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之测试用例颗粒度问题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实现一个功能有多个操作路径/步骤,比如:在一个库存管理系统中,需要修改一种类型箱子标签的打印格式,而打印这个箱子标签(唛头),涉及很多操作路径,比如有1、【海外制单-海外制单界面】,2、【海外制单-自动打印海外发货唛头(标签)】,3、【海外制单-批量打印海外发货唛头】,4、【海外制单-打印海外箱单(按箱)】,这4个路径都可以打印同一个模板,也就是预期结果一样,但是四个路径操作方式不一样,那么这个时候你是设计1条用例,还是4条用例呢?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操作产生多个不同的结果,比如:点击登陆按钮后,显示成功登陆系统的弹窗提示,同时写入1条登陆日志到数据库表AAA中,同时向***系统发送1条接口日志,表示登陆成功。这个是时候,你是设计3个用例,还是1个用例呢?如果设计3个用例那么就是操作步骤跟预期结果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设计1个用例就是1个操作步骤,多个结果(检查点)的关系。有时候我们就有些迷茫了,到底是设计少一些用例,还是设计多一些用例呢?

在我测试的时候,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的处理是,如果这个需求场景特别多,需要设计很多用例,时间又少,那么我尽量精简测试用例,如果某个需求场景少,那么有多个路径的情况,我会设计成多个用例,这样不至于让人看起来用例数量太少,担心需求用例覆盖不全的感觉。其实在测试理论实践上这就是测试用例颗粒度的把握问题。

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测试用例颗粒度的知识。

  1. 颗粒度与测试的关系

如果把测试用例设计得很细,照顾到每一个数据输入、每一个条件、每一个环境、每一个路径,那么测试用例的数量将是巨大的,虽然风险很小很小,但是测试效率会很低,并且测试执行没有思考的空间,可能使测试执行人员变得呆板(除非全部测试自动化),不需要创造力、思考。测试用例设计很粗,测试效率可能比较高,测试人员有一个发挥的空间,使测试更有趣,但这依赖于个人的责任感和能力,风险大得多。

  1. 颗粒度的大小取决与以下三点

1、“重要功能”、“特殊功能”颗粒密集度高,“通用功能”可以试用通用测试粒度,密集度应该可以大致界定。个人认为,假如你非要为了一个字体的样式而写了一大长串的测试用例 ,那么这个颗粒度就毫无意义了。

2、颗粒度的大小还取决与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测试有一个难题是测试的精度,或者说颗粒度的定义,不要说一个程序,就算是一个简单的登录都可以写出几乎无穷尽的测试用例,所以你需要指明功能、性能需求,使用环境等,并说明对缺陷容忍的限度。才好依据最终的需求来定义测试的颗粒度,也才好写测试用例,总之,客户的要
求越详细所得到的测试用例越准确。如果客户跟你说这个地方你必须仔仔细细的测试。那么我们在写测试用例的时候。这个颗粒度一定要小了。

3、一般功能颗粒密集度可能会根据项目或是时间来确定。如果时间充裕颗粒度可以适当小。

4、粒度取决于测试的种类,一般用验收测试,是项目测试中颗粒度比较大。系统测试颗粒度相对较小。

  1. 有效度量测试用例条件:

1、颗粒度可以跟代码行数对应:一般来说代码量越大,内部逻辑就越复杂,出现bug的的可能性也越高。对应的测试粒度也越小。

2、测试团队内部对粒度达成一致,适当把握颗粒度:明确测试用例编写的颗粒度,大家都有这种感觉,你写测试用例,你测试这个产品的时候,你十条测试用例就测试完了,有人写三十条,你就觉得奇怪,我觉得十条已经是局限了,怎么你能写到三十条,你去看他的用例,发现这也能算一条,这是组织内部测试用例颗粒度没有达成一致。

