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简单写写自己学习FFT的经历以及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FFT的介绍以及入门就不赘述了,网上有许多相关的资料,入门的话推荐这篇博客:FFT(最详细最通俗的入门手册),里面介绍得很详细。
为什么要学习FFT呢?因为FFT能将多项式乘法的时间复杂度由朴素的$O(n^2)$降到$O(nlogn)$,这相当于能将任意形如$f[k]=\sum\limits _{i+j=k}f[i]*f[j]$的转移方程的计算在$O(nlogn)$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对于想要进阶dp的同学来说,FFT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虽然在赛场上可能没什么用武之地)
我学习FFT的过程也是比较曲折的,从接触到真正理解它前前后后经历了半年的时间。(实际上我从去年接触了FFT之后就一直把它当做一个黑盒算法来用,研究的事就扔到一边了,只是偶尔简单推算过几次公式,直到这个月初才开始深入学习)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所以自己的叙述若存在一些错误或者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首先FFT的作用是什么?可以将多项式的系数表达式转化成点值表达式(或者反过来,方法都是一样的)。FFT(a,n)的作用是将多项式a(系数表达式)从$w_{n}^{0}$到$w_{n}^{n-1}$的所有根对应的取值求出来。也就是说,设$f(x)=\sum\limits_{i=0}^{n-1}a[i]*x^i$,经过FFT变换后,a[i]变成了$f(w_{n}^{i})$。
这个利用单位根来表示的点值表达式的一个好处是如果已知FFT(a0,n/2)以及FFT(a1,n/2)(a0为a的偶数次项所构成的多项式,a1为a的奇数次项所构成的多项式),则根据性质$\left\{\begin{matrix}\begin{aligned}&a[i]=a_0[i]+w_{n}^{i}*a_1[i]\\&a[i+\frac{n}{2}]=a_0[i]-w_{n}^{i}*a_1[i]\end{aligned} \end{matrix}\right.$可以在$O(n)$的时间内算出数组a的值。
为什么要用单位根呢?因为对于任意的数组长度n,在FFT的过程中使用单位根都只需要计算n个不同变量的值,与数组长度是线性相关的,而且一定能保证取到n个不同的值。而假如取2,3,4这样的数的话,在对任意子数组进行FFT时仍需计算n个不同变量的值,这样的话总的复杂度仍为$O(n^2)$,没有丝毫降低。而假如取-1,1这样的数,虽然只需要计算常数个变量的值了,但无论如何只能取到一两个变量的值,也就是只能确定两点,无法确定一个具有n个维度的多项式。
接下来就是代码实现了。
首先我们做一下预处理:
1 typedef double db; 2 const db pi=acos(-1);
把double定义成db的作用,一是可以简化代码,二是需要调整精度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替换成其他变量类型,比如long double。
FFT的运算要用到复数,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能够代表复数的变量类型。图方便的话,C++库中内置的complex类就够用了。不过还是推荐自己写一个结构体,比C++自带的要快很多,而且也很好写。
由于复数是一个二元组,和二维平面上的点非常类似,因此可以直接套用二维几何中的点的结构体代码。加减数乘等操作都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个乘法。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几何意义,因为在计算几何中两向量乘法我一般喜欢用dot(点积)和cross(叉积)两个函数来表示。此外,乘法运算符也可以表示坐标的旋转。
复数(点)的结构体代码如下:
1 struct P { 2 db x,y; 3 P operator+(const P& b) {return {x+b.x,y+b.y};} 4 P operator-(const P& b) {return {x-b.x,y-b.y};} 5 P operator*(const P& b) {return {x*b.x-y*b.y,x*b.y+y*b.x};} 6 P operator/(db b) {return {x/b,y/b};} 7 }
