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js是一个渐进式框架,只需要具备基本的HTML/CSS/JavaScript基础就可以快速上手。在用Vue.js构建大型应用时推荐使用NPM安装,但是需要注意npm的版本需要大于3.0。
在通过npm安装项目后,我们需要对其目录进行解析:
(1)Build:项目构建(webpack)相关代码;
(2)config:配置目录,包括端口号等。
(3)node_modules:npm加载的项目依赖模块
(4)src:这个目录当中的内容包含了我们基本上要做的事情,这里包含了几个文件:
(一)assets:存放图片
(二)components:存放组件文件
(三)App.vue:项目入口文件,组件也可以直接写在这里不适用components
(四)main.js:核心文件
(5) static:静态资源目录
(6) test:初始测试目录
(7) .xxxx:配置文件,包括git配置和语法配置等
(8) index.html:首页
(9) package.json:项目配置文件
(10) README.md:说明文档
程序=数据结构+算法,但这话在前端里并不纯粹,因为前端需要和界面打交道,所以大概总结下基础操作dom的前端开发方式:前端程序=拼界面+操作ui+算法。Vue的mvvm框架给了前端另一种思路:完全基于数据驱动的编程。帮助你从繁杂的dom操作中解脱出来,回归本质。
使用Vue的过程就是定义MVVM各个组成部分过程的过程
(1)定义View
(2)定义Model
(3)创建一个Vue实例或“ViewModel”
在创建Vue实例的时候,需要传入选项对象,可以包含挂载元素、数据等。Vue.js有很多数据绑定语法,最基础的的是文本插值,在运行时{{ message }}会被数据对象的message属性替换。
Vue实例被创建前会经过初始化,然后在数据变化时更新DOM,在这个期间也会调用一些生命周期钩子,从而我们可以自定义逻辑。总共可以分为8个段:
(1)beforeCreate 初始化实例后 数据观测和事件配置之前调用
(2)created 实例创建完成后调用
(3)beforeMount 挂载开始前被用
(4)mounted el被新建vm.$el替换并挂在到实例上之后调用
(5)beforeUpdate 数据更新时调用
(6)updated 数据更改导致的DOM重新渲染后调用
(7)beforeDestory 实例被销毁前调用
(8)destroyed 实例销毁后调用
需要注意的是created和mounted的区别,created是实例已经创建但未挂载,所以一些dom操作要放在mounted中。
Vue组件的API来自props(允许外部环境传递数据给组件)、events(允许组件触发外部环境副作用)和slots(允许外部环境将额外的内容组合在组件中)三个部分,组件的data属性必须是函数。尽管有props和events,但有时候需要js直接访问子组件,所以可以使用ref为子组件指定一个索引ID。
Vue.js的插件应当有一个公开方法install。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Vue构造器 , 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可选的选项对象。
可通过全局方法Vue.use()使用插件:
//调用 MyPlugin.install(Vue)
Vue.use(MyPlugin)
也可以传入一个选项对象:
Vue.use(MyPlugin, { someOption: true })
在vue-router中有两种导航方式:
(1)router-link声明式导航
<router-link to="/foo">Go to Foo</router-link>
router-link对应的路由匹配成功,将自动设置class属性值.router-link-active。
(2)编程式导航:
router.push(‘home‘)
// 对象
router.push({ path: ‘home‘ })
// 命名的路由
router.push({ name: ‘user‘, params: { userId: 123 }})
// 带查询参数,变成 /register?plan=private
router.push({ path: ‘register‘, query: { plan: ‘private‘ }})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4071672/231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