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打车软件战火四起背后的阳谋

腾讯和阿里愿意贴钱给用户,实际上是大佬们在战略布局上的一场较量。

自从中国互联网形成BAT(百度、阿里巴巴(滚动资讯)、腾讯的简称)的大格局之后,大佬们的博弈此起彼伏,往往伤及无辜,有时候却也会成就一些人,移动应用打车软件便是最好的例子。

今年1月份开始“嘀嘀”和“快的”软件接近3个月的现金补贴大战刚刚平息,5月底又开始了“红包”与“代金券”的短兵相接。两位大佬在背后的推波助澜成就这两款打车应用软件,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为什么他们愿意用大量的现金来补贴用户,而自己却没有从司机和用户手上索要半点利润呢?美国的Uber目前估值182亿美元,可他们从司机处获得了20%的佣金,但是中国的打车软件却没有。可以肯定的是腾讯和阿里绝对不会出钱买吆喝,大战背后必有大佬们真正的阳谋。

获取移动用户成本低:用户数量是衡量一个互联网项目的最好依据,而怎样低成本获取用户则是实力的体现,而打车软件以现金补贴用户的方式,表面上看是花了高昂的成本,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拿嘀嘀打车作比方,两个月时间共发放补贴14亿人民币,嘀嘀打车用户数从原来的2200万增加到1个亿。单个用户获取补贴的成本约为18元,跟目前很多移动应用推广单用户获取成本40元~50元相比算是比较低了。而目前最火的手游行业,短短一年时间获取初级用户的成本翻了10倍~20倍,远远超过打车软件通过补贴花去的成本。为了快速低成本地抓住有限的用户,各种怪招、狠招层出不穷,而打车软件通过现金补贴的方式真不失为是一条捷径,所以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打法。

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移动互联网时代,把握了入口即把握了命运,通过打车软件抢占入口的目的也就是给核心业务增加一个变现的途径。补贴大战之后腾讯和阿里分别使出了变现招数,而且都是基于自己的核心利润业务。“嘀嘀”接入了多款手机游戏,游戏一直以来都是腾讯最大的利润点;快的和阿里的部分O2O业务合作,在O2O的探索之路上又敲开了新的一扇门。今后用户有可能会通过打车的次数和里程获取积分,用积分与游戏、O2O业务实现互动消费,这样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价值才算是真正发挥到了极致。

<<<-------------  <_< 向左看

获取用户出行大数据:O2O一直是互联网大佬看好的新大陆,但是一直苦于找不到闭环。而要实现O2O的核心竞争力,用户消费习惯的大数据则是一把利剑。打车软件看似简单的功能实现了乘客打车的需求,同时它也记录了乘客的出行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具有无穷的价值可以挖掘。从乘客出行的时间、路线、频率可以优化制定出新的城市交通方案,对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善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生活消费服务方面,这些数据的间接价值也多次发挥作用。Uber的CEO Kalanick认为,打车软件不是简单电召与租车,未来有可能改变汽车生产商的盈利模式,汽车的所有权也将不再那么重要,而通过Uber衍生出来的物流配送等服务则潜力巨大。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很多投资机构成为了观众,让很多投资人成了拉拉队员,这是大佬们才玩得起的游戏,这种非常规的打法让行外人看不懂,行内人懂只看。Uber能够获取182亿美元的估值和众多大型投资机构的青睐,是因为其很早就实现了不错的盈利,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不向司机和乘客收取任何费用,腾讯和阿里反倒愿意贴钱给用户,表面上是高价抢用户,实际上则是大佬们在战略布局上的一场较量。从战略和谋略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是大佬们的阳谋。

评论:打车软件战火四起背后的阳谋,布布扣,bubuko.com

时间: 2024-10-21 04:16:49

评论:打车软件战火四起背后的阳谋的相关文章

百度、高德开撕地图,手机地图第一争霸背后的阳谋

百度更多是C端用户使用频率更高,高德在B端用途更大,地图争霸,目标却是O2O 文/张书乐 这个周末,地图行业第一之争的舆论战打得火热.此次口水战的起源是高德单方面宣称"已成为行业第一",隔空喊话百度地图"不服来战",并宣称将允许第三方数据公司QuestMobile监测验证.百度地图第一时间发文回应,甩出三家权威机构数据和用户评测结果,吊打高德数据"掺水".不过,高德并未消停,仍放话坚持用第三方数据说话.面对友商如是挑衅,百度地图官方再度强势回应,

运营商联手打车软件注定只是场闹剧?

移动互联网的魔力,不仅让我们体验到科幻片中的种种科幻场景,更颠覆了诸多行业,甚至还打破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态势.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影响的无疑是基础运营商.以往在国内居于垄断地位的运营商,再也不能"吆五喝六"地把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玩得团团转.更不可能凭借一纸通知,就扭转自己所处的不利位置.如今,运营商更多的是使用"怀柔政策",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 近日,运营商就开始联手打车软件.这场合作最大亮点,就是运营商开始与互联网企业坐在平等的位置,甚至付出更多.

