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用性集群解释:
一般是指当集群中有某个节点失效的情况下,其上的任务会自动转移到其他正常的节点上。还指可以将集群中的某节点进行离线维护再上线,该过程并不影响整个集群的运行。
今天来做个Heartbeat+DRBD+NFS的高可用文件系统
1、实验VMware虚拟机2台 同时安装CentOS 6.6 x86_64的系统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2、修改主机名、指定hostname能被两主机互相访问、同步时间 #下面实验的时候大家仔细看命令是在哪个服务器上执行的仔细区分
是[[email protected] ~]还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是[[email protected] ~]那么就是两台机器都需要运行的
1 2 3 4 5 6 7 8 |
|
3、安装DRBD
DRBD简介 DRBD的全称为:DistributedReplicatedBlockDevice(DRBD)分布式块设备复制DRBD是由内核模块和相关脚本而构成,用以构建高可用性的集群。其实现方式是通过网络来镜像整个设备。它允许用户在远程机器上建立一个本地块设备的实时镜像。与心跳连接结合使用,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网络RAID。 DRBD工作机制 Drbd负责接收数据,把数据写到本地磁盘,然后发送给另一个主机。另一个主机再将数据存到自己的磁盘中。目前,drbd每次只允许对一个节点进行读写访问,这对于通常的故障切换高可用性集群来讲已经足够用了。以后的版本将支持两个节点进行读写存取。 DRBD协议说明 A数据一旦写入磁盘并发送到网络中就认为完成了写入操作。 B收到接收确认就认为完成了写入操作。 C收到写入确认就认为完成了写入操作 DRBD官方下载地址:http://oss.linbit.com/drbd/
①、准备工作
1 2 3 4 5 |
|
②、编译安装DRBD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③、准备同步使用的磁盘 准备一个分区以备后面实验用,下面是我在sdb磁盘上新建了一个sdb1的主分区大小事30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
|
④、制作环境变量文件、备份原始配置文件、修改配置文件、定义节点上的资源
1 2 3 4 5 |
|
1 2 3 4 5 |
|
⑤、修改全局配置文件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
⑥、定义节点上的资源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
|
⑦、初始化资源
1 2 3 4 5 |
|
⑧、启动DRBD服务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
查看节点 此时节点都是Secondary
1 2 3 |
|
1 2 3 |
|
由于默认没有主次节点之分,因而需要设置两个主机的主次节点,选择需要设置为主节点的主机,然后执行如下命令:
drbdadm -- --overwrite-data-of-peer primary web #命令解释:调整当前节点上的web资源为主节点
⑨、调整172.16.6.101/172.16.6.100也就是node1也主节点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
⑩、在主节点上创建文件系统、挂载主节点上的文件系统、在主节点分区中新建个文件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
?、更换node1为从节点、node2为主节点 卸载DRBD分区且更换node1为从节点
1 2 3 4 5 |
|
1 2 3 4 5 6 |
|
?、挂载节点二,查看文件是否同步了 HOHO~~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
到此我们的DRBD的两个节点就配置好了,也测试成功能同步了
原地址:http://www.dwhd.org/20150523_15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