3、颗粒度要适合业务的需要:各公司测试用例设计的粒度不同,适合自己的需要,适合业务的需要即可,测试用例的数量统计方法,我觉得说明不了测试作得是否专业。

4、测试用例设计的覆盖率和有效性,才是说明测试是否专业的依据之一:对于进行工作量的统计还可以,不过用例还是不能简单的以数量来看,设计一个很简单的功能点的用例可能很容易,可能一天能设计十个这样的用例,但是对于一个相对复杂的功能,可能一天才能准备两个用例,光靠数量是说明不了问题的。

测试用例之度——系列之颗粒度

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核心。测试工作是讲究投入产出比的工作,这也是测试用例设计的指导思想。

测试用例有度的概念,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讨论道德为例:道德意味着过与不及之间的状态。面向测试用例,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同的机构会有不同的测试目的;相同的机构也可能有不同测试目的,可能是测试不同区域或是对同一区域的不同层次的测试”

下面就列举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方面面,看不同的团队,不同的测试目的,如何把握测试用例设计之度。

颗粒度:

颗粒度的粗细,有无标准?什么是粗?什么是细?

1、以功能点划分?

仅仅覆盖所有的功能性需求为粗?

仅仅正向覆盖所有的功能需求(功能、性能)为粗?

正向/负向覆盖所有的功能需求(功能、性能)以及正向覆盖性能需求为粗?

正向/负向覆盖所有的需求为细?覆盖到产品包,涵盖兼容性、升级、安装、易用性为细?

2、以STEP划分?

每条用例有一个STEP为粗,三?五?十为细?以上为细?

以测试设计思路的体现?

只采用正向为粗?只采用正/负向为粗?考虑应用场景为细?考虑业务逻辑为细?

3、以数量级?

百条?千条?万条?

4、以数据覆盖?

等价类是粗?穷举是细?

每个人、每个机构判定测试用例粗细的标准都不一样,没有标准的答案。所以测试用例颗粒度的粗细,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标准。

尝试用图示来表示颗粒度粗细的常规概念:

测试用例颗粒度粗、细的特点是什么?

用例设计分析:

粗颗粒度面向宏观,面向正向的功能点、大的功能模块和整体性,体现测试用例的设计思路;细颗粒度面向微观,面对具体的一个个功能点的正向/负向逻辑,体现测试用例的细节和完备性。

面对测试执行人员:

粗颗粒度用例不容易被测试新手执行,因为很多约定成俗的操作、现象,甚至行业术语都不清楚。细颗粒度用例相对较易被测试新手执行。

覆盖度:

粗颗粒度覆盖度可能小于细颗粒度用例(粗颗粒度只覆盖全部正向和部分负向,细颗粒度覆盖全部正向、负向、其他等);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粗细用例均覆盖全面,但是深度不同。类似下雨的降雨量不同,对农作物(产品)的意义不同。

可维护性:

毫无疑问,测试用例和需求的匹配,测试用例本身的维护是大多数团队的工作难点重点,粗颗粒度便于维护,方便和需求保持高度一致;细颗粒度用例,越细越不容易维护,维护成本过大,特别是需求频繁变更会导致不可维护。

类似的概念,比如自动化测试环节,GUI不停改变导致的脚本重写类似。

时间:

粗颗粒度构架和评审的时间较短,适合周期较紧的项目;细颗粒度构建和编写的时间较长,适合周期宽松或更倾向于质量的项目。

资源:

粗颗粒度占用资源较少(人力、评审、会议室等),适合小团队或同一团队多项目模式;细颗粒度占用资源较多,适合大团队或单一项目模式。

风险:

毫无疑问,粗颗粒度用例的风险是漏测,存在很大概率漏测的风险,依赖于测试人员的个人素质;细颗粒度也存在漏测,不过相对更可能是测试人员自己的想当然跳过用例不执行。

细颗粒度用例最大的风险就是可维护性,或者投入产出比。

测试用例颗粒度常规应用场景的枚举:

上面分析了很多测试用例颗粒度粗、细的特点,那么,常规的测试来讲,如何大致定位测试用例颗粒度的粗细呢?

