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珍藏的资料--触摸技术的发展史(转)

电容式触摸技术与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传统电阻式触摸技术相比,为使用者带来了多项优点,包括:高达97%的穿透率与更真实的色彩呈现为我们带来更佳的视觉享;触摸功能的实现只需轻触甚至不必实际与屏接触的特性,为用户带来更轻松灵活的操控性;更长的使用寿命,电容屏的触摸寿命约为两亿次,为四线电阻屏(一百万次)的两百倍,五线电阻屏(四千万次)的五倍。

电容式触摸技术侦测的信号来自于因触碰而引起的微量变化。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大略分为表面电容式触摸技术(SCT, SuRFace Capacitive Touch)与投射电容式触摸技术(PCT,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前者常见于大尺寸户外应用,如公共信息平台(POI)及公共服务(销售)平台(POS)等产品上,而后者则因苹果公司推出的多点触摸手机iPhone而炒得沸沸扬扬。

从触摸技术发展的过程上来看,最早导入触摸技术的市场是工业控制领域,其目的是将繁复且面积庞大的机械设备控制盘,整合到单一窗口、多重分页的屏幕上,当时使用的是中大尺寸电阻屏。然而电阻屏的寿命与耐受性不足等缺憾,实在无法满足工控领域的需求,也因此,当中大尺寸SCT甫一问世,高端设备机台立即改用 SCT方案。直到2003年前后,由于电阻屏制造成本降低,开始有小尺寸被应用在PDA、GPS等可携式产品中,触摸技术正式进入消费性市场。2006 年,iPhone采用小尺寸PCT,其绝佳的光学特性与多点触摸功能掀起一阵风潮,成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触摸技术。

从以上不难发现,目前以小尺寸为主流的消费性市场在触摸技术的选择上仅有电阻式与投射电容式两种,前者虽然成本低廉,但是不佳的光学表现与耐受性长期受到市场诟病;后者虽有多项优点,但真正能量产的供货商屈指可数,售价自然相当昂贵,以致仅见于少数高单价产品上。

目前小尺寸市场之所以很少使用SCT,主要是成本问题。SCT面板制造商长期欠缺关键的光学镀膜技术,必须委外加工,而SCT触摸IC则为少数技术厂商所控制,售价居高不下。此外,不像电阻屏可随意与电阻式IC搭配,SCT的屏与IC必须有绝佳的兼容性才能稳定地工作。前述种种因素使得SCT在小尺寸消费应用的售价与PCT相去不远,自然难以被客户群所采用。

然而,相较于电阻式技术,SCT可以大幅改善其缺陷;相较于PCT,SCT的技术更为成熟稳定,可以量产导入。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当SCT的整体成本因为产业成员们的策略联盟和技术资源整合而大幅下降时,SCT将有机会成为小尺寸消费应用最佳的解决方案。

下文将简单介绍PCT与SCT之基本原理,并针对此两种技术之优缺点做一比较。

投射电容式触摸技术

PCT 是建构在矩阵的概念之上。在触摸屏制作部份,PCT面板的ITO是经过蚀刻而产生特定图案的,目的在于提高各触碰点的SNR值,增强识别的精确度。藉由将前述的图案在X轴与Y轴方向分别复制数次(次数多寡根据屏尺寸而定),便形成一个类似键盘的PCT矩阵,图1即是目前最常见的菱形图案。

图1:投射电容式屏的菱形图案布局。

图1中的橘色菱形图案形成了X轴方向的ITO导线(共有m条),而绿色菱形图案形成了Y轴方向的ITO导线(共有n条);PCT控制器会依次驱动这些导线来侦测是否有因为触碰而增加的电容量变化。

图2:PCT等效RC电路与手指触碰前后的X2导线上的侦测波形。

以架构最简单的RC振荡方案为例.我们将X轴中的X2导线的等效电路简化于图2,形成一个由n个Rp与n个Cp所组成的RC电路,其中的Rp与Cp分别代表等效的ITO分段内阻与PCT各节点(XY轴交会处)的固有电容值。当手指接近或接触到屏时,会在屏上增加一个电容量(Cf);对这个RC振荡电路而言,Cf的出现意味着振荡的周期变长而频率降低。借着计算手指触碰前后X2导线上的振荡周期与频率的改变,PCT控制器因而可辨别出触碰的位置,甚至还能分辨手指与屏的距离(即提供Z轴信息)。