接下来就是FFT的实现了。有了FFT的基本概念和点的表示方法之后,我们不难写出这样的代码:(f为1代表正变换(取值),f为1代表逆变换(插值))
1 void FFT(P* a,int n,int f) { 2 if(n==1)return; 3 static P b[N]; 4 for(int i=0; i<n; i+=2)b[i/2]=a[i],b[(i+n)/2]=a[i+1]; 5 for(int i=0; i<n; ++i)a[i]=b[i]; 6 FFT(a,n/2,f),FFT(a+n/2,n/2,f); 7 P wn= {cos(2*pi/n),f*sin(2*pi/n)},w= {1,0}; 8 for(int i=0; i<n/2; ++i,w=w*wn) { 9 P x=a[i],y=w*a[i+n/2]; 10 a[i]=x+y,a[i+n/2]=x-y; 11 } 12 }
可以看出,这个代码是递归式的,其基本思想是将数组a分成两部分,偶数次项放在左半边,奇数次项放在右半边,然后对左右两部分分别递归做同样的处理,最后把两部分的答案合并,合并后a[0]-a[n-1]中的值分别为$f(w_{n}^{0})$-$f(w_{n}^{n-1})$的值。
但是递归在速度方面毕竟是硬伤,因此我们希望能将递归换成迭代的形式,这样速度会快很多。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FFT的第一步总是将a[i]与a[i+n/2]合并,每个多项式相邻两项在数组中的距离为n(即只有一项),而最后一步总是将a[i]与a[i+1]合并,每个多项式相邻两项的距离为2,中间每合并一轮,距离减半。经过一番观察和推理之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改进后的代码:
1 void FFT(P* a,int n,int f) { 2 static P b[N]; 3 P *A=a,*B=b; 4 for(int k=n; k>=2; k>>=1,swap(A,B)) 5 for(int i=0; i<k>>1; ++i) { 6 P wn= {cos(pi*k/n),f*sin(pi*k/n)},w= {1,0}; 7 for(int j=i; j<n; j+=k,w=w*wn) { 8 P x=A[j],y=w*A[j+(k>>1)]; 9 B[((j-i)>>1)+i]=x+y,B[((j-i)>>1)+(n>>1)+i]=x-y; 10 } 11 } 12 if(A!=a)for(int i=0; i<n; ++i)a[i]=A[i]; 13 if(!~f)for(int i=0; i<n; ++i)a[i]=a[i]/n; 14 }
这样我们就成功地去掉了递归,换成了迭代实现的版本。中间使用了两个指针A,B,是用乒乓效应减少数组的复制次数,有点类似倍增求后缀数组的方法。
但是这样虽然去掉递归了,但仍需要$O(n)$的辅助空间,而且如果迭代次数为奇数次的话,最后还需要把变换后的数组复制回原数组,不太美观。可以把辅助空间去掉,直接在原数组上进行合并吗?
对于上述代码,假设我们把x+y,x-y的值分别直接赋给a[((j-i)>>1)+i]和a[((j-i)>>1)+(n>>1)+i],那么原来这两个位置上的信息就消失了,而这些信息在后面的合并中可能还需要用到,赋给其他位置也是同理。因此不能直接在原数组上进行赋值。这意味着,如果想直接在原数组上进行合并,合并后的两个值和合并前的两个值所存放的位置必须相同。例如,假如我们要合并下标分别为{0,4,8,12}和{2,6,10,14}的两个数组,那么a[0]+w*a[2]的值必须放在a[0]或者a[2]的位置,a[0]-w*a[2]的值则必须放在另一个对应的位置。这样一来,顺序会变得很乱(自己试一试就知道了),因此若想在合并后不改变原数组中各项的位置,就必须在合并前把原数组“打乱”(当然不是随便打乱,是对原数组进行一定规则的变换)。
如何“打乱”呢?我们可以把合并的过程倒过来观察一下,这里借用一下网络上的一张图:
如图所示,我们把“合并”的过程看成是倒过来“拆分”的过程,这是其中一种拆分的方法,可以发现,这种拆分的方法能保证“任意两个位置上的数进行合并后的结果仍保存在它们各自的位置上,且合并后原数组的顺序不变”,这样就可以直接在原数组上进行合并了。
