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第一卷中,耗费了近700页的篇幅讲述了1919-1939年这二战前二十年中,欧洲各国以及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究竟是如何判断未来局势并据此做出决策。这二十年的历史,生动地说明了对未来的判断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相信与不相信的区别。
2016年9月6日,联想在北京发布了首款模块化智能手机Moto Z系列,该手机已经在6月旧金山的3000人联想TechWorld大会上亮相,随之引来一片叫好与质疑之声。自6月首秀以来,Moto Z系列引发了多家美国媒体的赞誉,但谷歌退出模块化定义手机项目Project Ara也让业界质疑联想的跟进,特别是在联想手机业务不断受挫的情况下。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联想模块化定义手机的策略?这究竟是不是未来智能手机的趋势?这里依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选择相信与不相信的区别。如果选择相信,那么Moto Z有望重新定义手机、PC、汽车等智能硬件生态甚至整个云生态,所能打开的未来空间超乎想象。
“模块化”的不同路线
(上图为Moto Z背后加装模块的产品路线)
模块化手机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一家于2007年成立的以色列公司Modu。谷歌于2011年花费约490万美元,向Modu购买了不少模块化手机的专利,希望为当时的安卓手机带来更多的创新。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部门后,由该部门负责模块化手机的研发。
众所周知,谷歌做安卓操作系统的根本目的是控制移动终端市场的搜索入口。因此,谷歌进入模块化手机项目,是打算控制低成本手机生态,从而掌控用户数量最为广泛的低端智能手机市场。这就是为什么谷歌Project Ara手机的起步价低至50美金即300人民币左右。
换句话说,谷歌Project Ara的目的是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手机的成本和价格,从而扩大用户数量。联想的作法却有所不同。从目前Moto Z和Moto Z Play公布的价格来看,侧重超薄的Moto Z售价3999元、侧重超长续航的Moto Z Play 售价3299元,以及699元的JBL扬声器模块、1999元的投影模块和2299元的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RUE ZOOM等。显然联想模块化手机是瞄向高端用户市场,其中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空间都不同于谷歌的Project Ara。
正因为目标用户和商业模式的不同,联想Moto Z手机的产品形态也与谷歌Project Ara迥异。谷歌Project Ara的产品思路是不断降低成本,因此模块化组件为摄像头、电池、屏幕、感应器等手机自身的模块,而Moto Z手机却是在手机背后加装扩展功能模块,产品思路与Project Ara完全不一样。因此,不能简单把Project Ara与Moto Z系列划等号。
重新定义智能硬件和云生态
(上图为Moto Z系列手机的16 Pin外接触点)
联想做模块化智能手机的立意就与谷歌Project Ara有本质不同,那么联想对于模块化智能手机的未来是如何设想的?仅仅是智能手机业务本身么?
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以Moto Z系列为代表的联想模块化智能手机,其实是在看一个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泛智能硬件生态,其中包括PC、各种智能硬件以及可穿戴设备甚至是汽车电子等更大范围的“硬件”生态。
首先,Moto Z提供了16个触点(pin),这是一个名为Mods Smart Surface(MSS)的外设接口。通过这16个pin,开发者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取手机多种能力,包括显示、存储甚至更为底层的手机硬件资源以及数据共享等。而联想为了保证手机与硬件模块之间的无缝衔接,做了一系列优化工作,包括一个小型实时操作系统Nuttx、优化手机与硬件模块之间通讯的Greybus私有协议、支持最高达6Gbps传输速率的定制Toshiba芯片以保证手机与硬件模块之间视频级别的信号传输等。
Moto Z系列的这些配置和功能,极大扩展了智能手机的应用范围。其中,外接投影模块“摩影”即可在任意平面投放70吋投影画面,特别支持超短焦投影,此外还有一体式支架实现任意角度投影,这对于商务人士来说相当方便。而Moto Z有4个降噪麦克、Moto Z Play有3个降噪麦克,当外接JBL扬声器模块“摩音”时就是专业的电话会议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Moto Z系列采用的是最新高通骁龙820处理器,内有面向异构计算而高度优化定制的64位CPU,支持最高达单核1.8GHz的处理速度,加上最新的USB Type-C接口、高达2TB的microSD存储卡扩展等,可以说Moto Z本身的性能就不亚于一台超级本。这也是就是联想高级副总裁、移动业务联席总裁陈旭东对Moto Z真正兴奋之处。
陈旭东特别强调,如果把汽车看成是外设硬件模块而且配备了16 pin接口的话,那么只需要把Moto Z简单插入到汽车的16 pin插槽中就能把手机与汽车二合一,而这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汽车电子升级换代与老化的问题。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只需要做好基本的车载电子功能即可,其它的智能扩展功能都可以通过接入Moto Z手机来实现。
(上图为加装了投影模块的Moto Z)
除了PC、PC外设、汽车电子等智能硬件外,Moto Z系列还有望广泛应用在各类行业场景中,比如用于医院病人管理的专用模块,扫描一下即可知道打针、用药以及量体温等的时间和数据。而在医院、交警、银行等行业场景都有固定的需求,Moto Z模块化应用都有非常好的前景。联想副总裁、负责中国业务的市场销售总经理王峰透露,联想的大客户和行业团队对于Moto Z系列的销售热情空前高涨,客户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其次,联想此前宣布了“Moto模块化手机开发者计划”,为开发者提供MDK开发套件,将源代码向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开放,支持开发者研发出基于不同消费者和行业需求的个性化模块。该MDK开发者套件让略懂硬件知识的开发者,能够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就可以在Moto Z系列手机上开发出一款属于自己的外接硬件模块。联想还将与开发者利益分成,以及共享联想全球的销售渠道、营销体系和设计、生产制造资源等,形成一种新型的分享模式。
