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learn分类树在合成数集上的表现

  小伙伴们大家好~o( ̄▽ ̄)ブ,今天我们开始来看一下Sklearn分类树的表现,我的开发环境是Jupyter lab,所用的库和版本大家参考:

  Python 3.7.1(你的版本至少要3.4以上)

  Scikit-learn 0.20.0 (你的版本至少要0.20)

  Graphviz 0.8.4 (没有画不出决策树哦,安装代码conda install python-graphviz)

  Numpy 1.15.3, Pandas 0.23.4, Matplotlib 3.0.1, SciPy 1.1.0

  在这里,我们使用SKlearn构建三种不同分布的数据,然后在这些数据集上测试一下决策树的效果,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决策树。下图就是三种表现结果,后面会详细介绍实现过程~

1. 导入需要的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atplotlib.colors import ListedColormap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moons, make_circles, make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2. 生成三种数据集

  我们先从sklearn自带的数据库中生成三种类型的数据集:1)月亮型数据,2)环形数据,3)二分型数据

#make_classification库生成随机的二分型数据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 #生成100个样本
                           n_features=2,  #包含2个特征,即生成二维数据
                           n_redundant=0, #添加冗余特征0个
                           n_informative=2, #包含信息的特征是2个
                           random_state=1,  #随机模式1
                           n_clusters_per_class=1 #每个簇内包含的标签类别有1个
                          )

  在这里可以查看一下X和y,其中X是100行带有两个2特征的数据,y是二分类标签 也可以画出散点图来观察一下X中特征的分布

plt.scatter(X[:,0],X[:,1])

  从图上可以看出,生成的二分型数据的两个簇离彼此很远,这样不利于我们测试分类器的效果,因此我们使用np生成随机数组,通过让已经生成的二分型数据点加减0~1之间的随机数,使数据分布变得更散更稀疏。

  【注意】这个过程只能够运行一次,因为多次运行之后X会变得非常稀疏,两个簇的数据会混合在一起,分类器的效应会继续下降

rng = np.random.RandomState(2) #生成一种随机模式
X += 2 * rng.uniform(size=X.shape) #加减0~1之间的随机数
linearly_separable = (X, y) 

  生成了新的X,依然可以画散点图来观察一下特征的分布

plt.scatter(X[:,0],X[:,1]);

#用make_moons创建月亮型数据,make_circles创建环形数据,并将三组数据打包起来放在列表datasets中
datasets = [make_moons(noise=0.3, random_state=0),
            make_circles(noise=0.2, factor=0.5, random_state=1),
            linearly_separable]

3. 画出三种数据集和三棵决策树的分类效应图像

#创建画布,宽高比为6*9
figure = plt.figure(figsize=(6, 9))
#设置用来安排图像显示位置的全局变量i
i = 1
?
#开始迭代数据,对datasets中的数据进行for循环
?
for ds_index, ds in enumerate(datasets):

    #对X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 y = ds
    X = StandardScaler().fit_transform(X)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4, random_state=42)

    #找出数据集中两个特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让最大值+0.5,最小值-0.5,创造一个比两个特征的区间本身更大一点的区间
    x1_min, x1_max = X[:, 0].min() - .5, X[:, 0].max() + .5
    x2_min, x2_max = X[:, 1].min() - .5, X[:, 1].max() + .5

    #用特征向量生成网格数据,网格数据,其实就相当于坐标轴上无数个点
    #函数np.arange在给定的两个数之间返回均匀间隔的值,0.2为步长
    #函数meshgrid用以生成网格数据,能够将两个一维数组生成两个二维矩阵。
    #如果第一个数组是narray,维度是n,第二个参数是marray,维度是m。那么生成的第一个二维数组是以narray为行,m行的矩阵,而第二个二维数组是以marray的转置为列,n列的矩阵
    #生成的网格数据,是用来绘制决策边界的,因为绘制决策边界的函数contourf要求输入的两个特征都必须是二维的
    array1,array2 = np.meshgrid(np.arange(x1_min, x1_max, 0.2),
                         np.arange(x2_min, x2_max, 0.2))
?
    #接下来生成彩色画布
    #用ListedColormap为画布创建颜色,#FF0000正红,#0000FF正蓝
    cm = plt.cm.RdBu
    cm_bright = ListedColormap([‘#FF0000‘, ‘#0000FF‘])

    #在画布上加上一个子图,数据为len(datasets)行,2列,放在位置i上
    ax = plt.subplot(len(datasets), 2, i)

