得到5;

h=6,length=16,那么h&(length-1)将得到6。。。。。h=15,length=16,那么h&(length-1)将得到15;

但是当h=16,length=16时,那么h&(length-1)将得到0;

当h=17,length=16,那么h&length-1将得到1

这样保证计算得到的索引值总是位于table数组的索引之内。

当程序试图将一个key-value对放入HashMap中时,程序首先根据该key的hashCode()返回值决定该Entry的存储位置:

如果两个Entry的key的hashCode()返回值相同,那么它们的存储位置相同。

如果这两个Entry的key通过equals比较返回true,新添加Entry的value将覆盖集合中原有Entry的value,但key不会覆盖。

如果这两个Entry的key通过equals比较返回false,新添加的Entry将与集合中原有Entry形成Entry链,而且新添加的Entry位于Entry链的头部。

当向HashMap中添加key-value对,由其key的hashCode()返回值决定该key-value对(就是Entry对象)的存储位置。

当两个Entry对象的key的hashCode()返回值相同时,将由key通过equals()比较值决定是采用覆盖行为(返回true),还是产生Entry链(返回false)。

上面程序中还调用了addEntry(hash, key, value, i);代码,其中addEntry是HashMap提供的一个包访问权限的方法,该方法仅用于添加一个key-value对。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获取指定 bucketIndex 索引处的 Entry
                  Entry<K,V> e = table[bucketIndex];      // ①
                  // 将新创建的 Entry 放入 bucketIndex 索引处,并让新的 Entry 指向原来的 Entry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K,V>(hash, key, value, e);
                  // 如果 Map 中的 key-value 对的数量超过了极限
                  if (size++ >= threshold)
                      // 把 table 对象的长度扩充到 2 倍。
                      resize(2 * table.length);      // ②
              }

上面方法的代码中包含了一个非常优雅的设计:系统总是将新添加的Entry对象放入table数组的bucketIndex索引处————

如果bucketIndex索引处已经有了一个Entry对象,那新添加的Entry对象指向原有的Entry对象(产生一个Entry链),

如果bucketIndex索引处没有Entry对象,即e变量是null,也就是新放入的Entry对象指向null,也就是没有产生Entry链。

Hash算法的性能选项

由以上代码可以看出,在同一个bucket存储Entry链的情况下,新放入的Entry总是位于bucket中,而最早放入该bucket中的Entry则位于这个Entry链的最末端。

上面程序中还有这样两个变量:

size:该变量保存了该HashMap中所包含的key-value对的数量。

threshold:该变量包含了HashMap能容纳的key-value对的极限,它的值等于HashMap的容量乘以负载因子(load factor)。

当Size++ >= threshold时,HashMap会自动调用resize方法扩充HashMap的容量。每扩充一次,HashMap的容量就增大一倍。

使用的table数组其实就是一个普通数组,每个数组都有一个固定的长度,这个数组的长度就是HashMap的容量。

HashMap包含如下几个构造器:

HashMap():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16,负载因子为0.75的hashMap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initialCapacity,负载因子为0.75的HashMap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以指定初始容量、指定的负载因子创建一个HashMap。

当创建一个HashMap时,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table数组来保存HashMap中的Entry,下面是HashMap中一个构造器的代码:

 // 以指定初始化容量、负载因子创建 HashMap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 初始容量不能为负数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 如果初始容量大于最大容量,让出示容量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负载因子必须大于 0 的数值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loadFactor);
             // 计算出大于 initialCapacity 的最小的 2 的 n 次方值。
             int capacity = 1;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 设置容量极限等于容量 * 负载因子
             threshold = (int)(capacity * loadFactor);
             // 初始化 table 数组
             table = new Entry[capacity];              // ①
             init();
         }

上面代码中包含了一个简洁的代码实现:找出大于initialCapacity的,最小的2的n次方值,并将其作为HashMap的实际容量(由capacity变量保存)。

table的实质就是一个数组,一个长度为capacity的数组。

对于HashMap及其子类而言,它们采用Hash算法来决定集合中元素的存储位置。

当系统开始初始化HashMap时,系统会创建一个长度为capacity的Entry数组,这个数组里可以存储元素的位置被称为“桶(bucket)”,每个bucket都有其指定索引,系统可以根据其索引快速访问该bucket里存储的元素。

