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跳槽时在谈论什么

3月9号时,微信上突然收到一条消息:

公司给涨了几K工资,且答应让我自己完成公司的DLP的网络驱动……终于能锻炼了。

我一看,是原来在微信上向我咨询过职业选择问题的一个朋友。

当时他在微信里说,他喜欢做底层开发,可所在公司安排他做应用开发,他觉得没意思,学不到什么东西,担心将来没竞争力,想要跳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时我考虑到他学历较差,劝他先工作几年涨涨经验,用经验和能力洗掉学历对自己的影响之后再跳槽。我的建议出于现实情况,是比较保守的。他犹豫着,觉得非离职不可。

后来他提到可以跟公司谈一下,因为公司也有一些 Windows 驱动开发的工作。我建议他试试。

再后来,一晃两个月过去了,春节过完了,在跳槽季我收到了他的讯息。由此我知道,他成功在组织内实现了转型。这是最好的结果:既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儿,又没付出什么成本,甚至还涨薪了。

这位朋友的经历,让我想起这次要聊的话题:跳槽、换工作与职业转型。大概会说三个方面内容:

  • 职业、转型、跳槽、行业等概念
  • 职业转换的分类
  • 成本

职业、跳槽与转型的概念

先理清两个概念:

  • 职业
  • 转型

关于职业,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

职业 = 行业 * 职能

行业是由若干个经济活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组织所构成的,比如软件行业,就是由做各种软件的公司构成的。

职能,通常牵涉到对业务活动的细分与归类,以职位(岗位)的形式体现,指一个职位所承担的任务、作用和功能。以软件企业为例,Windows驱动开发工程师,就是一个明确的职位,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也是一个明确的职位。

通常我们口头说的工作就有职业的含义,只不过它是一种模糊的说法,多数时候指代某个公司某个岗位。

明白了行业和职能的含义,就可以来讨论转型了。

当我们换工作时,就牵涉到“转型”这个概念。不是所有的换工作都是转型,只有更换了行业或职能才能叫作转型,两个都没换而只换了公司的,叫跳槽。比如你从软件行业转换到了快消品行业、金融行业,就算是转型了;你从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转换为产品经理或售前技术支持,也算是转型;而你从通信软件公司A的信令开发工程师换到通信软件公司B的信令开发工程师,就是跳槽,不是转型。

好啦,现在行业、职能、职业、转型、跳槽这几个概念都清楚了。

转型的分类

我在“大龄程序员的未来在何方”一文中提过四大职能取向:

  • 管理者
  • 专业技术者
  • 自由职业者
  • 创业者

如果你更换工作时,产生了上述职能取向上的变化(比如从软件开发工程师这种专业技术者转到创业者),那就明确无疑是转型了,而且是大的转型。

我画了一幅图,以职能取向为纵轴,以行业为横轴,可以清楚地说明转型的概念:

如图所示,当前职业为 C3 ,在C行业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C3n 与 C3 行业、职能都一样,公司不同; C2、C4与 C3 职能不同行业相同;D2、D4 与 C3 的行业不同职能也不同; D3 与 C3 行业不同职能相同。

那图中标注的职业转换就有四种模式:

  • C3–>C3n,同行业内换一家公司原职能领域发展,比如你从酷派的Android Framework工程师跳到华为去做Android Framework工程师,就属于这种。
  • C3–>C2或C3–>C4,行业不换,职能转变。比如一位女士原来是在医疗行业的一家医院做护士过了一阵做护士长了,就属于这种;一个iOS应用开发工程师跳到另一家公司做项目经理,也属于这种。
  • C3–>D3,职能不变,行业转换。比如一位程序员原来在通信行业做网上营业厅的开发,现在转到教育行业做直播教学类的软件,就属于这种。
  • C3–>D2或C3–>D4,行业、职能都转换。比如有位朋友原来在运输行业开长途汽车,后来通过自学进入一家油服公司做测井软件开发,就属于这种;再比如有朋友在彩票行业做App开发,搞累了回家包了100亩地种果树,也属于这种。

现在我们应该把换工作这件事儿说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说更为重要的问题:成本

成本,成本,成本

成本这词儿我们用滥了,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现在我们说的成本,换工作的成本,是用的“成本”一词的外延涵义。具体讲,有如下两种:

  • 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我们叫它可见成本吧。
  • 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通常叫作机会成本

回到职业转换上来,我们还要考虑几类种隐形的成本: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与他人和组织建立信任获取晋升的成本;适应新工作环境的经济、生理、心理成本。

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在行业和职能间转换,想干嘛干嘛,但跨行业时行业间不同的产业属性会直接影响转行的难度,跨职能时个人的性格、价值观、需要、兴趣、知识、技能、经历等是否与目标职能匹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发展。

Ok,现在来讨论职业转换可能发生的成本吧。可见成本大概有下面几种:

  • 时间成本,比如你计划离职后三个月找到工作,你月薪20000,那成本是6万块
  • 为目标职业准备知识、技能的成本,比如你从Web前端转做Android驱动开发,可能要参加培训,培训费用一万六;比如你想从移动开发工程师跳到另一家公司做项目经理,可能需要考个PMP证书,考试费用3300元,培训费大概4000左右
  • 试用期产生的各种成本,比如有公司试用期不交五险一金,三个月可能让你有7、8千的损失,另外试用期还可能存在试用期工资,你3万月薪,3个月试用期,发80%工资,就是一万八
  • 比如你在华为,在拿到公司年终奖前走人了,可能损失15万
  • 比如你在阿里,有价值50万的股票,还没过锁定期你离职了,那就损失50万
  • 还有很多其他的,敬请补充

机会成本就比较难计算了,大抵有下面几类:

  • 现在公司准备给你加薪 40% 并且你的职级将从 P3 升到 P4,而你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给你加薪 20% ,那机会成本就是每月 20% 薪资。
  • 两个 Offer,一个薪水高加班多,一个薪水低工作轻松,你选了薪水高的,但周期性地生病花大笔医疗费,计算下来反倒是薪水低的那份工作收益更高。
  • 两个 Offer,一个是继续做软件开发工程师,另一个是做分公司经理但薪水比软件开发工程师低 5000 。你选了分公司经理,机会成本就是每月 5000 。如果你很适合做管理,可能干上两年回报就超过另一家的软件开发岗位了。但如果你后来发现自己对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很厌烦干不下去了一点也不快乐再转回来,成本就更高了。
  • 补充……

对于隐形成本,因人而异,就更难计算了,不提了,打住。

按一般的经验来计算职业转换成本,由低到高应该是下面的顺序:

  1. C3–>C3n,行业不变,职能不变
  2. C3–>D3,行业变,职能不变
  3. C3–>C2或C3–>C4,行业不变,职能变
  4. C3–>D2或C3–>D4,行业、职能都变

关于2、3的排序,我是从“一个人做与自己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符合的工作时更自然更容易投入更可能快速发展”这一点来考量的。行业转变职能不变(C3–>D3),成本在学习新行业的知识、技能等东西,这是相对容易的;而职能转变,则牵涉到与个人性格、兴趣等是否合拍,不合拍的话转换就常常会有很大的失败概率,比如一个研究型的算法工程师去做部门经理,90%可能会失败。(当然这种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为理由的说法你可能并不认同,欢迎讨论。)

根据上面的顺序,“行业不变,职能不变”是成本最低的,假如你对自己大的职能取向没什么意见,那这种就是普通的跳槽行为,没什么难度也没什么好考虑的。付出的成本基本上就是试用期工资、找工作周期折算出的工资、新公司建立信任付出的隐形成本。

如果你对行业也不满职能也不满,基本就属于行差踏错入错了行也搞混了职能,“宝宝心里苦”啊,苦啊苦苦到再也不能承受了,就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奋斗吧肿瘤君,一切从零开始,跨过“转行穷三年”的坎儿,重生就在下一个街角等着你。

排除了两种极端的,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了:换行业或换职能。这种难度居中,成本也不太大,因为你总有一方面的积累作为你的价值陪着你。至于成本,就根据前面说的那几种,划拉一下就知道了。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面其实有一条近乎零成本的转型路径:组织内转型。这也就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种类型了。简书签约作者“彭小六”,原来是一个程序员,后来在同一公司内成功转型为产品经理,也是类似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公司其实是跨行业的,比如阿里,就有电商、音乐、电影、云计算等,在组织内实现转行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有组织内转型的机会,优先考虑,积极去试,因为可见成本和隐形成本都最低。

不是结束的结束

好吧,就扯到这儿啦,也不知道说了个啥,想了半天终于想起点初衷来:我是想通过介绍职业、转型等概念,引入职业转型的分类,供大家在换工作时参考着计算成本,以便做出慎重选择。看来八成没达到目的……

如果有转型方面的问题,可以到分答问我哦,好问题不但能解答自己心中疑问,还能让你躺着赚钱。这两天有几位朋友通过向我提问,解决了午饭钱呢。。下面是我的分答主页,欢迎微信扫码收听:

时间: 2024-08-03 23:46:11

当我们谈论跳槽时在谈论什么的相关文章

当我们谈论Erlang Maps时,我们谈论什么 Part 2

声明:本文讨论的Erlang Maps是基于17.0-rc2,时间2014-3-4.兴许Maps可能会出现语法或函数API上的有所调整,特此说明. 前情提要: [Erlang 0116] 当我们谈论Erlang Maps时,我们谈论什么 Part 1 继续昨天的话题,在Erlang Factory SF Bay Area 2013有一个议题:"Where are we on the Map?" [PDF ],这个Talk基本上就是选取了EEP43的要点,有兴趣的同学能够FQ观看视频 W