表面电容式触摸技术

SCT面板是一片涂布均匀的ITO层,面板的四个角落各有一条出线(UR, UL, LR, LL)与SCT 控制器相连接。为了能够侦测触碰点的确切位置,SCT控制器必须先在SCT 面板上建立一个均匀的电场,这部份工作是由IC内部的驱动电路对面板进行充电来达到。当手指触及屏时,会引发微量电流流动;此时IC内的感测电路会分别解析四条联机上之电流量,并依照图3中的公式将触碰点的XY坐标推算出来。为了克服干扰的影响,可以利用硬件滤波器或软件滤波器对推算出的坐标值进行处理。

图3:SCT面板与控制器的方框原理图。

PCT与SCT两者最大差异在于,PCT有机会实现多点触摸(Multi-touch),而SCT仅能达成单点触摸(Single-touch);依此看来,PCT似乎优于SCT,但是事实上并非全然如此。

电容式触摸技术的市场现状

PCT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因此要提供一个示范性的原型展示并不困难;然而,当工程师们试图将PCT Demo Set转换为量产计划,准备大量复制时,各种技术挑战便纷至沓来了。主要的挑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待侦测的信号微弱(做成粗宋)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稳定,导致触摸功能的灵敏度不一致,甚至可能有误动作产生。因触碰而产生的电容变化实际上极容易受温度与湿度影响,目前常用的对策是采用定时自动校准来克服此问题。另外,正使用的其他电器或产品本身其他功能(如手机的RF)都会对信号量测造成干扰。这部份就得从提高SNR下功夫,以软件或硬件的方式来达成;截至目前为止,IC设计业者在这方面仍有努力空间。

量产良率有待提升(做成粗宋) PCT技术先天具备多点触摸的优势,因此自iPhone问世以来,几乎所有的焦点都放在PCT上,触摸业界包括触摸屏厂商、IC设计公司与方案开发商均投入极大的资源进行开发;但直到今日,市场的PCT商品仍然不多,问题就在于整体生产良率仍然不高,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所致。而造成良率不高的原因有:现有 PCT控制器仍不够成熟,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自我调适能力仍不足,因此触摸菜单现不稳定,在此情况下只好对PCT 面板的特性 (如:面板之内阻值与电容值等)加以严格设限以减少变数;由于PCT控制器的能力限制,对PCT 面板特性一致性的严格要求往往是造成良率低落的主因。

专利问题(做成粗宋)由于许多基本手势与多指触摸功能已被部份厂商申请专利并获得认可,造成PCT商品的多点优势在许多应用领域(特别是主力的手机市场)无法发挥!整体而言,PCT方案因其具备多点触摸的优势,未来必定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以目前现况看来,它仍然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方案。

相较之下,虽然SCT技术在控制器设计上同样面临着电容信号易受干扰的问题,不过通过IC设计人员的持续努力,SCT方案已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之下。例如伟诠电子与万达光电合作开发的SCT触摸IC (WT5750F),藉由内含于IC内之各种调整机制,可轻而易举地克服多种外在环境与触摸屏尺寸的差异,稳定地提供高质量的触摸体验。另外,为了满足手持式设备对于机构小型化的需求,伟诠电子的SCT触摸IC更在提高产品整合度上下足了功夫,所以能同时满足小型化与降低成本两项重要诉求。

除了IC之外,SCT的触摸屏结构也较PCT更为简单,也更容易在硬件上克服噪声干扰的问题。另外,通过工艺改良与关键技术的突破,使SCT整体解决方案具有与电阻式匹敌的成本竞争优势。以万达光电自行开发的光学镀膜技术为例,可使触摸屏的光穿透率由87%上升至97%,反射率则由12%降为2%。更重要的是,将可使光学处理的良率控制在9成以上,并省去委外加工的步骤,提高技术自主性与产能,制造成本也可大幅降低。

SCT 技术属于电容式触摸技术之一,因此也保有电容式的诸多优点:“更佳的视觉享受”、“更轻松灵活的操控性”及“更长的使用寿命”等;再加上SCT对于触摸屏特性的要求比起PCT而言相对宽松且量产技术也更加成熟,使得它同时具备了高良率与低成本的优势。况且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对于单点选择、单点手势与手写功能的需求急迫度更甚于多点触摸(Multi-touch),而这些功能需求恰巧都是SCT目前已能稳定提供的。因此在PCT方案成熟(功能稳定、专利问题、高生产良率与低成本)之前,SCT方案是非常符合市场期待的触摸方案。