这种拆分方法有什么规律呢?同样也可以发现,第一次拆分后,偶数次项都被分到了左边,而奇数次项都分到了右边。第二次拆分后,把每个项的次数都除以二(向下取整),得到的数为偶数的继续被分到左边,为奇数则被分到右边,同理第三次拆分后要把每个项的次数除以4,第四次除以8......以此类推。从而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设$n=2^t$,$rev(i)$为原数组的位置i拆分后对应的下标,$b(i,k)$为数字i的二进制第k位上的数(k∈{0,1}),利用按位累加的方法可以得到:
$b(rev(i),t-1-k)=\left\{\begin{matrix}\begin{aligned}0,b(i,k)=0\\ 1,b(i,k)=1\end{aligned}\end{matrix}\right.$
这相当于,每个数的拆分后的二进制第k位和原来的第t-1-k位是相同的,相当于把这个数的前t位二进制位进行了反转。
如何利用数组拆分后,对应的下标二进制反转的特性来对数组重排呢?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是利用递推的方法求出原数组反转后的rev数组(方法不再叙述,网络上一搜便知),再从前往后扫一遍原数组,遇到rev数组中对应的元素比它小的情况,就交换一次。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的,但仍需要$O(n)$的辅助空间,而且对于不同的n要重新求一遍rev数组,比较麻烦。直到我找到了这样的一段代码:
1 void change(P* a,int n) { 2 for(int i=1,j=n>>1,k; i<n-1; ++i) { 3 if(i<j)swap(a[i],a[j]); 4 k=n>>1; 5 while(j>=k)j-=k,k>>=1; 6 j+=k; 7 } 8 }
这段代码打眼一看可能会有点懵逼,这是在干嘛?其实自己模拟一下便知,这是在对一个数组“暴力”进行反转,方法是模拟“倒过来加”的过程,把左起第一个0变成1,把前面的1都变成0,这样倒过来看就好像是整个数加了1,从头到尾扫一遍就行了。甚至可以改写成位运算的形式:
1 void change(P* a,int n) { 2 for(int i=1,j=n>>1,k; i<n-1; ++i,j^=k) { 3 if(i<j)swap(a[i],a[j]); 4 for(k=n>>1; j&k; j^=k,k>>=1); 5 } 6 }
这样一来,FFT的空间消耗就彻底变成$O(1)$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函数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
可以看出,这个函数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k的移动次数。不考虑边界情况的话,假如j的第一个0在第n-1位,那么k只需要移动一次(赋值成n/2),这样的情况一共有n/2种;假如第一个0在第n-2位,那么k需要移动两次,这样的情况一共有n/4种...以此类推。最坏的情况是第一个0在第0位,此时需要移动logn次,但这只有一种情况。
因此,假设$n=2^t$,则函数中的k总共需要移动$\sum\limits_{i=1}^ti\cdot 2^{t-i}$次。
这个式子怎么算呢?
我们考虑等比级数$\sum\limits_{i=1}^tx^{t-i+1}=\frac{x(1-x^t)}{1-x}$
等式两边求导得$\sum\limits_{i=1}^t(t-i+1)x^{t-i}=\frac{1-(t+1)x^t+tx^{t+1}}{(1-x)^2}$
又有$\sum\limits_{i=1}^t(t-i+1)x^{t-i}=(t+1)\sum\limits_{i=1}^tx^{t-i}-\sum\limits_{i=1}^tix^{t-i}$
即$\sum\limits_{i=1}^tix^{t-i}=(t+1)\sum\limits_{i=1}^tx^{t-i}-\sum\limits_{i=1}^t(t-i+1)x^{t-i}=\frac{(t+1)(1-x^t)}{1-x}-\frac{1-(t+1)x^t+tx^{t+1}}{(1-x)^2}$
将x=2代入得$\sum\limits_{i=1}^ti2^{t-i}=\frac{(t+1)(1-2^t)}{1-2}-\frac{1-(t+1)2^t+t2^{t+1}}{(1-2)^2}$
化简得$\sum\limits_{i=1}^ti2^{t-i}=2^{t-1}-t-2=2n-logn-2=O(n)$
对,你没有看错,空间复杂度降到了$O(1)$,而时间复杂度仍为$O(n)$,刺不刺激?