无论何时,HashMap的每个“桶”只存储一个元素(即一个Entry),由于Entry对象可以包含一个引用变量(就是Entry构造器的最后一个参数)用于指向下一个Entry,

因此可能出现的情况是:HashMap的bucket中只有一个Entry,但这个Entry指向另一个Entry————这就形成了一个Entry链。

HashMap的读取实现

当HashMap的每个bucket里存储的Entry只是单个Entry————也就是没有通过指针产生Entry链时,此时的HashMap具有最好的性能:

当程序通过key取对应value时,系统只要先计算出该key的hashCode()返回值,在根据该hashCode返回值找出该key在table数组中的索引,然后取出该索引处的Entry,最后返回该key对应的value即可。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如果 key 是 null,调用 getForNullKey 取出对应的 value
                       if (key == null)
                           return getForNullKey();
                       // 根据该 key 的 hashCode 值计算它的 hash 码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 直接取出 table 数组中指定索引处的值,
                       for (Entry<K,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 搜索该 Entry 链的下一个 Entr
                           e = e.next)          // ①
                       {
                           Object k;
                           // 如果该 Entry 的 key 与被搜索 key 相同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return e.value;
                       }
                       return null;
                   }

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出,如果HashMap的每个bucket里只有一个Entry时,HashMap可以根据索引,快速地取出该bucket里的Entry;

在发生“Hash冲突”的情况下,单个bucket里存储的不是一个Entry,而是一个Entry链,系统只能必须按顺序遍历每个Entry,直到找到想搜索的Entry为止————

如果恰好要搜索的Entry位于该Entry链的最末端(该Entry最早放入该bucket中),那系统必须循环到最后才能找到该元素。

HashMap在底层将key-value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这个整体就是一个Entry对象。

HashMap底层采用一个Entry[]数组来保存所有的key-value对,当需要存储一个Entry对象时,会根据hash算法来决定其存储位置;

当需要取出一个Entry时,也会根据hash算法找到其存储位置,直接取出该Entry。

由此可见:HashMap之所以能快速存、取所包含的Entry,完全类似于一个生活哲理:不同的东西要放在不同的位置,需要时才能快速找到它

当创建HashMap时,有一个默认的负载因子(load factor),其默认值为0.75,这是时间和空间成本上的一种折衷:增大负载因子可以减少hash表(即Entry数组)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但会增加查询数据的时间开销,而查询是最频繁的操作(HashMap的get()与put()方法都要用到查询);

减小负载因子会提高数据查询的性能,但会增加hash表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我们可以在创建HashMap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调整load factor的值,如果程序比较关心空间开销、内存比较紧张,可以适当地增加负载因子;

如果程序比较关心时间开销,内存比较宽裕则可以适当地减少负载因子。

通常情况下,程序员无需改变负载因子的值。

如果开始就知道HashMap会保存多个key-value对,可以在创建时就使用较大的初始化容量,如果HashMap中Entry的数量一直不会超过极限容量(capacity*load factor),

HashMap就无需调用resize()方法重新分配table数组,从而保证较好的性能。当然,开始就将初始容量设置太高可能会浪费空间(系统需要创建一个长度为capacity的Entry数组),

