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
面向对象
1.类: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 的一类事物
类名可以实例化一个对象
类名可以调用类属性,(静态属性 和(方法)动态属性)
2.对象:也就是实例
对象名:调用对象属性
调用方法
3.什么叫抽象?
从小到大的过程
4.组合-----什么有什么的关系(将一个类的对象当做另一个类的属性)
5.继承-----什么是什么的关系
从大范围到小范围的过程
继承的作用:减少代码的重用性
子类有的方法,就用子类的。不会调用父类的方法。
如果要在子类中调用父类的方法:super().类名()
6.派生:父类没有的子类有了
派生类:在父类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子类,这个子类就叫做派生类
派生属性:父类里没有的属性但子类中有了的属性就叫做派生方法。
派生方法:父类里没有的方法但子类中有了的方法就叫做派生方法。
7.方法的重写
父类里有子类里也有的方法叫做方法的重写
二、接口类与抽象类
1.接口类:(在抽象类的基础上)
在python中,默认是没有接口类的
接口类不能被实例化(如果实例化会报错)
接口类中的方法不能被实现
1.正常调用 class Applepay: def pay(self,money): print(‘apple pay 支付了%s‘ %money) class Alipay: def pay(self,money): print(‘支付宝 支付了%s‘ %money) def payment(pay_obj,money): #实例化的另一种调用,这个方法让实例化的时候按照payment调用:就像下面的payment(apple1,200) pay_obj.pay(money) apple1 = Applepay() # apple1.pay(200) payment(apple1,200)
# 2.有时候写的时候会把方法写错,自己定义一个主动报错 # 接口初成:手动报异常:NotImplementedError来解决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class Payment: def pay(self): raise NotImplementedError #主动让程序报错 class Wechatpay(Payment): #微信支付 def pay(self,money): print(‘微信支付了%s元‘,money) class QQchatpay(Payment): #QQ支付 def fuqian(self,money): print(‘QQ支付了%s元‘,money) p = Wechatpay() p.pay(200) #不报错 q = QQchatpay() #不报错 q.pay() #报错
# 3.借用abc模块来实现接口 #接口类(就是为了提供标准,约束后面的子类) from abc import ABCMeta,abstractmethod class Payment(metaclass=ABCMeta): @abstractmethod def pay(self,money): pass class Wechatpay(Payment): def fuqian(self,money): ‘‘‘实现了pay的功能,但是方法名字不一样‘‘‘ print(‘微信支付了%s元‘%money) class Alipay: def pay(self,money): print(‘支付宝 支付了%s‘ %money) # p = Wechatpay() #报错了(因为上面定义了一个接口类,接口类里面 # 定义了一个pay方法,而在下面的Wechatpay方法里没有pay方法,不能 # 调用,在接口类里面约束一下,接口类里的pay方法里面不能写其他,直接pass) a = Alipay() a.pay(200) p = Payment() #接口类不能被实例化
为何要用接口 接口提取了一群类共同的函数,可以把接口当做一个函数的集合。 然后让子类去实现接口中的函数。 这么做的意义在于归一化,什么叫归一化,就是只要是基于同一个接口实现的类,那么所有的这些类产生的对象在使用时,从用法上来说都一样。 归一化,让使用者无需关心对象的类是什么,只需要的知道这些对象都具备某些功能就可以了,这极大地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难度。 比如:我们定义一个动物接口,接口里定义了有跑、吃、呼吸等接口函数,这样老鼠的类去实现了该接口,松鼠的类也去实现了该接口,由二者分别产生一只老鼠和一只松鼠送到你面前,即便是你分别不到底哪只是什么鼠你肯定知道他俩都会跑,都会吃,都能呼吸。 再比如:我们有一个汽车接口,里面定义了汽车所有的功能,然后由本田汽车的类,奥迪汽车的类,大众汽车的类,他们都实现了汽车接口,这样就好办了,大家只需要学会了怎么开汽车,那么无论是本田,还是奥迪,还是大众我们都会开了,开的时候根本无需关心我开的是哪一类车,操作手法(函数调用)都一样
