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JIT机制对运行速度的优化

JIT的起源

在先前的博客,Javac编译过程,简略讲述了Java compiler(javac),可以看出javac和C的compiler不一样, 并不是直接将 Java 的源代码 编译成成处理器的指令。 相反地,它产生的是统一规格、与机器 binary 格式无关的 bytecode。 在执行期,JVM 会逐条解释执行 bytecode, 这是为甚么 Java 在跨平台上会这么成功的主要原因, 你可以在某个平台上写完、build 一份,然后在其他的平台上头执行。

但是这也导致了严重的问题, interpret 通常比直接 compile 成 平台限定的原生 binary 码来得慢。 Sun 在 90 年代后期就已经了解这个严重度, 当时他们请了 Cliff Click 博士来提供解决方案。

Hot Spot

他们在虚拟机中引入了JIT编译器(即时编译器),当虚拟机发现某个方法或代码块运行特别频繁时,就会把这些代码认定为“Hot Spot Code”(热点代码),为了提高热点代码的执行效率,在运行时,虚拟机将会把这些代码编译成与本地平台相关的机器码,并进行各层次的优化,完成这项任务的正是JIT编译器。 在某些情况下,调整好的最佳化 JVM 效能可能超过手工的 C++ 或 C。

现在主流的商用虚拟机(如Sun HotSpot、IBM J9)中几乎都同时包含解释器和编译器。当程序需要迅速启动和执行时,解释器可以首先发挥作用,省去编译的时间,立即执行;当程序运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编译器逐渐会返回作用,把越来越多的代码编译成本地代码后,可以获取更高的执行效率。解释执行可以节约内存,而编译执行可以提升效率。

运行过程中会被即时编译器编译的“Hot Spot Code”有两类:

?   被多次调用的方法。
?   被多次调用的循环体。

两种情况,编译器都是以整个方法作为编译对象,这种编译也是虚拟机中标准的编译方式。要知道一段代码或方法是不是热点代码,是不是需要触发即时编译,需要进行Hot Spot Detection(热点探测)。目前主要的热点 判定方式有以下两种:

  • 基于采样的热点探测:采用这种方法的虚拟机会周期性地检查各个线程的栈顶,如果发现某些方法经常出现在栈顶,那这段方法代码就是“Hot Spot Code”。这种探测方法的好处是实现简单高效,还可以很容易地获取方法调用关系,缺点是很难精确地确认一个方法的热度,容易因为受到线程阻塞或别的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扰乱热点探测。
  • 基于计数器的热点探测:采用这种方法的虚拟机会为每个方法,甚至是代码块建立计数器,统计方法的执行次数,如果执行次数超过一定的阀值,就认为它是“热点方法”。这种统计方法实现复杂一些,需要为每个方法建立并维护计数器,而且不能直接获取到方法的调用关系,但是它的统计结果相对更加精确严谨。

具体实例

下面看一段JIT提高程序性能的例子

 class Calculator {
     Wrapper wrapper;
     public void calculate() {
         y = wrapper.get();
         z = wrapper.get();
         sum = y + z;
     }
 }

 class Wrapper {
     final int value;
     final int get() {
         return value;
     }
 }

上面这是一段开发人员写的代码,假设这段代码是 Hot Spot

 class Calculator {
     Wrapper wrapper;
     public void calculate() {
         y = wrapper.value;
         sum = y + y;
     }
 }

 class Wrapper {
     final int value;
     final int get() {
         return value;
     }
 }

这是HotSpot VM经过Hot Spot Detection 后对代码进行优化的等价结果,当然JIT是将 bytecode 编译成本地机器码,这里展示的是优化后与之等价的源代码。

看上面的编译优化,首先是

  1. inline method(方法内联)

    用 b.value 取代 wrapper.get(), 不透过函数呼叫而直接存取 wrapper.value 来减少延迟。

 class Calculator {
     Wrapper wrapper;
     public void calculate() {
         y = wrapper.value;
         z = wrapper.value;
         sum = y + z;
     }
 }

2.移除多余的载入:用 z = y 取代 z = wrapper.value, 所以只存取区域变量而不是 wrapper.value 来减少延迟。

 class Calculator {
     Wrapper wrapper;
     public void calculate() {
         y = wrapper.value;
         z = y;
         sum = y + z;
     }
 }

3.copy propagation(复写传播):用 y = y 取代 z = y, 没有必要再用一个变量 z,因为 z 跟 y 会是相等的。

 class Calculator {
     Wrapper wrapper;
     public void calculate() {
         y = wrapper.value;
         y = y;
         sum = y + y;
     }
 }

4消除不用的源代码:y = y 是不必要的,可以消灭掉。

 class Calculator {
     Wrapper wrapper;
     public void calculate() {
         y = wrapper.value;
         sum = y + y;
     }
 }

以上是单个类里面的优化,下面看有继承关系的优化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public void eat();
}

public class Cat implements Animal{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cat eat fish");
    }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void methodA(Animal animal){
        animal.eat();
    }
}