因此创建HashMap时初始化容量设置也需小心对待。

HashSet的实现

对于HashSet而言,它是基于HashMap实现的,Hashset底层采用HashMap来保存所有元素,

  public class HashSet<E>
         extends AbstractSet<E>
         implements Set<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 使用 HashMap 的 key 保存 HashSet 中所有元素
         private transient HashMap<E,Object> map;
         // 定义一个虚拟的 Object 对象作为 HashMap 的 value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PRESENT = new Object();
         ...
         // 初始化 HashSet,底层会初始化一个 HashMap
         public HashSet()
         {
             map = new HashMap<E,Object>();
         }
         // 以指定的 initialCapacity、loadFactor 创建 HashSet
         // 其实就是以相应的参数创建 HashMap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map = new HashMap<E,Object>(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
             map = new HashMap<E,Object>(initialCapacity);
         }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boolean dummy)
         {
             map = new LinkedHashMap<E,Object>(initialCapacity
                 , loadFactor);
         }
         // 调用 map 的 keySet 来返回所有的 key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
             return map.keySet().iterator();
         }
         // 调用 HashMap 的 size() 方法返回 Entry 的数量,就得到该 Set 里元素的个数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map.size();
         }
         // 调用 HashMap 的 isEmpty() 判断该 HashSet 是否为空,
         // 当 HashMap 为空时,对应的 HashSet 也为空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map.isEmpty();
         }
         // 调用 HashMap 的 containsKey 判断是否包含指定 key
         //HashSet 的所有元素就是通过 HashMap 的 key 来保存的
         public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
             return map.containsKey(o);
         }
         // 将指定元素放入 HashSet 中,也就是将该元素作为 key 放入 HashMap
         public boolean add(E e)
         {
             return map.put(e, PRESENT) == null;
         }
         // 调用 HashMap 的 remove 方法删除指定 Entry,也就删除了 HashSet 中对应的元素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return map.remove(o)==PRESENT;
         }
         // 调用 Map 的 clear 方法清空所有 Entry,也就清空了 HashSet 中所有元素
         public void clear()
         {
             map.clear();
         }
         ...
     }

由源码可以看出,Hashset的实现只是封装了一个HashMap对象来存储所有的集合元素,

所有放入HashSet中的集合元素实际上有HashMap的key来保存,

而HashMap的value则存储了一个present,它是一个静态的Object对象。

HashSet的绝大部分方法都是通过调用HashMap的方法实现的,因此HashSet和HashMap两个集合在实现本质上是相同的。

HashMap的put与HashSet的add

由于HashSet的add()方法添加集合元素实际上转变为调用HashMap的put()方法来添加key-value对,

当新放入HashMap的Entry中key与集合中原有Entry的key相同(hashcode()返回值相等,通过equals比较也返回true),新添加的Entry的value将覆盖原来Entry的value,但key不会有任何改变,

因此如果向HashSet中添加一个已经存在的元素,新添加的集合元素(底层由HashMap的key保存)不会覆盖已有的集合元素。

HashSet判断两个对象相等的标准除了要求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之外,还要求两个对象的hashcode()返回值相等。

所以如果类只重写equals()方法没有重写hashCode()方法,两个所有属性都相同的同类对象的hashCode()返回值并不同,所以HashSet会把它们当成2个对象。

当我们试图把某个类的对象当成HashMap的key,或试图将这个类的对象放入HashSet中保存时,重写该类 的equals(Object obj)方法和hashCode()方法很重要,

而且这两个方法的返回值必须保持一致:当该类的两个对象的hashCode()返回值相同时,他们通过equals()方法比较也应该返回true。

通常来说,所有参与计算hashcode()返回值的关键属性,都应该用于作为equals()比较的标准。

时间: 2024-08-28 05:48:46

Java 哈希机制的相关文章

Java深度历险(四)——Java垃圾回收机制与引用类型

Java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引入了自动的内存管理机制,使得开发人员不用自己来管理应用中的内存.C/C++开发人员需要通过malloc/free 和new/delete等函数来显式的分配和释放内存.这对开发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容易造成内存访问错误和内存泄露等问题.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会产生“悬挂引用(dangling references)”,即一个对象引用所指向的内存区块已经被错误的回收并重新分配给新的对象了,程序如果继续使用这个引用的话会造成不可预期的结果.开发人员有可能忘记显式的调用释放内存

java 垃圾回收机制 引用类型

Java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引入了自动的内存管理机制,使得开发人员不用自己来管理应用中的内存.C/C++开发人员需要通过malloc/free 和new/delete等函数来显式的分配和释放内存.这对开发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容易造成内存访问错误和内存泄露等问题.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会产生“悬挂引用(dangling references)”,即一个对象引用所指向的内存区块已经被错误的回收并重新分配给新的对象了,程序如果继续使用这个引用的话会造成不可预期的结果.开发人员有可能忘记显式的调用释放内存

