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构建之法》 第5.5 第6 第7章心得

这次的主题是软件开发流程,我们不禁要问何为软件开发流程?即我们在开发,运营,维护软件的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做法,习惯和思想。软件工程把这些相关的技术和过程

统一到一个体系中,叫软件开发流程。

  第五章中提到了一窝蜂团队模式和瀑布模型,在此我看到一个问题也深有同感:团队模式和团队的开发模式有什么关系?

  第六章讲的是敏捷流程。我看了这章的开头却找不到敏捷流程的定义,因此我对敏捷流程还是似是而非,到底是什么?还提到了敏捷的团队,可以说我也不知道它有什么定义?

  第七章提到了MSF简史。

  MSF是微软解决方案框架的英文缩写,就是微软推荐的做软件的方法。

  接下来提到了MSF的基本原则即9条基本原则,在此不一一叙述。相比于敏捷团队模式,MSF也有自己的团队模式,这个模式定义了小组同级成员的一些角色和职责。在这里我又一个问题:何为小组的同级成员?后面还提到MSF的敏捷开发模式,我还是不知道敏捷的定义?

时间: 2024-08-25 16:03:22

阅读《构建之法》 第5.5 第6 第7章心得的相关文章

阅读<构建之法>第三10、11、12章并提出问题

<构建之法>第10.11.12章 第10章: 问题:对我们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后,但是我们想法和做出来的软件会和用户的需求有偏差,比如风格.界面的修饰等等,那么我们程序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想法更加靠近用户的想法呢?是设身处境么? 第11章: 问题: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是在做四则运算APP,如果按照这章的步骤走下去,每天都要进行进度更新,和每日会议还有每日构建的,会不会不太符合我们现在的处境?毕竟我们的所有时间不能只为一门课程服务,还要大量的时间花在其他的课程上呢. 第12章: 问题: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

阅读&lt;构建之法&gt;第三10、11、12章

第十章典型用户和场景 1.典型场景和典型用户 对用户的认识,例如用户的价值,如何定义用户,用户与场景的结合,在从场景到任务等,还有用户的模板或者故事. 2.规格说明书 (1)功能说明书 定义相关的概念->规范好假设->避免误解,界定一些便界条件->描述主流的用户/软件交互步骤->一些好的功能和副作用->服务质量 (2)功能说明书模板 (3)技术说明书 (4)功能驱动的设计 构建总体模型->构建功能列表->制定开发计划->功能设计阶段->实现具体功能 对

第一次阅读构建之法

    第一次阅读构建之法,把以前很多门课的知识点联系到了一起.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我认为这是对软件的一种及其精炼的解释.程序即是指一行行代码,软件工程则包含了各种软件开发活动,包括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等,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      从一个简单的程序,扩展到一个满足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再扩展到一个能保证服务质量的软件服务.源程序是建立在数据结构上的一些算法.构建不仅仅是CC和link命令,一个复杂

《构建之法》第8、9、10章 读后感

<构建之法>第8.9.10章 读后感 第八章: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团队就是为了用户着想,于是总会在程序项目开发前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 本章节讲述软件需求的4个步骤,(1)获取和引导需求(2)分析和定义需求(3)验证需求(4)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管理需求 .在软件工程中分析软件需求需要考虑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例如用户.顾客.市场分析师.监管机构.软件工程师等之间的关系. 讲述了9种用户调研方法:(1)焦点小组(2)深入面谈(3)卡片分类(4)用户调查问卷(5)用户日志研究(6)民族志/人类学调查(7

《构建之法》读第六、第七章有感

<构建之法>读第六.第七章有感 第六章: 第六章主要详细介绍了敏捷流程,在软件工程范畴里,“敏捷流程”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这一章以敏捷流程的Scrum方法论而展开,Scrum 采用迭代.增量的方法来优化可预见性并控制风险,并且SCRUM 是一个用于开发和维持复杂产品的框架. 敏捷开发的流程如下: 1.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每一项工作用天为单位计算. 2.决定当前的冲刺(Sprint)需要解决的事情--Sprint Backlog. 3.冲刺阶段各个团队相互独立,所有的问题都只能在

阅读构建之法第一章有感

今天阅读了构建之法第一章,感觉到自己其实玩具的阶段都不到,离研究阶段更是差的有段距离.了解到程序其实只是一个藏在你电脑里的数据结构加算法,要想成为软件还得经历软件工程这一阶段,软件工程便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中.首先我要进行软件需求分析,一个成功的软件是要有市场需求作为背景的,没有需求你做的软件就是无用的东西,有了需求然后我们对软件进行设计使之安全 可行 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然后我们便对我们的软件进行测试.最后软件在用户手中运行,但是十全十美的软件是不

为什么报计算机还有阅读构建之法的心得

1.为什么选择计算机这个专业; 当初读本科的时候,一志愿填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估计是因为分数太低了被调剂到了网络工程专业.之前的我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计算机,感觉自己对这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本科的时候自己的学习并没有多么的认真.当时自己还想过要转专业,后来也不了了之了.慢慢的感觉这个专业还可以,也就学了三年,后来到了考研的时候,本来打算考金融专业的,但是跨专业考研难度挺大的,而且最近几年计算机这个专业实在是太火了,毕业之后工作找工作各方面都不错然后就限定决心考了计算机技术.庆幸的是考上了,现在

0321《构建之法》第1、2、3章读后感

<构建之法>这本书满满的理论知识,但是它并不具有我们认为学习理论过程的那种乏味感.这本书都有很多有趣而且很有联系性的例子,让人有种很想去深入探讨的想法.也可以说是这本书完全可以把你带入思维的世界,让你有那种想彻底了解透它. 第一章 对于第一章,和其他书都差不多,都是以文字铺满整章书.在本章内容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软件工程是什么,软件工程的发展史等等.一个实用的软件需要经过一段长期的更改和迎合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的.比如在本书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阿超通过写一个小程序来解决了老师让家长每天出3

读《构建之法》之一,二,十六章有感

大二下学期已经过去两周了,个人感觉,课程方面压力与动力并存,相信一步一步走下去终将得到自己的一份收获. 这几天阅读了<构建之法>的第一,二,十六章,我个人的阅读速度应该属于比较慢的那种,遇到什么不确定的,不理解的概念总要停下来好久,各种百度,否则继续阅读的时候总有种急躁的感觉,老想着前面的停顿,到头来一头雾水,还是跑去理解前面的概念.作业中关于精读的part1,2,3一开始我觉得可能不适合我这种节奏慢又钻牛角尖的,但贵在尝试,以前我的阅读习惯是只读一两遍,虽然第一遍把不理解的概念都慢慢弄明白了

《构建之法》第三、四、五章学习总结

第三章讲的是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软件工程师.第一节主要讲的是个人能力的发展与团队合作的关系:第二节讲的则是关于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最后一节通过用魔方举例向我们讲述了怎样提升自己的技能. 第四章讲的是关于软件开发时两个人该怎样合作.这一章的前三节讲的都是关于代码规范,包括风格规范和设计规范:第四节讲的是关于代码复审时的问题,代码复审的正确定义是看代码是否在"代码规范"的框架内正确地解决了问题:第五节讲的是结对编程 :第六节介绍了两人合作的不同阶段和需要了解的相关技巧.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