此外,联想还设立100万美元的奖励基金,用于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并为开发者提供软硬件开发包、早期授权及工程协助,让开发者可以获取所需的全部支持与帮助。当然这100万美元仅仅是一个开始,更为重要的在于联想模块化手机是一种生态的玩法,这为重新定义整个智能硬件生态打开了全新的空间。
第三,云与端是一体相连的硬币两面,当智能终端形态发生变化时,势必要对云后台和云服务的形态产生影响。在Moto Z系列的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即为支持2TB的microSD存储卡扩展。目前为止最高容量SD卡为512GB,而随着闪存等技术的发展也将出现TB级的SD卡,这就相当于在一个手机里可以放下一个私有云盘。当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个2TB的云盘时,云服务里的IaaS层或将重新设计,而这也将影响整个物联网的设计。
所以,以Moto Z系列为代表的模块化智能手机不仅有机会改变泛智能硬件生态,还有机会从硬件设备终端反过来影响甚至掌控云服务。
重新定义中国式创新
(上图为杨元庆亲自主持KOL对话环节)
Moto Z系列不仅是对于智能手机产业和泛智能硬件产业的重新定义,还是对联想式中国创新的重新定义。对于联想来说,Moto Z系列有背水一战的意义。
在9月6日的中国发布会上,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亲自上阵。杨元庆说:“基于对Moto品牌全球影响力和深厚创新力的认可,两年前我们义无反顾地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有人担心我们会不会浪费了这个响亮的品牌?会不会让它的创新之光黯淡?会不会因为短期的财务损失而收缩?看了今天的发布,相信你会相信,不会!绝对不会!”
杨元庆并非自说自话,Moto Z系列确实倾注了联想手机业务欲打翻身仗的情结,甚至有些“矫枉过正”。Moto Z系列采用行业领先全球最高标号7475冷锻航空铝及航母级高精钢背板,使整机厚度减少50%,仅有5.2mm、重量仅为137克,与同为5.5寸屏幕的苹果iPhone6S Plus相比薄了30%、轻了30%,并且强度提升85%。而航母级高精钢背板不仅解决了“薄”的难题,还解决了“直”的挑战,可以优雅地搭配各种外接模块而没有中缝。
(上图为Moto Z系列的后置摄像头)
Moto Z系列独有的液冷系统,把热量分布于更广范围的表面来优化温度均匀性,让处理器运行速度更快、运行时间更长,而不会出现过热现象。而Moto Z的动态天线调频技术继承了摩托罗拉最擅长的天线技术,通过自动检测用户握持手机的方式来优化天线功能,防止出现“信号门”现象。Moto Z Play更配备了Moto有史以来最持久的电池,能提供36小时超长续航时间,配合Moto TurboPower涡轮快充技术,充电15分钟便可使用7小时,加装了电池模块后还能够额外再获得最长18小时使用时间。
更不用说与顶级相机品牌哈苏合作的“摩眼”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RUE ZOOM,以10倍光学变焦清晰成像颠覆手机摄影。陈旭东说,前期客户调研结果比较统一,在没有拿到产品之前的客户认知与拿到产品之后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因为产品真的比较酷”。
而Moto Z系列背后,则是联想团队与Moto团队的磨合、尊重与配合。陈旭东强调,有的品牌创新是靠一个人,而有的品牌是靠一个团队,Moto恰恰是一个团队创新的代表。“我跟Moto的研发团队打过无数的交道、打过无数的仗,他们对技术非常挑剔、非常任性。”
在对科技的执着和“任性”方面,甚至杨元庆也要跟Moto团队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能靠“官大一品压死人”。“我们去了之后,并没有说官小就要听我的,而是按照技术说话,这个规则没有任何改变。我要想说服他们,也要说出道理,说不出道理的,人家就不听你的。这种文化是很难通过一个人去改变,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因为Moto团队整个氛围就是这样。” 陈旭东说。
举例来说,Moto Z系列的手机指纹模块是正方形,而苹果是圆形、三星是长方形,从来没有人用正方形。当时Moto的工程师从技术的角度写了几十页PPT解释,归根到底是两点:识别率高和识别率快。这主要是因为指纹周围识别其实都是浪费,真正需要识别的就是指纹中心的方块。采用了方形指纹模块后,Moto Z系列的指纹识别率速度非常快,这就是Moto团队对技术极致追求的结果。
可以说与Moto团队的合作过程,就是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式创新道路的过程。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业务首席客户体验官常程透露,Moto将划分为几个产品线,Z系列是今年的新产品线,未来还将有X、G、E系列等。其中的X产品线将完全由中国团队来开发,中国团队未来将会承担更多的产品开发任务,更多地借鉴Moto的好传统、好技术。
随着Moto Z系列的上市,有望扭转长期以来业界对联想创新的质疑,毕竟Moto悠久的技术历史和技术底蕴不容小觑,而Moto对技术与质量的极致追求也将对联想文化发挥深远影响。当然,Moto Z系列是否能被市场接受,消费者是否能培养出使用模块化手机的习惯,能否形成一个有盈利空间的产业生态链,这还有待于下一步的考验。
不过,联想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联想内部都知道Moto Z系列是“杨元庆项目”。而杨元庆与丘吉尔一样,都选择相信未来。恰逢iPhone 7给业界和消费者带来的遗憾,正好是Moto的机会。(文/宁川,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云科技时代》微信号:CloudTech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