首先分析Animal的整个”类型继承关系”,发现只有一个实现类Cat,那么在methodA(Animal animal)的代码就可以优化为如下,

   public void methodA(Animal animal){
        System.out.println("cat eat fish");
    }

但是,如果之后在运行过程中,”类型继承关系”发现Animal又多了一个实现类Dog,那么此时就不在执行之前优化编译好的机器码了,而是进行解释执行,即如下的”逆优化”。

逆优化:

当编译后的机器码的执行不再符合优化条件,则该机器码对应的部分回到解释执行。

以上介绍的都是C1优化,还有主要用于服务端程序优化的C2优化,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时间: 2024-10-07 09:28:30

Java中的JIT机制对运行速度的优化的相关文章

java中利用反射机制绕开编译器对泛型的类型限制

首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Integer> al1 = new ArrayList<Integer>(); al1.add(1); ArrayList<String> al2 = new ArrayList<String>(); al2.add("hello"); //int型链表和string型链表,结果为true System.out.pr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示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tring s="hello"; int i=Integer.parseInt(s); } } 运行异常结果 在上述代码中Integer.parseInt表示把字符串类型转化成整数类型,同时Integer是Int的封装类:程序会报错,因为计算机没有办法把hello

图解JAVA中的类加载机制(详细版)

注:本文为作者整理和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博文,把JAVA中的Class文件格式用图形的方式画了一下,逻辑感觉清晰多了,同时,也为以后查阅的方便. Class文件只是一种静态格式的二进制流,它只有被虚拟机加载进内存解析之后才会生成真正的运行时的结构,因此,搞清楚类加载机制不但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Class文件中各个字段的含义,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JAVA代码背后的暗流涌动.比如new关键字背后,虚拟机都做了什么?JAVA中的哪些操作会真正导致类被加载?哪些操作又会导致类被初始

浅说Java中的反射机制(二)

写过一篇Java中的反射机制,不算是写,应该是抄了,因为那是别人写的,这一篇也是别人写的,摘抄如下: 引自于Java基础--反射机制的知识点梳理,作者醉眼识朦胧.(()为我手记) 什么是反射? 正常编译执行java文件时,会生成一个.class文件,反射就是一个反编译的过程,它可以通过.class文件得到一个java对象.一个类会有很多组成部分,比如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构造方法等,反射可以通过加载类(加载类是个什么东西?一直搞不清楚),解剖出类的各个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用反射? 我们需要访问一个

关于JAVA中的反射机制的总结

JAVA中的反射机制是一种能够大大增强程序扩展性的技术.当一个程序封装完成后(生成exe文件),如果想要对该程序进行功能扩展,不用进行代码的从新修改(也不可能拿到源码),只要修改配置文件(一般是XML)就可以完成. 这样的程序为外部提供了一个接口,只要按照该接口的规则定义一个对象(功能),即可以为应用程序扩展该功能. 可以这样比喻,你买了一块电脑主板(封装好的程序),此时你想要添加一块声卡(要扩展的功能),此时只能够通过一个pci接口(应用程序提供的接口)来进行扩展.声卡的接口必须符合PCI的规

Java中的参数传递机制

通过前一篇文章的介绍,我们从整体上明白了,Java类中变量的差异性.不同变量在内存中的存储位置,以及变量的生命周期等.今天,我们来看一下Java中参数传递的机制. 形参:方法声明时包含的参数声明 实参:调用方法时,实际传给形参的参数值 Java方法的参数传递机制: Java方法的参数传递只有一种:值传递.所谓值传递,就是将实际参数值的副本,传入方法内,而参数本身不会收到任何影响. PS:传入方法的时实际参数值的复制品,不管方法中对这个复制品如何操作,实际参数本身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基本类型的参数

java中的反射机制在Android开发中的用处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然而在android中Google很多的类的某些方法不让第三方应用去调用,通过java反射机制能把这些隐藏方法获取出来并调用,三方应用上我们就很方便的去用这些方法.      例如我们需要安全的杀死某个应用的服务和进程调用ActivityManager.forceStopPack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的简单原理和应用。

异常是指java程序运行时(非编译)所发生的非正常情况或错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很相似,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可以包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信息,可以用一个对象来表示,Java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处理异常,它把程序中发生的每个异常也都分别封装到一个对象来表示的,该对象中包含有异常的信息. Java对异常进行了分类,不同类型的异常分别用不同的Java类表示,所有异常的根类为java.lang.Throwable,Throwable下面又派生了两个子类:Error和Exception,Erro

黑马程序员【java中的反射机制】

Java中的反射机制 ------- android培训.java培训.期待与您交流! ---------- java的反射机制是java的特性之一,反射机制是构建框架技术的基础所在,使用反射可以使程序更加灵活,避免将程序写死在代码里.相对于很多初学者只接触过java基础的人,反射还是一个很朦胧难懂的概念,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反射的一些应用. java反射机制是指在运行状态中,动态获取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方法的功能.java反射有3个动态性质:1.运行时生成对象实例,2.运行期间调用发放,3.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