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观察者模式



(16)观察者模式

定义: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某些与它相关的对象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右键菜单的功能,只要在软件的有效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就会弹出一个菜单;再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自动部署的功能,就像eclipse开发时,只要修改了文件,eclipse就会自动将修改的文件部署到服务器中。这两个功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对象要时刻监听着另一个对象,只要它的状态一发生改变,自己随之要做出相应的行动。其实,能够实现这一点的方案很多,但是,无疑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主流的选择。

观察者模式的结构

在最基础的观察者模式中,包括以下四个角色:

  • 被观察者:从类图中可以看到,类中有一个用来存放观察者对象的Vector容器(之所以使用Vector而不使用List,是因为多线程操作时,Vector在是安全的,而List则是不安全的),这个Vector容器是被观察者类的核心,另外还有三个方法:attach方法是向这个容器中添加观察者对象;detach方法是从容器中移除观察者对象;notify方法是依次调用观察者对象的对应方法。这个角色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的类,因为很多情况下会与其他的模式混用,所以使用抽象类的情况比较多。
  • 观察者:观察者角色一般是一个接口,它只有一个update方法,在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时,这个方法就会被触发调用。
  • 具体的被观察者:使用这个角色是为了便于扩展,可以在此角色中定义具体的业务逻辑。
  • 具体的观察者:观察者接口的具体实现,在这个角色中,将定义被观察者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要处理的逻辑。

观察者模式代码实现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private Vector<Observer> obs = new Vector<Observer>();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add(obs);
    }

    public void del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remove(obs);
    }

    protected void notifyObserver(){
       for(Observer o: obs){
           o.update();
       }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
}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this.notifyObserver();
    }
}
interface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class ConcreteObserver2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bject sub = new ConcreteSubject();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1()); //添加观察者1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2()); //添加观察者2
       sub.doSomething();
    }
}

运行结果

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通过运行结果可以看到,我们只调用了Subject的方法,但同时两个观察者的相关方法都被同时调用了。仔细看一下代码,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在Subject类中关联一下Observer类,并且在doSomething方法中遍历一下Observer的update方法就行了。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属于轻度的关联关系,并且是抽象耦合的,这样,对于两者来说都比较容易进行扩展。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触发机制,它形成一条触发链,依次对各个观察者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同时,这也算是观察者模式一个缺点,由于是链式触发,当观察者比较多的时候,性能问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并且,在链式结构中,比较容易出现循环引用的错误,造成系统假死。

总结

java语言中,有一个接口Observer,以及它的实现类Observable,对观察者角色常进行了实现。我们可以在jdk的api文档具体查看这两个类的使用方法。

做过VC++、javascript DOM或者AWT开发的朋友都对它们的事件处理感到神奇,了解了观察者模式,就对事件处理机制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要设计一个事件触发处理机制的功能,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AWT中的事件处理DEM(委派事件模型Delegation
Event Model)就是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的。

时间: 2024-10-09 17:27:03

(16)观察者模式的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16) 观察者模式(OBSERVER)C++实现

意图: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动机: 将一个系统设计成一系列相互协作的类有一个常见的副作用:需要维护相关对象之间的一致性. 观察者模式定义一种交互,即发布-订阅: 一个对象当自身状态发生改变时,会发出通知,但是并不知道谁是他的接收者,但每个接收者都会接收到通知,这些接受者称为观察者. 作为对通知的响应,每个观察者都将查询目标状态,然后改变自身的状态以和目标状态进行同步. 使用场景: 使对象封装为独立的改变和使用:

设计模式-16观察者模式

一 观察者模式 当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时,则使用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比如,当一个对象被修改时,则会自动通知它的依赖对象.观察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主要解决: 一个对象状态改变给其他对象通知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到易用和低耦合,保证高度的协作. 关键代码: 在类里有一个 ArrayList 存放观察者们. 使用场景:一个女孩有三个男朋友,女孩的喜怒哀乐,男朋友们都知道.:( 类图: 二 实现代码 1 创建抽象观察者 Observer.java package com.te

java学习笔记-设计模式16(观察者模式)

意图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 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public class 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observer1 has received!"); } } public

16 观察者模式

程序员怎样迈出从5K到1W的重要一步

为什么一个相似的功能,大牛一会儿就搞定,然后悠闲地品着下午茶逛淘宝:而自己加班加点搞到天亮还做不完. 为什么用户提出需求变更后,大牛只需潇洒地敲敲键盘,改改配置:而自己将代码改了又改,删了又建,几乎晕厥,最后只能推翻重来. 为什么大牛写完的程序测试上线后,几乎完美运行,用户无懈可击:而自己的程序bug重重,改好一个却又引出另一个,按下葫芦浮起瓢,几近崩溃. 为什么同样是程序员,大牛工资1W,而自己只能拿区区的3K? 大牛显然知道一些小菜所不知道的秘密,这秘密又是什么呢? 这个秘密就是设计模式.设

设计模式学习第一天:23种设计模式(全)

C#常见的设计模式 一.概要: 模式分为三种,设计模式.体系结构模式与惯用法.其中惯用法是一种语言紧密相关的模式,例如,定界加锁模式其实是一种惯用法. 在C#项目开发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您已经使用了某些模式,但或许您并不知道自己所使用的这种解决方案是一种已经被总结归纳的模式. 工厂.策略.桥接.模板方法.代理等等23种Gof经典模式是属于设计模式,设计模式的粒度相对较小,基本上用于提高模块内部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需求 三层.MVC.IoC/DI等属于体系结构模式,粒度比设计模式大,它是从项目的整体

初识设计模式、软件设计的六大原则

总结:本篇文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设计模式基本常识:第二部分:软件设计中的六大原则,并详细分析了单一职责原则.(本篇文章的时间轴参考:为知笔记支撑文件夹\Java设计模式(时间序列图).vsdx) 部分一:初识设计模式 什么是设计模式?James拿到这个论点时,很是迷惑! 模式?是不是一个模子?模式识别--计算机领域的经典问题? 设计模拟?软件的设计模式?不懂!!! 但是在实际编码.调试过程中,James的遇到过很是难解的问题:工程代码中有过多的冗余代码--代码复用性不高:需求一旦改变,需要

常见的23种设计模式

一个设计模式描述了一个被证实可行的方案.这些方案非常普遍,是具有完整定义的最常用的模式.一般模式有 4 个基本要素:模式名称(pattern name).问题(problem).解决方案(solution).效果(consequences). 常见 23 种模式概述: 1.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2.适配器模式(Adapter):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

小菜技术脱变

IT职场的小菜经常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一个相似的功能,大牛一会儿就搞定,然后悠闲地品着下午茶逛淘宝:而自己加班加点搞到天亮还做不完. 为什么用户提出需求变更后,大牛只需潇洒地敲敲键盘,改改配置:而自己将代码改了又改,删了又建,几乎晕厥,最后只能推翻重来. 为什么大牛写完的程序测试上线后,几乎完美运行,用户无懈可击:而自己的程序bug重重,改好一个却又引出另一个,按下葫芦浮起瓢,几近崩溃. 为什么同样是程序员,大牛工资1W,而自己只能拿区区的3K? 大牛显然知道一些小菜所不知道的秘密,这秘密又是

C#设计模式(0):C#的23种设计模式概括

创建型:         1. 单件模式(Singleton Pattern)         2.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         3. 建造者模式(Builder) 4.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5. 原型模式(Prototype) 结构型:         6.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7.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8. 装饰模式(Deco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