下面以单一的应用环境来体现。

还是要强调那句话:相同的机构也可能有不同测试目的,可能是测试不同区域或是对同一区域的不同层次的测试。

单一条件:

1、时间因素:

时间短、项目紧、编写用例评审时间较短时,适合粗颗粒度用例。

项目周期较长时,适合细颗粒度用例。

比如规划六个月的项目,计划阶段和设计阶段有一个半月,测试前期进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人员培训、测试用例编写,需要细颗粒度。如果项目是一个月,测试准备时间只有五个工作日,那么可能在第三天就要完成第一轮的测试用例评审,建议以粗颗粒度为主,覆盖功能和体现思路。

2、项目人员:

测试人员中熟手多,思路和基础技能扎实,或测试人员构成责任心高时,可以采用粗颗粒度用例。

测试人员新手多,需要再指导下进行基础测试工作,或责任心一般时,需采用细颗粒度用例。

测试人员熟手和新手的区别,大家一目了然。在这里,特意把责任心作为测试用例编写粗细的一个判别标准。实际上,测试人员的职业素质中,就有责任心一项,这种品质方面的要求因人而异——而且每个人都肯定对自己的责任心还自我感觉良好。

举个例子,比如安装测试:

粗的写法:在微软的各种操作系统下进行遍历安装,确认setup安装成功。——那么责任心好的人,可能会去翻阅规格书,确认setup支持的操作系统,再依次安装测试。责任心一般的人,可能就想当然的认为visia这种过渡版本很少人用/server 2000 不是个人用户的菜,就直接跳过这两种系统。

所以面对责任心一般的人,就必须写成细的用例:安装测试:A、在window XP 的 SP2 环境下安装;B、在xp的SP3 环境下安装;C、在win server 2000 下安装;……。

3、项目质量性质

项目质量要求一般,或项目为过渡项目,生命周期短;项目为临时项目时,可采用粗颗粒度用例。

项目质量要求高,客户或公司对质量的定位为第一位,品牌工程项目,采用细颗粒度用例。

难道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高质量高要求的么?当然不是。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对质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美国是够用就好,德国是精益求精,中国是当场不挂就行。

不同产业链位置的公司对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顶级公司做完美的产品,中级公司做性价比高的产品,底层公司做廉价的产品。

不同定位的公司对质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火车站门口的饭店吃的是客流量,在市区偏远地方的饭店吃的是回头客。

不同目的的单子对质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做账拉回扣的虚项目,中标后无人使用,三年后设备升级,质量就没有要求。做重点项目,质量要求苛刻等。

所以,肯定会有不同的项目质量性质。也自然有不同的测试策略和测试目的,顺序导出的就是不同颗粒度的测试用例。

4、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较少,无法实现测试用例的细化时,可以采用粗颗粒度的测试用例。

资源配置较多,可满足用例编写、评审、修订的交叉进行时,可采用细颗粒度。

举例:如果测试人员配置较少,一共就三五个人,每人负责一个项目,彼此没有时间去做评审,甚至项目都存在临时增多的现象,就无从谈起测试用例的细化,甚至粗颗粒度都较难实现,只能拉一个测试大纲出来。

或者测试团队有十多个人,但是项目是流水式过来的。需求、开发、测试是流水线模式处理大批量的项目,无法做到一个项目的全流程参与时,也很难展开测试用例评审、修订以致细化事宜。

5、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较多时,建议采用粗颗粒度的用例,可较灵活的覆盖需求。经过一轮轮的评审,等需求基线化之后,在实际的滚动测试中,在逐步细化用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需求变更较少时,或需求变更波及较小,不是系统设计框架的频繁改动——具体的标准需要不同行业产品的评估,可对应较大的细化测试用例变更量。