作者: Davide Giacomini

时间: 2024-10-22 01:37:08

值得珍藏的资料--触摸技术的发展史(转)的相关文章

准备.Net转前端开发-WPF界面框架那些事,值得珍藏的8个问题

题外话 不出意外,本片内容应该是最后一篇关于.Net技术的博客,做.Net的伙伴们忽喷忽喷..Net挺好的,微软最近在跨平台方面搞的水深火热,更新也比较频繁,而且博客园的很多大牛也写的有跨平台相关技术的博客.做.Net开发块五年时间,个人没本事,没做出啥成绩.想象偶像梅球王,年龄都差不多,为啥差别就这么大.不甘平庸,想趁机会挑战下其他方面的技术,正好有一个机会转前段开发. 对于目前正在从事或者工作中会用到WPF技术开发的伙伴,此片内容不得不收藏,本片介绍的八个问题都是在WPF开发工作中经常使用到

21、多点触摸技术

什么是多点触摸技术 多点触摸是一项很早就使用的技术,从IPhone第一代就支持多点触摸.要想了解什么叫多点触摸,首先应了解什么是单点触摸.早期的触摸屏无论有多少个手指接触到屏幕,系统只会认为第1个接触到屏幕的手指是有效的,后来接触到屏幕的手指将被忽略.这就是所谓单点触摸,单点就是指第1个接触到屏幕的手指. 了解了单点触摸,多点触摸就很容易理解了.所谓多点触摸就是系统同时接受多个手指触摸屏幕的动作.这些手指的按下.移动等操作所生成的数据都可以通过程序获取.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应用,

聊聊前端技术的发展史

web的起源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电脑虽然可以与另一台电脑通信,但是也就只能做一些发发邮件或者是用FTP传输一些文件的事情. 有个喜欢每天捣鼓新技术的程序员,名字我们暂且叫他小强吧.小强是一个球迷,每天都要看一些关于NBA球赛的新闻,而且搜集了很多有关球队介绍的资料保存在电脑的硬盘上.硬盘上的球队资料大概就是下图的效果. 这样的文件有成百上千个,小强每天都要打开这些文件来欣赏各个球队的风采.有一天晚上,小强打开了"洛杉矶湖人队.txt",文件中在介绍球队的时

eclipse常用快捷键,值得珍藏

MyEclipse快捷键 ------------------------------------- MyEclipse 快捷键1(CTRL) ------------------------------------- Ctrl+1 快速修复 Ctrl+D: 删除当前行 Ctrl+Q  定位到最后编辑的地方 Ctrl+L  定位在某行 Ctrl+O  快速显示 OutLine Ctrl+T  快速显示当前类的继承结构 Ctrl+W  关闭当前Editer Ctrl+K  快速定位到下一个 Ctr

iOS 学习资料Blog 技术论坛等,不断添加中。。。。

iOS 学习资料整理 http://www.jianshu.com/p/dc81698a873c 中文 iOS/Mac 开发博客列表 https://github.com/tangqiaoboy/iOSBlogCN

多点触摸技术

1 //多点触摸 放大,缩小 2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onBarActivity { 3 4 @Override 5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6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7 setContentView(R.layout.fragment_main); 8 9 } 10 11 @Override 12 publi

推荐:7 月份值得一看的 Java 技术干货!

月底了,又到了我们总结这一个月 Java 技术干货的时候了,又到了我们给粉丝免费送书的日子了. 7 月份干货总结 Oracle 发布了一个全栈虚拟机 GraalVM 一文带你深入拆解 Java 虚拟机 图文带你了解 8 大排序算法 Spring Boot 2.x 新特性总结及迁移指南 Spring Boot 核心配置文件详解 Spring Boot 配置随机数那些小技巧 Java 8 之 Stream 流(一)流基础体验 Java 8 之 Stream 流(二)关键知识点 微服务架构及分布式事务

2019年最值得关注的AI领域技术突破及未来展望

选自venturebeat 翻译:魔王.一鸣 前言 AI 领域最杰出的头脑如何总结 2019 年技术进展,又如何预测 2020 年发展趋势呢?本文介绍了 Soumith Chintala.Celeste Kidd.Jeff Dean 等人的观点. 人工智能不是将要改变世界,而是正在改变世界.在新年以及新的十年开启之际,VentureBeat 采访了人工智能领域最杰出的头脑,来回顾人工智能在 2019 年的进展,展望机器学习在 2020 年的前景.受访者包括 PyTorch 之父 Soumith

一段非常值得珍藏的Java代码,Socket模拟容器,尽管简单但却很有意义

Tomcat.Weblogic.Jetty.WebService做了什么样子的事情呢?只不过是通过SOCKET来监听服务器上某一个端口的请求,进行请求的处理,并且将响应信息写回去.简单的说就是这样了,但是复杂里面讲呢,Tomcat必须要兼顾安全.标准.完美兼容HTTP的规范.多线程支持.数据库,数据源支持.可配置.Web端管理.SSL等等方面,所以又是非常复杂的.下面是一个例子,对于新手而言是非常有用的一段代码. package com.ziwen.container; import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