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型软件公司市场结构与生存发展战略规划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软件公司要想求得稳步发展、大步跨越,除了要有周到细致的服务之外,制定战略规划也极为重要。软件公司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的战略规划。首先要分析当前软件公司生存的环境与所要达成的目标:

一、中小型软件公司面临的市场结构与生存发展

现实中的中小型软件公司,多数位于分散性行业。中小型软件公司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要面临的市场结构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或垄断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市场进入障碍比较微弱,软件产品的差异性很容易被突破,软件公司的利润也将趋于零。如果某行业的中小型软件公司,假如软件公司数量较多且软件产品质量存在差异,软件公司竞争就表现为软件产品差异性竞争。当然,也伴随着价格竞争和广告竞争。谁能够不断创新,谁就可以获取高的利润进而得以在竞争中取胜。

二、中小型软件公司的目标市场

中小型软件公司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资金人才缺乏,一般只能作市场的补缺者。作为市场的补缺者,中小型软件公司一般将细分市场再次或多次细分,专心关注市场上被知名软件公司忽略的某些细小部分,在这些小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在知名软件公司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补缺市场,其顾客为确定的由于共同偏好、兴趣和消费习惯等组合在一起的少数消费者。它是中小型软件公司占据市场领先位置的最佳选择。对中小型软件公司来说,不可能向所有人出售所有的软件产品和服务,针对人口中的一小群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的特色软件产品和服务,更有利于其生存和发展。

战略分析在于总结影响软件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战略选择步骤中的具体影响因素,它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⑴确定软件公司的使命和目标。把软件公司的使命和目标作为制定和评估软件公司战略的依据。

⑵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⑶对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战略分析要了解软件公司自身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哪些资源以及战略能力;了解软件公司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在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者会有哪些反应。

战略选择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软件公司向何处发展”。其步骤分为三步:

1.制定战略选择方案

根据不同层次管理人员介入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工作的程度,将战略形成的方法分为三种形式:

⑴自上而下。先由软件公司最高管理层制定软件公司的总体战略,然后由下属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软件公司的总体战略具体化,形成系统的战略方案。

⑵自下而上。软件公司最高管理层对下属部门不做具体规定,但要求各部门积极提交战略方案。

⑶上下结合。软件公司最高管理层和下属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通过上下级管理人员的沟通和磋商,制定出适宜的战略。

三种形式的主要区别在战略制定中对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把握上。

2.评估战略备选方案

评估战略备选方案通常使用两个标准:一是考虑选择的战略是否发挥了软件公司的优势,克服了劣势,是否利用了机会,将威胁削弱到最低程度;二是考虑选择的战略能否被软件公司利益相关者所接受。

3.选择战略

指最终的战略决策,即确定准备实施的战略。如果用多个指标对多个战略方案的评价产生不一致时,确定最终的战略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⑴把软件公司目标作为选择战略的依据。

⑵提交上级管理层审批。

⑶聘请外部机构。

⑷战略政策和计划。

三、战略实施和控制

战略实施和控制就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主要涉及以下一些问题:

⑴在软件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各层次问如何分配使用现有的资源。

⑵为了实现软件公司目标,还需要获得哪些外部资源以及如何使用。

⑶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有必要对组织结构做哪些调整。

⑷如何处理出现的利益再分配与软件公司文化的适应问题,如何通过对软件公司文化的管理来保证软件公司战略的成功实施。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risefengfei/p/11715251.html

时间: 2024-10-11 16:39:02

论中小型软件公司市场结构与生存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文章

《开源框架那点事儿13》:基于开源框架做应用是未来中小型软件公司的发展趋势

在我的周边朋友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故事1:A君在北京从事Java开发好多年了,萌发了创业的念头,想组建了一个开发团队想大干一场.但是慢慢发现,构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真不容易.后来技术团队的组建初步有了起色,但是技术路线却非常难成一致意见.折腾来折腾去,把有点上道的技术人员都折腾得跳槽了.费了巨高的成本搞了一个架构师,就是利用SSH框架搭建了一个开发环境,数据量小,业务初期还是不错的,但是当业务快速增长的时候,运行速度就无法满足需要了.是重新来过还是在SSH的基础上继续折腾,非常难以抉择!

《开源框架那点事儿13》:开源与中小型软件公司的未来趋势

在我的周边朋友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故事1:A君在北京从事Java开发好多年了,萌发了创业的念头,想组建了一个开发团队想大干一场.但是慢慢发现,构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真不容易.后来技术团队的组建初步有了起色,但是技术路线却非常难成一致意见.折腾来折腾去,把有点上道的技术人员都折腾得跳槽了.费了巨高的成本搞了一个架构师,就是利用SSH框架搭建了一个开发环境,数据量小,业务初期还是不错的,但是当业务快速增长的时候,运行速度就无法满足需要了.是重新来过还是在SSH的基础上继续折腾,非常难以抉择!

