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狼若回头,必有缘由,不是报恩,就是***; 事不三思必有败,
人能百忍则无忧。
今天的进度虽然慢了,但是学习状态还是一如往常,只不过今天遇到了不少新的知识点,需要好好想想记录一下。
三个时间属性:
查看: stat 文件名
atime (access) 访问时间
mtime (modify) 创建或更改文件时间
ctime (change) 更改文件属性
cat 只改变 a ; chmod 只改变 c ;但是改变 m ,就定会改变 c
自动生成密码:
格式: mkpasswd 选项
-l 12 生成12位的 -s 0 不要特殊符号
-d n 要n个数字的 -c/-C n 要n个小写大写字母
安装:yum install (-y) expect
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单位)
du 目录 选项:-s 指定的目录大小 (-h/-m/-b/-g)
磁盘大小是以4KB的块位单位,每个块只能有一个文件,文件可有多块
下面是给添加新硬盘或更改系统硬盘分区的一系列步骤:
关机加硬盘:
在编辑虚拟机或管理中加入新的硬盘,稍微设置一下。
开始分区 :
一般硬盘添加后设备名以sda sdb sdc sdd sde 逐个上涨
查看方式: fdisk (-l) /dev/sdb
进入设置: fdisk /dev/sdb(或sda等)
根据提示一步一步走,多以 m 查看。
>> m >> n >> p/e >> 1/2/3/4 >> 回车/1
>> +nG/给数字 >> 继续新建 >> l 查看 >> w 保存
深入了解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区别:
主分区固定三个可建可不建;(系统盘的话一定要有)
扩展分区只有第四个,它包裹着逻辑分区,本身没有容量,
逻辑分区一定是在sdb5开始的,不能直接跳到sdb6等
之后格式化:
查看有的类型:cat /etc/filesystems
格式化的方式: mkfs.ext4 /dev/sdb3
mke2fs -t ext4 -b 2048 -m 1 -l teng /dev/sdb2
-t 类型 -b 大小 -m 给超级用户的容量
-l 分区的名字 (有电就是可以自定义)
之后进行挂载:
查看方式: df -h 挂载之后才能用此命令查找,否则用fdisk
挂载 : mount /dev/sdb3 自定义目录
挂载到的目录最好是空的,否则分区盘会覆盖目录的内容,
但卸载后才能看到原有内容。
卸载 : umount 分区或自定义目录
因为分区会很多,要一个一个挂载,完成就结束了;但每次重启都要重新挂载;
加硬盘建分区时多想想windows加硬盘建分区的本质,一样;
为避免每次开机都要重新挂载,把他写入文件。
开机自动挂载:
查看命令: blkid 可以查看uuid LABEL 分区设备文件名
方式一 :(推荐)
cat /etc/fstab >>> vi /etc/fstab
格式: /dev/sdb2 /tmp/qq ext4 defaults 0 0
设备文件名 定义的目录 类型 0=不备份 (1=备份)
defaults = 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
exec为可执行文件,反为noexec,即使设置可执行也不能了
auto自动加载 nsync 磁盘与cpu不同步,反为sync
最后的 0 =开机不自检 2的级别最高,只给/,可以设为1.
方式二 :
把命令写入尾行 vi /etc/rc.local
格式: mount 设备文件名 定义目录
加选项 -o noatime 不更新文件访问时间,减小服务器压力
设备文件名可用 uuid LABEL 文件名/dev/sdb2 表示
硬盘分区中的重点单词:
units 单位 display 显示 verify 验证
extra 额外的 extension 扩展的 primary 主分区
value 价值 range 范围 functionality 功能
default 默认的 cylinder 柱面 disklabel 磁碟标签
quit 放弃离开 partition 分区 compatibility 兼容性
flag 标记;国旗 bootable 可启动的 toggle 切换
action 行动 matched 匹配 forwarding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