打车软件盛行,如何判断是否拒载

打车软件盛行,如何判断是否拒载 当下打车软件盛行,在这个时代您可以没用过打车软件,但是您绝不能没听过打车软件,身处移动网络盛行的今天,的确带给了我们巨大的便捷.但是仔细一想,的确有诸多问题. 先说两个小故事,今天早上,一向环保的我骑行出勤,等红灯的时候,看见前边转角处出租车里并没有乘客,可是看见前边叫车的朋友停都没停,短短几十秒,两辆出租车将这位乘客拒之于外.这是拒载?还是司机之前应了嘀嘀打车去接人呢?这的确有待思考. 另一个小故事是,在一次去南京出差时,有一次出去吃饭,赶上晚高峰,听当地的朋友

Uber是怎么入侵打车软件市场的

近几年打车软件的市场如火如荼,大大小小的打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大家争先恐后的用烧钱的模式迅速打开并扩张了出租车.私家车的市场.但滴滴和快的因为有互联网巨头的支持,更快的将市场铺展开,在掐架的同时还干掉了不少竞争对手.2015年2月14号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市场占有率高达99.8%,几乎要形成了行业垄断.但Uber的强势进入又使滴滴和快的不得不重新燃起烧钱大战. 本文从用户需求层次来分析打车软件现在的格局及未来的发展预测,思想的片面还望大神多指教. 一.现在格局分析 1. 进入市场

智能音响的阳谋 从附件变成配件

如果一定要给智能设备下一个定义,我想,我的答案是边缘化创新.边缘是哪里?有时候是技术,有时候是版权. 文/张书乐 过去,我们用手机,强调的是通话质量好.信号强.待机久,还有耐操.智能手机来了后,过去只是作为手机附属功能的应用程序,让我们的手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话工具,信号.待机.通话神马的属性都变得不那么重要,而跑分多高.芯片多强.兼容多好.应用多多成为了购机指南. 音响黑科技仅限于极客的小玩具? 这不,前两天到手的咚咚智能音响再一次给予了我这样的感觉,一个将音响从电脑的附件.添头,变成一个我们

为何印度打车软件Ola,也难逃“资本合并”命运?

从全球市场来看,共享经济已经引发了多场具有颠覆性的风暴.尤其是在与大众关系紧密的衣食住行方面,诞生了具有强势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如,共享打车企业Uber.共享房屋出租企业Airbnb等.而鉴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特色.发展程度等不同,这些巨头或是实现了多国全覆盖,或是与本地对手僵持--最后不是吞并就是以退出而告终. 而目前在澳大利亚市场却呈现了一种独特的情况:印度打车巨头Ola正式进入澳大利亚市场,而在这一市场原本Uber是一家独大的--两家都不是澳大利亚当地的打车企业.此外,Uber和Ola还在印度

打车软件继续补贴 是沦为鸡肋的开始

passport.baidu.com/?business&un=%E8%B5%A3%E5%B7%9E%E5%AD%A6%E5%A6%B9%E6%89%BE%E4%B8%8A%E9%97%A8#0 passport.baidu.com/?business&un=%E7%91%9E%E9%87%91%E5%AD%A6%E5%A6%B9%E6%89%BE%E6%8C%89%E6%91%A9#0 passport.baidu.com/?business&un=%E7%91%9E%E9%87

个人作业—评论搜索软件

UC浏览器 用户界面:分为6部分1.是天气,2.是搜索栏,3.是可供用户选择要搜索什么的分类,即网址.小说.视频.奇趣.生活,4.基础网址如优酷.百度.新浪等,5.UC头条新闻,6.状态栏 记住用户的选择:用户可以设置皮肤和字体,之后只要打开浏览器就是用户之前设置的皮肤和字体:还可以选择夜间模式和日间模式,选择之后就是界面的亮度以及颜色会有所更改,而且只要用户不更改,浏览器就一直处在那一个模式中:在初次使用UC浏览器时它会让你选择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它的头条新闻就会一直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对其有其

对三类软件(游戏,系统,工具)的分析与心得(软件工程第一次作业)

软件有很多种,如工具类软件.游戏类软件.系统类软件,它们的运行方式也各种各样,如以单机方式运行.以网站方式运行或者以APP方式运行在手机端等,请选取三种软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 1   这些软件的开发者是怎么说服你(陌生人)成为他们的用户的?他们的目标都是盈利么?他们的目标都是赚取用户的现金么?还是别的?2   这些软件是如何到你手里的(邮购,下载,互相拷贝……)3   这些软件是如何处理Bug 的?又是如何更新新版本的?4   同一类型的软件之间是如何竞争的? 这一类软件的发展趋势如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