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热点的事件都是厚积薄发,HTML5就是如此。此前iOS和Android系统已经放弃了Flash,这让HTML5有了一个天然的成长基础。而现在手机硬件的提升和HTML5本身的完善,使得基于HTML5的应用表现更好。现在iPhone对HTML5的支持很完善,而Google也完成了移动端Chrome浏览器向Chromium内核的切换,大幅提升了对HTML5的支持。
在过去几年,很多基于HTML5的应用都在试图替代原生App,但受限于技术的完善程度,这些应用的体验都远远不如原生App。过去一年HTML5能够重新热起来的重要因素就是提供了比原生App更好的体验,但这种体验的基础并不是单纯的替代原生App,而是做了一些最适合HTML5的细分应用,比如小游戏、媒体和营销类的产品。
这些细分的方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HTML5跨平台、开发成本低、开发速度快的诸多优点,在整体产品体验上远远超出原生App。
原生App的需求从需求的角度来看,HTML5和原生App并不是对立的,反而是原生App需要HTML5去解决一些核心的问题,比如原生App之间的信息互通。目前原生App都是各自孤立的,既缺少相互的信息传输,也让App的流量费用变得越来越高。而HTML5应用则能够以很低成本解决这些原生App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让整个移动应用市场更有效率。
在国内市场,BAT都在努力推动HTML5技术,比如去年百度推出了直达号,阿里巴巴的Yun OS更是围绕着HTML5 应用为核心来打造,但最终令HTML5所展现在普通用户面前的最大推手,还是微信,利用朋友圈的私密社交性,以及HTML5本身的跨平台、低成本开发、速度快等特性,不少公司利用HTML5技术在朋友圈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营销传播。
实际上微信并没有在HTML5技术上有什么创造性的推进,而是在HTML5的应用场景上做出了自己的不同尝试,即并没有基于浏览器和网址去推广HTML5,而是通过微信特殊的账号和收藏的方式,形成了附着于微信这样一个超级App的HTML5应用场景。
当然,更重要的是微信提供了一些用户最容易接受的细分HTML5应用,这使得用户获得了更好的应用体验和更便捷的获取应用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