接口也就是做约束,让下面的类的方法都按照接口类中给出的方法去定义。如果接口类里面有的方法类里面没有,那么那个类就不能被实例化。(字面理解)
继承的第二种含义非常重要。它又叫“接口继承”。
接口继承实质上是要求“做出一个良好的抽象,这个抽象规定了一个兼容接口,使得外部调用者无需关心具体细节,可一视同仁的处理实现了特定接口的所有对象”——这在程序设计上,叫做归一化。
2.抽象类:
在python中,默认是有的
父类的方法,子类必须实现
抽象类(父类)的方法可以被实现
# 抽象类 # 什么叫做抽象? 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from abc import ABCMeta,abstractmethod class Animal(metaclass=ABCMeta): @abstractmethod def eat(self): print(‘打开粮食的袋子‘) print(‘放一个吃饭的碗‘) print(‘吧粮食倒在碗里‘) @abstractmethod def sleep(self): pass class Dog(Animal): #实现吃喝睡的方法 def eat(self): super().eat() # super(Dog, self).eat() print(‘dog is eating‘) def sleep(self): print(‘dog is sleeping‘) # d = Dog() # d.eat() a = Animal() #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
3.抽象类和接口类的区别:接口类不能实现方法,抽象类可以实现方法里面的内容
4.抽象类和接口类的相同点:都是用来做约束的,都不能被实例化
5.抽象类和接口类的使用:
当几个子类的父类有相同的功能需要被实现的时候就用抽象类
当几个子类有相同的功能,但是实现各不相同的时候就用接口类
6.python中的抽象类和接口类在Java里面的区别
接口类支持多继承
抽象类只支持单继承
三、多继承
在继承抽象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多继承;
而在继承接口的时候,我们反而鼓励你来多继承接口
接口隔离原则:
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是用单一的总接口。即客户端不应该依赖那些不需要的接口
class A: def test(self): print(‘from A‘) class B(A): def test(self): print(‘from B‘) class C(A): def test(self): print(‘from C‘) class D(A): def test(self): print(‘from D‘) class E(B):pass # def test(self): # print(‘from E‘) class F(E,D,C):pass # def test(self): # print(‘from F‘) # b= B() # b.test() # d = D() # d.test() #一级一级往上找,自己没有,就继承爹的,爹没有就找爷爷的 # 再找不到就报错了 f = F() f.test() print(F.mro()) #查看找父类的顺序
四、钻石继承
新式类:广度优先:横着找(如钻石继承图,谁先在前面就找谁)
经典类:深度优先:从上到下找
五、多态
多态指的是一类事物有多种形态(比如:老师.下课铃响了(),学生.下课铃响了(),老师执行的是下班操作,学生执行的是放学操作,虽然二者消息一样,但是执行的效果不同)
例如:动物有多种形态:人,狗,猪
from abc import ABCMeta,abstractmethod class Animal(metaclass=ABCMeta): @abstractmethod def eat(self):pass class Cat(Animal): #动物的形态之一:猫 def eat(self): print(‘cat eat‘) class Dog(Animal): #动物的形态之二:狗 def eat(self): print(‘dog eat‘) class Pig(Animal):pass #动物的形态之三:猪 def eat_fun(animal_obj): #定义一个函数让这个函数名去调用 animal_obj.eat() c = Cat() eat_fun(c) #函数名(对象) d = Dog() eat_fun(d) c = Cat() c.eat()
python自带多态:
多态:同一类事物的多种状态
python里处处都是多态,只是我们一般发现不了
操作的时候不需要关心这个对象的数据类型,你只要用就行了
静态多态性(了解就好)
鸭子类型(如果两个类里面都有相同的方法,但是他们的类里面没有任何继承) 序列(str,list,tuple):有顺序的数据集合,这三个没有任何继承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hema/p/845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