JavaGC专家(1)—深入浅出Java垃圾回收机制

在学习GC之前,你首先应该记住一个单词:"stop-the-world".Stop-the-world会在任何一种GC算法中发生.Stop-the-world意味着 JVM 因为要执行GC而停止了应用程序的执行.当Stop-the-world发生时,除了GC所需的线程以外,所有线程都处于等待状态,直到GC任务完成.GC优化很多时候就是指减少Stop-the-world发生的时间. 按代的垃圾回收机制 在Java程序中不能显式地分配和注销内存.有些人把相关的对象设置为null或者调用Sy

JAVA 初识类加载机制 第13节

JAVA 初识类加载机制 第13节 从这章开始,我们就进入虚拟机类加载机制的学习了.那么什么是类加载呢?当我们写完一个Java类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就可以运行的,它还要编译成.class文件,再由虚拟机解释给当前的操作系统去执行.这些过程都是我们看不见的,我们能看见的也就是一个.class文件.既然虚拟机要解释这些.class文件给当前的操作系统听,那么他怎么获得这些.class文件呢?虚拟机获得这些.class文件的过程就是类加载了.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虚拟机将.class文件从磁盘或者其他地

Java 垃圾回收机制(早期版本)

Java 垃圾回收机制在我们普通理解来看,应该视为一种低优先级的后台进程来实现的,其实早期版本的Java虚拟机并非以这种方式实现的. 先从一种很简单的垃圾回收方式开始. 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是一种简单但是速度很慢的垃圾回收技术. 每个对象都含有要给引用计数器,当有引用连接至对象时,引用计数+1. 当引用离开作用域或者被置为null时,引用计数-1. 当发现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时,就释放其占用的空间.   这种方法开销在整个程序生命周期中持续发生,并且该方法有个缺陷,如果对象之间存在循环引用,可能

java动态代理机制

首先了解代理设计模式,其思想是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java动态代理就是遵循这种思想,spring中的AOP实现原理就是java的动态代理. 在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中,有两个重要的类或接口,一个是 InvocationHandler(Interface).另一个则是 Proxy(Class),这一个类和接口是实现我们动态代理所必须用到的. 每一个动态代理类都必须要实现InvocationHandler这个接口,并且每个代理类的实例都关联到了一个handler,当我们通

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工作原理

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工作原理 [博主]高瑞林 [博客地址]http://www.cnblogs.com/grl214 一.Java中引入垃圾回收机制的作用 当我们建完类之后,创建对象的同时,进行内存空间的分配,为了防止内存空间爆满,java引入了垃圾回收机制,将不再引用的对象进行回收,释放内存,循环渐进,从而防止内存空间不被爆满. 1.垃圾回收机制的工作原理 创建的对象存储在堆里面,把堆比喻为院子中的土地,把对象比喻为土地的管理者,院子比喻为java虚拟机,当创建一个对象时,java虚拟机将给

Java中反射机制和Class.forName、实例对象.class(属性)、实例对象getClass()的区别(转)

一.Java的反射机制   每个Java程序执行前都必须经过编译.加载.连接.和初始化这几个阶段,后三个阶段如下图:  其中 i.加载是指将编译后的java类文件(也就是.class文件)中的二进制数据读入内存,并将其放在运行时数据区的方法区内,然后再堆区创建一个Java.lang.Class对象,用来封装类在方法区的数据结构.即加载后最终得到的是Class对象,并且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该Java.lang.Class对象是单实例的,无论这个类创建了多少个对象,他的Class对象时唯一的!!!!.

java的反射机制

一.java的反射机制浅谈 最近研究java研究得很给力,主要以看博文为学习方式.以下是我对java的反射机制所产生的一些感悟,希望各位童鞋看到失误之处不吝指出.受到各位指教之处,如若让小生好好感动,说不定会请各位吃饭哦! 1.何谓反射机制 根据网文,java中的反射机制可以如此定义: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2.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