举例:一个需求,粗颗粒度的用例为100条,细颗粒度的用例为10000条。此需求变更,如果要修改粗颗粒度的用例,只需要修改10条;修改细颗粒度的用例,牵扯到细化的交叉逻辑,需要审阅2000条用例并可能修改1200条。

如果测试用例修改人非测试用例编写人,则修改时间还可能延长1.3倍。

6、项目对象:

如果项目/产品最终面对的客户是特定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后的操作员,可以采用粗颗粒度的用例。

如果项目/产品最终面对的客户是广义的使用群体、人民大众消费者,要采用细颗粒度的用例。

面向专业人员的项目/产品,测试倾向于正向测试,一些问题或使用方式在规定、需求之外,可以在培训或规范中指定操作模式,或凭借技术人员的功底来避免问题。

面向非专业人员的项目/产品,无法做到培训和操作约定,各种稀奇古怪的使用方法,操作习惯,所以更倾向于细颗粒度,覆盖负向和随机操作的测试用例。

7、测试团队素质:

团队个体素质较高,可适应粗犷、敏捷的风格时,可以采用粗颗粒度的用例。

团队处于成立初期或磨合期,需要细化的规则约定来指导时,采用细颗粒度的用例。

8、公司决策投入:

公司对测试工作的投入,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对行业节奏的把握。具体分析,可参考项目质量性质部分的论述。

测试用例粗细的另外一个概念:用例的文字描述粗细。

(旧文贴成)

文档分为好多种,在后面写测试用例的时候你们会遇到类似的颗粒度的问题。

第一类是写给自己,以及懂这个技术的,差不多水平的同事看的。这样只需要大致的描述核心关键点就可以。

第二类是给技术一般的员工,但是有一定底子的人看的,这样基本的概念就不用描述,整体步骤描述清楚就可以。

第三类是给不懂技术,只会看图一步步操作的外行看的,这样就要详细细致的描述基本概念,步步都截图,傻瓜式的对比参照的搞过去。

举个例子,使用ping 命令

第一类写法:如果网络不通,使用ping命令测试一下网络是否通畅。

第二类写法:如果网络不通,在cmd模式下,使用ping X.X.X.X 的命令格式,测试一下网络是否通畅。

第三类写法:如果网络不通,点击开始,选择运行,然后在运行框里输入cmd,然后在弹出框里面,使用ping X.X.X.X 的命令格式,如果显示Reply from X.x.x.x bytes=32 time=3ms TTL=64,就是通畅,其他显示就是不通畅。

时间: 2024-10-28 10:23:57

软件测试之测试用例颗粒度问题的相关文章

软件测试之测试用例

对于软件测试用例,我们有多的方法,比如等价类划分方法.边界值分析法和因果图法.不同的方法考虑到得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学会合理的运用测试用例,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以一个问题为例: EditBox 允许1到6个用文字符或数字,按ok结束. 分析其有效等价类: 长度:1到6 字符:a-z,A-Z,0-9 分析其无效等价类: 长度:0,7 字符:英文和数字以外的字符.控制字符和标点符号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设计其测试用例: 编号 测试用例 结果 1 1 true 2 123 true 3

软件测试之测试用例设计题

1.假设京东有一个Web API:http://p.jd.com?p1=90&p0=100,输入打折价p1和原价p0,返回折扣信息0.9,请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答案: (1)输入打折价错误+输入原价错误(输入值不在正常范围内) (2)输入打折价错误+输入原价正确 (3)输入打折价正确+输入原价错误 (4)输入打折价正确+输入原价正确(打折价高于原价) (5)输入打折价正确+输入原价正确(打折价高于原价 返回折扣信息不对) (6)输入打折价正确+输入原价正确(打折价高于原价 返回折扣信息对)

软件测试之-测试用例写作规范

http://home.juedui100.com/user/24111538.htmlhttp://home.juedui100.com/user/24013558.htmlhttp://home.juedui100.com/user/23816795.htmlhttp://home.juedui100.com/detail/23520354.htmlhttp://home.juedui100.com/user/23520354.htmlhttp://home.juedui100.com/us

