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的位置
TCP工作在网络OSI的七层模型中的第四层——Transport层,IP在第三层——Network层,ARP在第二层——Data Link层;
在第二层上的数据,我们把它叫Frame,在第三层上的数据叫Packet,第四层的数据叫Segment。
数据从应用层发下来,会在每一层都会加上头部信息,进行封装,然后再发送到数据接收端。这个基本的流程你需要知道,就是每个数据都会经过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 在OSI七层模型中,每一层的作用和对应的协议如下:
3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主机A发送位码为syn=1,随机产生seq number=x的数据包到服务器,客户端进入SYN_SEND
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主机B由SYN=1知道,A要求建立联机;
第二次握手:主机B收到请求后要确认联机信息,向A发送ack number(主机A的seq+1),syn=1,ack=1,随机产生seq=y的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
状态;
第三次握手:主机A收到后检查ack number是否正确,即第一次发送的seq number+1,以及位码ack是否为1,若正确,主机A会再发送ack number(主机B的seq+1),ack=1,主机B收到后确认seq值与ack=1则连接建立成功。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
状
态,完成TCP三次握手。
TCP位码,有6种标示: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ACK(acknowledgement 确认) PSH(push传送) FIN(finish结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紧急)
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 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码)
4次挥手
第一次挥手:主机1(可以使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端),设置Sequence Number
和Acknowledgment Number
,向主机2发送一个FIN
报文段;此时,主机1进入FIN_WAIT_1
状态;这表示主机1没有数据要发送给主机2了;
第二次挥手:主机2收到了主机1发送的FIN
报文段,向主机1回一个ACK
报文段,Acknowledgment Number
为Sequence Number
加1;主机1进入FIN_WAIT_2
状态;主机2告诉主机1,我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可以进行关闭连接了;
第三次挥手: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
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主机2进入CLOSE_WAIT
状态;
第四次挥手:主机1收到主机2发送的FIN
报文段,向主机2发送ACK
报文段,然后主机1进入TIME_WAIT
状态;主机2收到主机1的ACK
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主机1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主机1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问题
1.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
虽然按道理,四个报文都发送完毕,我们可以直接进入CLOSE状态了,但是我们必须假象网络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后一个ACK丢失。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
2.client发送完最后一个ack之后,进入time_wait状态,但是他怎么知道server有没有收到这个ack呢?莫非sever也要等待一段时间,如果收到了这个ack就close,如果没有收到就再发一个fin给client?这么说server最后也有一个time_wait哦?求解答!
因为网络原因,主动关闭的一方发送的这个ACK包很可能延迟,从而触发被动连接一方重传FIN包。极端情况下,这一去一回,就是两倍的MSL时长。如果主动关闭的一方跳过TIME_WAIT直接进入CLOSED,或者在TIME_WAIT停留的时长不足两倍的MSL,那么当被动
关闭的一方早先发出的延迟包到达后,就可能出现类似下面的问题:1.旧的TCP连接已经不存在了,系统此时只能返回RST包2.新的TCP连接被建立起来了,延迟包可能干扰新的连接,这就是为什么time_wait需要等待2MSL时长的原因。
收集整理自:(果冻想还有TCP首部,TCP Flags,3次握手4次分手原因详细解释,必看必看)
果冻想:http://www.jellythink.com/archives/705#prettyPhoto
四月天:http://www.cnblogs.com/rootq/articles/137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