当我们谈论Erlang Maps时,我们谈论什么 Part 1

Erlang 增加 Maps数据类型并不是很突然,因为这个提议已经进行了2~3年之久,只不过Joe Armstrong老爷子最近一篇文章Big changes to Erlang掀起不小了风浪.这篇文章用了比较夸张的说法:"Records are dead - long live maps !",紧接着在国内国外社区这句话就传遍了.马上就有开发者忧心忡忡的在Stackoverflow上提问:Will Erlang R17 still have records? 套用一句文艺的话,当我们

当我们在谈论multidex65535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本文来自网易云社区 作者:郑文 首先我们并不在讨论车牌号.本文尽量避免谈论重复的技术点,只探讨一下multidex提供给我们的技术启示. 原理 multidex技术原理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在app启动时,通过Multidex.install api,扩展ClassLoader的dexElements数组来存储所有dex,这个流程会根据android sdk版本的不同做不同的处理,整个流程完全通过反射完成. 编译过程中的分包机制,将app中的class以某种方式将class分布在多个dex中 Mu

当我们在谈论技术时,技术的本质和价值究竟是什么?

过去几年,硅谷最喜欢的口号悄悄地从"不创新,毋宁死!"换成了"不改良,毋宁死!". 湾区文化中,改良意味着全套的技术解决方案,它兜售着一种人类理想主义,从而让这里的极客们更有抱负.更愿意相信一己之力可以推动经验创新.社会发展.这就好比鉴赏者和艺术家,二者对"结构性颠覆和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感及行动力. 如今这种对"改革"的认知变化,也发生在最近一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身上.这篇文章,要讲的就是"改革背后的力量&quo

当谈论迭代器时,我谈些什么?

花下猫语:之前说过,我对于编程语言跟其它学科的融合非常感兴趣,但我还说漏了一点,就是我对于 Python 跟其它编程语言的对比学习,也很感兴趣.所以,我一直希望能聚集一些有其它语言基础的同学,一起讨论共通的语言特性间的话题.不同语言的碰撞,常常能带给人更高维的视角,也能触及到语言的根基,这个过程是极有益的. 这篇文章是群内 樱雨楼 小姐姐的投稿,她是我们学习群里的真·大佬,说到对 Python 的研究以及高阶知识的水平,无人能出其右(群里很多同学都被她实力圈粉啦).除了 Python,她对 C+

程序员跳槽时关于薪水的那点事

逆锋起笔 一个程序员技术平台公众号回复 编程资源 获取全网最新视频教程 本文内容来自个人学习笔记整理,若侵,立删 影响薪水的因素 主观 学历,学校 高学历,好背景,能代表你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强 公司背景 一些大公司的出身,能够说明你的实力所在:从 hr 的角度出发,公司背景会做为筛选条件 工作年限 本质还是看个人综合能力 技术实力 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对技术的态度 客观 地域(城市) 一线城市薪资统一高 市场需求 市场稀缺岗位的薪资比较高,比如:算法工程师等 行业 互联网一二类

老板必备:核心员工跳槽时,必聊的8个话题(转)

猎云网 5 月 28 日 (编译:王海娜) 工作中都是团体作战.因此,核心员工跳槽的确是老板们都不愿遇到或是措手不及之事.8 位美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告诉了我们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和员工聊点儿什么. 第一:你有什么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 询问一下他们跳槽的驱动原因是什么.薪水太少?担子太轻?重视不足?很多时候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不过是雇佣双方之间存在某些误解. 这是你和将要离职雇员开诚布公的最后机会.继续劝说他们留下与否的关键点就是跳槽原因.如果是想加加担子或是学习一些新领域的内容,挽留还是有些

转行不必从0开始,7成积累能迁移

在分答上,最近有很多人问我职业转型的问题,摘录几个: 现在公司特别不想待了,国企性质,年底为了年终奖拼命形式化加班.我一直做技术,六七年了,感觉除了技术不会做啥了--转行可以做什么? 想要跨行业找一门技术工作,然而又什么都不懂,怎么办? 之前从事文案类工作,其实本身不喜欢创作性很强的写作工作,想转行做行政类,可是没经验,如何顺利完成转行呢? 这些问题有一个共通之处--几位朋友都认为转行要从零开始.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实的职业转换,都是以你原来的积累为基础的,你绝对不会回退到零再重新开始. 之

当我们担心人工智能时,我们担心什么?

将来,我们的许多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剥夺,这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在未来的世界中大行其道.但是我们真的认为人工智能是什么? 近20年前,IBM的"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但这一事件当然引起了轰动,但并不像最近谷歌的艾阿尔法戈斯击败了围棋天才李世石那样令人不安.由于围棋在人类的整个机智谱系中都是非常先进的,所以它需要大量的规划和圈套等.我是业余爱好者.我也很惊讶人工智能能进化成这样.它会威胁我们的未来生活并夺走我们的工作吗? 自1920年以来,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