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部署在云端的K8S容器编排系统,可以先通过SSH远程登录到K8S所在主机,然后运行kubectl命令工具来控制K8S服务系统。然而,先SSH登录才能远程访问的二阶段方式,对于使用Linux桌面或者macOS桌面的同学来说,Kubectl运行环境脱离了本地桌面环境,感觉到使用不方便,心情不爽。
下面介绍一种从本地桌面远程直接访问和控制云端K8S服务器的方法,有助于恢复愉快心情。该方法对于Windows桌面也适用,只不过本地文件路径不同,需要作适当修改。
一、kubectl远程访问控制原理
K8S是非常注重安全性的云计算基础平台,各个节点或者组件之间的通信都经过加密传输,发送方先加密通信报文,接收方解密后还原成明文。节点间通信通过公钥、私钥和数字证书等安全机制进行,能识别节点或用户身份,并保证通信和访问安全。
图 kubectl远程访问和控制K8S工作原理
K8S初始化时,kubeadm命令自动创建了管理员用户kubernetes-admin,并生成用户公钥、私钥和数字证书,证书信息保存在master节点的配置文件/etc/kubernetes/admin.conf中。
持有该证书文件的用户,不论身在何处,只要网络互联互通,就能远程访问K8S服务器。因为K8S服务器通过客户端发送的数字证书等识别远程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的远程访问视同服务器本地用户访问。
命令kubectl默认从本机所在$HOME/.kube/config文件读取配置文件,也支持环境变量$KUBECONFIG指定其他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admin.conf配置文件的server属性指定远程服务器的协议、地址和端口。云端服务器一般拥有内网IP和公网IP两套地址系统:在云端内部,云服务器之间通过内网IP地址相互访问;而在云平台外部,从公网访问云服务器,必须使用云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
配置文件admin.conf复制到本地文件系统后,需要先修改server属性,替换为公网地址,才能正确连接到云服务器。
举例如下:
将原配置文件config的server属性:
server: https://192.168.1.191:6443
替换为公网地址:
server: https://118.31.xo.xo:6443
属性server也可以使用域名或者主机名代替IP地址,前提是域名或者主机名已经用配置文件内的数字证书作了数字签名。否则,kubectl命令运行时会报告数字签名验证错误。
例如,主机名访问配置如下:
server: https://myserver:6443
二、 假设前提
为了方便行文,不涉及到过多的细节,有如下假设前提:
本地桌面已经安装了K8S客户端控制程序kubectl,并且与云端K8S系统版本兼容。
本地已经安装SSH客户程序,后面会用到sftp命令下载证书配置文件。
三、 kubectl远程访问控制原理
以部署在阿里云上的K8S dev环境为例,说明配置过程。已知云服务器dev-7是K8S的master节点。
先登录到本地桌面,打开Terminal终端。
修改本地/etc/hosts文件,在最后添加一行:
# vi /etc/hosts...118.31.xo.xo myserver
创建本地目录:
# mkdir -p ~/.kube
符号~与环境变量$HOME同义。
改变当前工作目录:
# cd ~/.kube
使用sftp下载云服务器上的配置文件,按提示输入root密码:
# sftp [email protected]7 Sftp> get /etc/kubernetes/admin.conf config Sftp> bye
修改配置文件的server属性:
# vi config...server: https://myserver:6443...
配置过程就完成了。
主机名myserver已经过数字证书签名,所以命令kubectl能正确识别。
四、测试验证
查看config配置文件:
# more ~/.kube/config
使用kubectl命令显示云端集群内的节点:
# kubectl get node
结果表明,从本地桌面能正确连接到云端K8S服务器。读者们可以使用kubectl命令工具的丰富子命令集管理和控制K8S服务器。
因为kubectl命令运行在本地桌面,其输入、输出和子命令用到的yaml文件能与本地文件系统紧密集成,免除了在本地桌面与云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的烦恼,也便于打造个性化的个人工作环境。
感谢各位小伙伴提出需求,激发灵感,或提供技术指导。
在使用过程中,各位读者、用户和微友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清如许 : [email protected]
微信:solomonxu9999
本文是作者原创作品,原文发表在公众号 技术漫谈 | 远程访问和控制云端K8S服务器的方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olomonxu/p/1148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