    #到这里为止,已经生成了0~1之间的坐标系3个了,接下来为我们的坐标系放上标题
    #我们有三个坐标系,但我们只需要在第一个坐标系上有标题,因此设定if ds_index==0这个条件
    if ds_index == 0:
        ax.set_title("Input data")

    #将数据集的分布放到我们的坐标系上
    #先放训练集
    ax.scatter(X_train[:, 0], X_train[:, 1], c=y_train,
               cmap=cm_bright,edgecolors=‘k‘)
    #放测试集
    ax.scatter(X_test[:, 0], X_test[:, 1], c=y_test,
               cmap=cm_bright, alpha=0.6,edgecolors=‘k‘)

     #为图设置坐标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设定没有坐标轴
    ax.set_xlim(array1.min(), array1.max())
    ax.set_ylim(array2.min(), array2.max())
    ax.set_xticks(())
    ax.set_yticks(())

    #每次循环之后,改变i的取值让图每次位列不同的位置
    i += 1

    #至此为止,数据集本身的图像已经布置完毕,运行以上的代码,可以看见三个已经处理好的数据集

    #############################从这里开始是决策树模型##########################

    #迭代决策树,首先用subplot增加子图,subplot(行,列,索引)这样的结构,并使用索引i定义图的位置
    #在这里,len(datasets)其实就是3,2是两列
    #在函数最开始,我们定义了i=1,并且在上边建立数据集的图像的时候,已经让i+1,所以i在每次循环中的取值是2,4,6
    ax = plt.subplot(len(datasets),2,i)

    #决策树的建模过程:实例化 → fit训练 → score接口得到预测的准确率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5)
    clf.fit(X_train, y_train)
    score = clf.score(X_test, y_test)

    #绘制决策边界,为此,我们将为网格中的每个点指定一种颜色[x1_min,x1_max] x [x2_min,x2_max]
    #分类树的接口,predict_proba,返回每一个输入的数据点所对应的标签类概率
    #类概率是数据点所在的叶节点中相同类的样本数量/叶节点中的样本总数量
    #由于决策树在训练的时候导入的训练集X_train里面包含两个特征,所以我们在计算类概率的时候,也必须导入结构相同的数组,即是说,必须有两个特征
    #ravel()能够将一个多维数组转换成一维数组
    #np.c_是能够将两个数组组合起来的函数
    #在这里,我们先将两个网格数据降维降维成一维数组,再将两个数组链接变成含有两个特征的数据,再带入决策树模型,生成的Z包含数据的索引和每个样本点对应的类概率,再切片,且出类概率
    Z = clf.predict_proba(np.c_[array1.ravel(),array2.ravel()])[:, 1]

    #np.c_[np.array([1,2,3]), np.array([4,5,6])]

    #将返回的类概率作为数据,放到contourf里面绘制去绘制轮廓
    Z = Z.reshape(array1.shape)
    ax.contourf(array1, array2, Z, cmap=cm, alpha=.8)

    #将数据集的分布放到我们的坐标系上
    # 将训练集放到图中去
    ax.scatter(X_train[:, 0], X_train[:, 1], c=y_train, cmap=cm_bright,
               edgecolors=‘k‘)
    # 将测试集放到图中去
    ax.scatter(X_test[:, 0], X_test[:, 1], c=y_test, cmap=cm_bright,
               edgecolors=‘k‘, alpha=0.6)

    #为图设置坐标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ax.set_xlim(array1.min(), array1.max())
    ax.set_ylim(array2.min(), array2.max())
    #设定坐标轴不显示标尺也不显示数字
    ax.set_xticks(())
    ax.set_yticks(())

    #我们有三个坐标系,但我们只需要在第一个坐标系上有标题,因此设定if ds_index==0这个条件
    if ds_index == 0:
        ax.set_title("Decision Tree")

    #写在右下角的数字
    ax.text(array1.max() - .3, array2.min() + .3, (‘{:.1f}%‘.format(score*100)),
            size=15, horizontalalignment=‘right‘)

    #让i继续加一
    i += 1
?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运行的结果如下所示:

  从图上来看,每一条线都是决策树在二维平面上画出的一条决策边界,每当决策树分枝一次,就有一条线出现。当数据的维度更高的时候,这条决策边界就会由线变成面,甚至变成我们想象不出的多维图形。

  同时,很容易看得出,分类树天生不擅长环形数据。每个模型都有自己的决策上限,所以一个怎样调整都无法提升表现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当一个模型怎么调整都不行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换其他的模型使用,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顺便一说,最擅长月亮型数据的是最近邻算法,RBF支持向量机和高斯过程;最擅长环形数据的是最近邻算法和高斯过程;最擅长对半分的数据的是朴素贝叶斯,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uanjiang/p/10821204.html