全程软件测试之测试需求分析与计划

全程软件测试之测试需求分析与计划 在项目启动之后,就要着手软件项目的计划,包括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计划是整个开发计划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依赖于软件组织过程.项目的总体计划.质量文化和方针.在测试计划活动中,首先要确认测试目标.范围和需求,其中"测试需求分析"是关键任务,然后在测试需求基础上制定测试策略,并对测试任务.时间.资源.成本和风险等进行估算或评估. 无论何时进行估算,我们都是在预测未来,并会接受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软件项目计划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框架,不断收集信息,对不确定性进

《Google软件测试之道》测试开发工程师

拖延了将近半年的草稿,断断续续的写完了.之前草草翻看完这本书,关注点主要在TE上,而关于SET的部分则只是浏览,最近后知后觉,又翻出了这本书,重新看了一遍,又有新收获. 就说说Google的SET是如何做的,以及个人的一些思考和收获吧,寥有慰藉... Google的测试流程可以简练的概括为:让每个工程师都注重质量.而在工作流程引入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致命的缺陷,下面简述下Google是如何解决以及其测试流程的是如何进化的. ①.测试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需要一直谨记的一点:质量是内建的,而不是外加的

小白的软件测试之路

从笔记本代工企业跳出来做软件测试到今天为止整三个月了,一个人从手工测试摸索到现在尝试自动化,做一下总结吧. 第一阶段:依照上一个测试人员的惯例在qc中写用例并执行,发现写的非常的糟糕,无体系且混乱.基本只涉及一些功能测试方面,而且书写非常混乱. 第二阶段:开始查找资料,梳理测试流程,将系统测试各方面重新组织规划,并尽量在有新测试对象时使用这个规范测试,并使用到书中讲到的一些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 第三阶段:寻找自动化测试之路(公司产品分为android端和web端,重点先放在web上),这里的自动

网上看到的,关于测试用例编写粒度准则

一.界面规范1.是否整个软件的字段的字体.大小.颜色.排列一致2.是否整个软件的字段后都有冒号(如果有,是否都属于同一种字体) 二.用例编写粒度准则1.对于不作为一个完整业务流的操作,如增.删.改等,每个操作(比如增加)作为一个用例.2.对于完整的业务功能实现的操作,把实现一个业务功能的目的作为一个用例.3.对于紧密关联的业务功能,把关联的业务功能实现作为一个用例.4.对于异常情况下的操作,作为一个用例.5.对于在异常情况下的操作的数据处理,作为一个用例. 网上看到的,关于测试用例编写粒度准则,

Google软件测试之道 pdf下载

引领一代风骚的明星企业google, 推出过很多成功优秀的产品,搜索引擎不用说,譬如Gmail ,Chrome, Google Doc, G+等等等等,也推出过很多短命的产品,譬如Google Wave等等. 作为一个时常需要推出新产品,但又要根据用户反馈而做进一步选择继续还是放弃的企业,作为一个需要让产品稳定健壮以保持客户满意度的明星企业,该如何测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Google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该书的作者是Google测试的Senior Director(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测试领域有

软件测试之路再谈(三年测试风雨)

碧水涟涟,夏至未至,秋风依依,梅花落时,已是一生 一初衷: 为什么写这篇博客? 个人性别偏于低调,最近换了新工作,坐标成都,就任于一家T系公司. 1.公司是以项目为单位,有测试团队但没有测试部这个概念,测试团队人数大概60人左右,但都基本跟你没任何关系,只有项目上的其他两个成员跟你有交集,缺少后方养分,差异性,一时间不太适应, 2.业务划分很精细,能接触到的东西十分有限,还有各模块之间弱化了连接测试,担忧.已经发现过问题,而且也和组员讨论过他们也赞同这种方式容易出现质量弱化 基于以上有些迷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