管理软件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的区别

笔者是一个老程序员,自2002年进入.NET开发领域,一直未曾放弃.期间经历过管理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有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深感其中的差异,撰写文分析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供读者朋友参考. 技术 1 管理软件公司用的技术一般是老的,稳定的,成熟的技术.比如.NET Remoting,Windows Forms,Web Forms,而互联网公司一般会追求新的技术,比如Redis,微服务,Hadoop等.管理软件公司会使用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作OLAP分析工具,而新

三星电子能从硬件公司转型成软件公司吗?

船小好调头是公认的真理之一,尤其是对企业来说,体型越小,越容易调整业务的转换和中心和未来发展方向.但对于那些巨头企 业来说,错综复杂的关系链.人际关系.蛛网交缠的业务等,导致转型时就会显得步履维艰.别说是尽快转型后重回霸主轨道,甚至会因为脚步的蹒跚,导致被对手超越.不转型=与时代脱节,导致最后产生疲态:转型=难度翻N倍,一弄不好,就会对自身造成重创. 当下,三星电子就面对着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传统的硬件业务虽然还表现地较为强势,但从长远来看,已经有极大风险,尤其是移动业务.而如果向软件型公司转型

让软件公司的管理多一点“灵魂”(转载)

其管理很可能已经陷入了困境. 什么是管理的灵魂? 如果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种实践是对的,那管理的灵魂就必然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因为唯有独立思考才能完成打穿理论与现实,完成特殊到一般,一般再到特殊这样的轮回. 那如果管理缺了灵魂,那会怎样? 那就会因为失去一种自省的精神,而变得四处都是被分享的成功经验,但其实管理上问题不断. 当一个庞然大物比如:柯达轰然倒下时,人们往往会去反省它可能是管理出了问题.但当它还在时,人们往往会认为是管理支撑了它的存续,而并不能去识别其管理的失败很可能是正在导致肌体的腐

中小型软件企业开发现状与项目管理现状

中小型软件企业开发与项目管理现状 国内的中小型软件企业虽然涉足软件开发业务,但对软件的认识停留在"程序员编代码"的水平上.对企业内部的软件开发缺乏管理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经验不足,项目功能相对较少,涉及面相对狭窄;其次,项目开发人员较少,人员结构简单; 再次,项目进度缺乏控制,项目成本预算较难,缺乏完整的项目文档; 最后,缺乏后续维护. 软件开发组织 与专业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组织相比较,中小型软件企业中的软件开发工作机构小.人员少,开发人员待遇低,难以

IT之软件公司组织架构

总结一下软件企业的组织架构,软件公司大部分都很年轻,整个行业还在调整期,一般规模都在300人以内,现在国内大型的软件产品公司都不是靠软件起家的,国内软件三强:华为.中信.海尔都是从硬件甚至是家电做起的. 一个小型的软件公司必备的团队有:研发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和测试部,这种企业一般人数在50~100人之间,销售部也可能称为市场部,一般来说,市场.行销和服务都在一个部门,这种企业受规模的限制,一般没有真正的市场行为,市场的开拓主要靠老板的社会关系,行销的任务也只是给老板打打下手,服务人员是真正有

美国红帽软件公司是做什么的

是美国红帽公司旗下的一个Linux操作平台,帽凭借高质量.低成本的技能,领导 Linux和开源解决方案进入干流商场,换句话说即是linu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差不多. 美国红帽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目前世界上最资深的Linux和开放源代码提供商,同时也是最获认可的Linux品牌.基于开放源代码模式,我们为全球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和服务.我们的解决方案包括红帽企业Linux操作平台,以及其他内容广泛的服务,如:咨询,24X7技术支持和红帽网络(RHN).我们以订阅的商业模式向用户提供不间

软件公司的两种管理方式(转)

原文:http://coolshell.cn/articles/4951.html 摘要:一 个Film Crew的Director(注:有总监和导演的意思)了解要把一个伟大的软件组合起来的每一个碎片,他需要组织一个无与伦比的团队,并且要帮助这个团队 能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工作.他的角色是鼓舞大家,守护着构想(Vision),提供方向和集中大家的精力. 这篇文章是我的一个外国的同事Gareth推荐给我的,我和他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他之所以觉得非常不错,是因为这篇文章让他身有体会,他觉得我也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