时间: 2024-08-29 03:59:47

Sklearn分类树在合成数集上的表现的相关文章

C#无限极分类树-创建-排序-读取 用Asp.Net Core+EF实现之方法二:加入缓存机制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用递归方法实现了管理菜单,在上一节我也提到要考虑用缓存,也算是学习一下.Net Core的缓存机制. 关于.Net Core的缓存,官方有三种实现: 1.In Memory Caching 我理解是在内容中实现,这种方法适用于单服务器的生产环境. 2.a Distributed Cache 分部式缓存实现. 3.Response Cache 这种方式我理解为客户端缓存. 今天我只用了第一种实现方法,内存中缓存,之所以用这种方法我是觉得我这里用缓存的初衷是为了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分类树测试用例设计工具:CTE XL

1.1工具安装 CTE XL是一款免费的分类树测试用例设计工具,安装过程很简单,下载好安装程序后,运行安装程序:如图点击下一步:点击下一步:是否创建桌面按钮:安装:  安装完成后,需要注册才能获取免费的License,打开CTE XL,会弹出一个注册的对话框,输入好Firstname,Famliyname,Organization,Email后系统将会发送一封带License的邮件到填写的email地址上,获取后,复制到license key中就完成注册了 1.2 CTE XL的使用 在了解CT

创建无限极分类树型结构

先上效果图 顶级分类其实就是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也叫作一级分类的子分类,在这个基础上,子分类还可以拥有子分类,这样就构成了无限极分类. 接下来看具体实现的代码: 一.在控制器中按字段查询,查询出所有分类信息(id:该分类的ID值,cate_name:该分类的名称,pid:父ID,sorts:为显示标题顺序排序做准备,可不写.) 1 public function cate_display() 2 { 3 $cate = D('Cate'); 4 $field = array('id','cate_

ArcGIS中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 插值方法分类树

您必须要做的最重要决定之一就是确定开发插值模型的目标.换句话说,您需要模型提供什么信息才能做出决定?例如在公共卫生区域中,插值模型用于预测在统计意义上可与发病率产生关联的污染物等级.根据该信息可进一步设计采样研究和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等. Geostatistical Analyst 提供多种不同的插值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并提供不同的信息(某些情况下,各种方法提供相似的信息;另外一些情况下,信息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下图显示了根据不同条件分类的方法.选择一个对您的特定情况比较重要的条件,然

C#无限极分类树-创建-排序-读取 用Asp.Net Core+EF实现

今天做一个管理后台菜单,想着要用无限极分类,记得园子里还是什么地方见过这种写法,可今天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没办法静下心来自己写了: 首先创建节点类(我给它取名:AdminUserTree): 1 /// <summary> 2 /// 无限极节点类 3 /// </summary> 4 public class AdminUserTree 5 { 6 /// <summary> 7 /// 节点信息 8 /// </summary> 9 public int

无限分类树操作

获取相应分类id的分类树: public static function getCategoryTree($id){ //$model=M('category'); if($id>0){ $obj=self::selectTable('category',array('id'=>$id),true);//$model->where(array('id'=>$id))->find(); if(!is_null($obj)){ $childList=self::selectTab

Android中将xml布局文件转化为View树的过程分析(上)

有好几周没写东西了,一方面是因为前几个周末都有些事情,另外也是因为没能找到好的写作方向,或者说有些话题 值得分享.写作,可是自己积累还不够,没办法只好闷头继续研究了.这段时间一边在写代码,一边也在想Android中 究竟是如何将R.layout.xxx_view.xml这样的布局文件加载到Android系统的view层次结构中的(即我们常说的view树). 这期间一方面自己研究了下源码,另一方面也在网上搜索了下相关文章,发现了2篇很不错的同主题文章,推荐给大家: http://blog.csdn

ROC检验分类树性能

001 ############################################################# 002 ############# 读取excel文件 ###################### 003 ############################################################# 004 #root<-"C:/Users/liming/Desktop/写书/chap7/cbc/" 005 root

Android中将xml布局文件转换为View树的过程分析(上)

有好几周没写东西了,一方面是因为前几个周末都有些事情,另外也是因为没能找到好的写作方向,或者说有些话题 值得分享.写作,可是自己积累还不够,没办法只好闷头继续研究了.这段时间一边在写代码,一边也在想Android中 究竟是如何将R.layout.xxx_view.xml这样的布局文件加载到Android系统的view层次结构中的(即我们常说的view树). 这期间一方面自己研究了下源码,另一方面也在网上搜索了下相关文章,发现了2篇很不错的同主题文章,推荐给大家: http://blog.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