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道”和“德”到底是什么意思?

国学杂谈

发布时间:19-01-1212:35优质原创作者

“道德”这个词我们经常说,但要问具体是什么意思,还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道德”一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道德经》一书,“道”和“德”两个字本来是两个概念,是分着用的。最早开始连用,始于荀子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简单来说,“道”是体,“德”是用。“德”是“道”的体现;“道”是“德”的本性。下面我们简单分解一下:

道。是《道德经》一书中最高的哲学概念,也是道教的根本信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涵义:

一,道是形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老子认为,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化生出来的,“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最初的本源。这个“道”是一个形而上的虚无之体,虽然她能孕育万物,但她无形无相,无色无声,恍兮惚兮,若有若无,超越时空,可以说她是“无”,却又真实存在。正因为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所以才勉强称她为“道”。

二,道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动变化依据。“道”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后,便蕴藏于万物之中。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自然万物都要依赖她,她依然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万物得“道”则生,失“道”则灭。所以,“道”仍然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依据。

三,道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道”化生宇宙万物,进而又衍生出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但是这个世界总是按照其一定的规律在运动变化着,比如太阳、地球、月亮的自转和公转,我们现代人称为自然规律,在老子看来,这是天道。

老子认为天道最重要的规律,就是万物都有阴阳,阴阳互相作用而达到统一,这个世界才会和谐。所以老子希望人们能够效法自然,不要执着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要从现象里面透视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才不至于被当下的心境所迷,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安身立命。

四,道是人类社会所遵循的生活准则。“道”既然是宇宙的本源,也是万物运动发展的依据和规律,那我们人类也要把“道”作为应该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原则,比如修身之道、齐家之道、治国安邦之道、养生之道、处世之道等等。现在全世界都兴起“老子热”,如果人类都能遵循“道”的生活原则,这个世界必将变得和谐、美好、幸福。

德。德是道之用。尊“道”必须贵“德”。怎样做到“贵德”呢?简言之,就是“惟道是从”。“德”的主要涵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是“道”的作用。“道”化生宇宙万物,这就是“德”,这也是“道”最伟大的“德”。“道”性蕴含于万物之中,使之能够生存发展,也是“德”。“道”虽化生万物,却不以德自居,不占用,不图报,不干涉,这也是“德”。

二,“德”是“道”性的体现。“德”是“道”的特性的具体体现,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什么特性呢?虚无、自然、清净、无为、恬淡、柔弱、朴素、不争、纯粹、平易等等。这些是“道”的特性,也可以叫做本性、体性、属性、德行,具备这些特性,就是“有德”。

三,“德”也是指社会伦理道德。从广义上来讲,“道德”的“德”,还包括社会伦理道德,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诚实守信等等,这也是自然规律,也是“道”性,不遵守这些社会伦理道德,就是与“道”相违。

古人说:“德者得也”,得到什么?就是得于道果,得到这个“道”了,得到“道”了,就是有德者,所以古人对有德之人也称有道之士。“道”由“德”彰显,“德”以“道”为本,“道”和“德”相互作用。没有“道”就没有“德”,没有“德”我们也体悟不到“道”,这两个字确实是密不可分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jlweilong/p/12208711.html

时间: 2024-08-29 22:30:01

《道德经》里的“道”和“德”到底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森纵艾德到底是不是骗子

关于培训机构的是否专业.正规,是要从多个方面看出来的.SAP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SAP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在所有SAP初学者的人潮中,有很多学员是无法判断一个机构是否是正规的.纵观这几年的一些SAP培训机构,它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相继倒闭或是受到惩罚.再过不久,森纵教育也将撤销SAP官方授权,以及SAP人才优选计划的授权. 对于森纵相信很多曾经参加过培训的学员都是心知肚明,在这个培训机构中是否能够真正的学习到SAP知识和能力.其实这一切清者自清.这次森纵被撤销授权的原因是隐瞒招生人数以及宣传虚假广

ybt1197;p4677 山区建小学(博客里第一道蓝题)

ybt1197;p4677 山区建小学 [题目描述] 政府在某山区修建了一条道路,恰好穿越总共m个村庄的每个村庄一次,没有回路或交叉,任意两个村庄只能通过这条路来往.已知任意两个相邻的村庄之间的距离为di(为正整数),其中,0<i<m.为了提高山区的文化素质,政府又决定从m个村中选择n个村建小学(设0<n≤m<500).请根据给定的m.n以及所有相邻村庄的距离,选择在哪些村庄建小学,才使得所有村到最近小学的距离总和最小,计算最小值. [输入] 第1行为m和n,其间用空格间隔 第2行

5星|熊逸《道可道》:《道德经》是写给君王的;秒杀樊登力荐的《道德经讲什么》

“ <老子>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它重点关心的并不是宇宙生成论或者本体论之类的问题,而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为政之道)的问题,它的进言对象也不是官僚或者百姓,而是国家统治者,也就是<老子>常常提到的“圣人”.” 道可道 作者: 熊逸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的新描述 出版年: 2018-5-1 页数: 296 定价: 56.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615121 01 — 从古今中外哲学与政治的思想体系大框

千年不曾看懂《道德经》,直至有了《道德图》!--作者:南山空同

第一章:知道识易 本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通述: 世间的一切规律,都是能够被掌握的,但这些规律,却是不断的发生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表面现象,来认知这些规律,我们为了方便识别事物,会给他们命名,来加以区分,但这些名词所包括的内容,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世间事物,本来是不需要通过命名来加以区分的,当我们给一些事物命名,是我们开始认识世间万物的起始.如果我们心

老子-《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实其腹,

道德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全文

最近研读<道德经>和<金刚经>: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道德经全文_番外篇

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

马王堆版《道德经》--原原本本的帛书版(转载)

本文来自<http://bbs.tianya.cn/post-16-988875-1.shtml>  以方便自己阅读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