经过多次优化,可以最终得到了如下的FFT代码:
1 void FFT(P* a,int n,int f) { 2 for(int i=1,j=n>>1,k; i<n-1; ++i,j^=k) { 3 if(i<j)swap(a[i],a[j]); 4 for(k=n>>1; j&k; j^=k,k>>=1); 5 } 6 for(int k=1; k<n; k<<=1) { 7 P wn= {cos(pi/k),f*sin(pi/k)}; 8 for(int i=0; i<n; i+=k<<1) { 9 P w= {1,0}; 10 for(int j=i; j<i+k; ++j,w=w*wn) { 11 P x=a[j],y=w*a[j+k]; 12 a[j]=x+y,a[j+k]=x-y; 13 } 14 } 15 } 16 if(!~f)for(int i=0; i<n; ++i)a[i]=a[i]/n; 17 }
非递归实现,$O(nlogn)$的时间复杂度,O(1)的空间复杂度,既保证了效率又简洁了代码,岂不美哉?
有了FFT的代码,就可以实现多项式乘法了。用FFT实现多项式乘法的一般步骤是将被乘的两个多项式分别用FFT转化成点值表达式,然后对应位相乘,最后再用FFT逆变换转化回来就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对被乘的两个多项式进行FFT时,数组长度至少应大于两个多项式的最高次数之和,否则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又因为数组长度必须是2的t次方的形式,保险起见最好开到多项式相乘后的最高次数的两倍或以上。
最后推荐几道FFT的练习题:
Gym - 101667H Rock Paper Scissors
顺便附上UVA - 12298的完整代码:
1 #include<bits/stdc++.h>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typedef long long ll; 4 typedef long double db; 5 const int N=2e5+10; 6 const db pi=acos(-1); 7 struct P { 8 db x,y; 9 P operator+(const P& b) {return {x+b.x,y+b.y};} 10 P operator-(const P& b) {return {x-b.x,y-b.y};} 11 P operator*(const P& b) {return {x*b.x-y*b.y,x*b.y+y*b.x};} 12 P operator/(db b) {return {x/b,y/b};} 13 } p[4][N]; 14 void FFT(P* a,int n,int f) { 15 for(int i=1,j=n>>1,k; i<n-1; ++i,j^=k) { 16 if(i<j)swap(a[i],a[j]); 17 for(k=n>>1; j&k; j^=k,k>>=1); 18 } 19 for(int k=1; k<n; k<<=1) { 20 P wn= {cos(pi/k),f*sin(pi/k)}; 21 for(int i=0; i<n; i+=k<<1) { 22 P w= {1,0}; 23 for(int j=i; j<i+k; ++j,w=w*wn) { 24 P x=a[j],y=w*a[j+k]; 25 a[j]=x+y,a[j+k]=x-y; 26 } 27 } 28 } 29 if(!~f)for(int i=0; i<n; ++i)a[i]=a[i]/n; 30 } 31 int com[N],a,b,c; 32 33 int main() { 34 memset(com,0,sizeof com); 35 for(int i=2; i<N; ++i)if(!com[i])for(int j=i*2; j<N; j+=i)com[j]=1; 36 while(scanf("%d%d%d",&a,&b,&c)&&(a||b||c)) { 37 int m; 38 for(m=1; m<=b*2; m<<=1); 39 for(int f=0; f<4; ++f)fill(p[f],p[f]+m,(P) {0,0}); 40 while(c--) { 41 int x; 42 char ch; 43 scanf("%d%c",&x,&ch); 44 if(x>b)continue; 45 if(ch==‘S‘)p[0][x].x--; 46 else if(ch==‘H‘)p[1][x].x--; 47 else if(ch==‘C‘)p[2][x].x--; 48 else if(ch==‘D‘)p[3][x].x--; 49 } 50 for(int f=0; f<4; ++f) 51 for(int i=0; i<=b; ++i)p[f][i].x+=com[i]; 52 for(int i=1; i<4; ++i)FFT(p[i],m,1); 53 for(int f=1; f<4; ++f) { 54 FFT(p[0],m,1); 55 for(int i=0; i<m; ++i)p[0][i]=p[0][i]*p[f][i]; 56 FFT(p[0],m,-1); 57 for(int i=b+1; i<m; ++i)p[0][i]= {0,0}; 58 } 59 for(int i=a; i<=b; ++i)printf("%lld\n",ll(p[0][i].x+0.5)); 60 puts(""); 61 } 62 return 0; 63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sdfsag/p/1051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