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的 “快速迭代” 思维

一谈到“互联网思维”,大家都会想到“快速迭代”。但我发现,很多人对于” 快速迭代”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

大部分人对“快速迭代”的理解是:一个产品,所有的功能不用一次做出来,做好一部分上线一部分,一些功能的完善可以等产品上线后,靠后续版本,慢慢改进。

有人基于上述的理解,会对“快速迭代”提出疑义:

1.     在总的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分几次开发和上线,要完成所有的功能,所花费的总时间往往会更长,“快速迭代”究竟是提高了效率,还是降低了效率

2.     为了快速上线,“快速迭代”中第一个版本往往是不够好的。这样的版本是否会影响用户体验,导致口碑不好,不利于产品的后续推广

之所以有上述的疑义,关键还是对于“快速迭代”的理解不够深刻。

首先,“快速迭代”应该应用在探索型的产品设计上。探索型的产品,意味着大家对产品是否能很好满足用户需求,是否能成功并没有把握,这时如果做一个完整的产品再推出,一旦发现不符合市场需求,就会造成很大研发成本浪费,因此需要“快速迭代”,用一个不完整的版本去验证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探索型的产品的研发工作量是不定的,它会根据市场反馈增加功能或调整功能,因此采用“快速迭代”可以避免大的研发成本的浪费。如果是确定性的产品,的确可以尽可能完善后,才把产品推向市场。

其次,在应用“快速迭代”做产品设计时,一个不完整的版本,不等于一个粗糙的版本。不完整的版本,只是辅助功能有所缺失,但核心功能不会缺失,且在易用性,美观性上也会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并不会造成产品口碑的大幅下降。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用“快速迭代”思维,关键是要找出“需要验证的市场假设”,用一个简单的产品来验证。下面是我过去工作中的一些例子:

1.     曾经我的团队做一个新产品,原型出来后,内部讨论时,大家觉得上线前,有20几个地方需要改进。当时,我发现这些改进点都不影响用户对核心功能的使用,所以我的决策就是一个都不用改,直接先给用户试用。我给团队的解释是,有可能我们新产品最核心的功能打动不了用户,我们会把产品整个推倒重来,如果是那样的话,做这20几个的改进点,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即使新产品打动了客户,后续需要做进一步完善,我也倾向于与先听听真正的客户觉得产品哪些地方最需要改进,有可能客户提的和团队讨论出来的20几个点是一致的,但更有可能客户觉得优先需要改进的,是其他方面,或只是这20几个点中的一小部分。后来,事实证明,新产品还是受到了用户的好评,但团队原来觉得要优先改进的点,大部分从用户角度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2.     我曾经规划过一个 SaaS 产品,当时新产品有3种可能的侧重点,吃不准客户会更接受哪一个。为了决定究竟选择哪个方面作为产品的侧重点,我们并没有在内部做过多的讨论,而是飞快的推出了第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是一个不完整的版本,网站上只有产品介绍,和“申请试用”按钮,申请试用后的功能什么也没做。当用户“申请试用”时,会弹出一个类似“谢谢你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我们会主动和你联络”的页面。而产品介绍其实我们有三种,分别对应了一种产品设计的侧重点,某个用户在看产品介绍时,会随机看到三种中的一种。根据一周内,用户“申请试用”的转换率,我们知道了大部分用户更认可其中一种的产品方向。有了这个结论后,我们才开始真正做下一步的产品设计。

当对一些重要的产品决策没有把握时,在传统的思维中,往往会通过内部讨论,慎重地做一个决策,在决策基础上做完整的方案设计。如果决策错误,就会导致产品的失败,即使发现错误后再修正,也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在“快速迭代”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会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尽快推出原型产品,通过用户反馈来验证产品决策的正确性并决定下一步的方向。

时间: 2024-10-13 08:07:11

产品设计中的 “快速迭代” 思维的相关文章

产品设计中,场景很重要

今天笔者想简单的和你们聊聊产品设计中的场景问题.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产品设计时是否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 首先,假设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那么我们再抛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 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最多的电子产品是什么?是手机.无论我们是在挤公交,还是走路,吃饭,甚至是上厕所,无时无刻,我们都在使用手机,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在使用手机的什么?收发信息?接听电话?不,是聊天上网玩游戏,这些无非都要使用到APP.而APP的使用是有多场景化的,不像传统

论行为设计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为了减肥,你可以吧一大包零食分装成若干个小包然后在吃,可以大大减少零食的摄入量... 在小便池上画一只苍蝇,男性在小便的时候可以瞄准发射,以便减少尿液外溅... 这些案例都是利用了设计心理学来进行有利的行为引导,在设计的角度看来那是极好的,那就是设计行为学应用案例之一.设计行为学是指利用人的心理"缺陷"或人性的弱点通过设计一个程序来达到某一目的,(我自己杜撰的,非正式定义这个概念).今天讨论的是行为设计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其中有三个很重要的概念:人的心理,人的行为.程序设计和互联网.

技术直播 | 数据分析在携程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数据与设计的关系,业界向来颇多热议——有“数据驱动设计”之说,有“数据引导设计”之论,也有类似“数据关注削弱用户体验”的抱怨. 看似感性主观的用户体验设计与理性客观的数据分析,究竟怎样才能相互作用进而碰撞出产品的灵感火花? 在本期携程技术微分享中,我们将通过酒店产品设计中的两个案例介绍数据在携程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实践,以及携程所构建的专业数据体系,并探讨身为一个设计师的数据观. 活动详情 主题:数据分析在携程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嘉宾:林传毅,携程酒店UED资深交互设计师 时间:9月27日(周二)

产品设计中先熟练使用铅笔 不要依赖Axure

在互联网产品领域,Axure已成为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以及交互设计师的必备工具,从某种程度讲,Axure帮助我们建立低保真模型,便于与用户的需求验证,也帮助我们构思交互细节,使前端和开发人员更容易理解我们的产品;但从另一方面讲,Axure绑架了我们的思维,让很多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养成了"无Axure不设计"的恶习,忽略了用户故事.功能规格和信息架构,甚至走入"为了用 Axure而用的误区",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产品的硬伤.因此,提醒为Axure着迷的产品经理:在熟练

产品设计中要考虑6大类优先级

设计中对优先级的把握就是要让我们能够将真正重要的功能/内容/元素放到突出的位置,以最多的界面资源去展示它们,而将次要的部分弱化,隐藏起来,在此的部分索性砍掉.这是产品在设计中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也是初级产品在优化和设计用户界面时,容易犯的错误.至于和怎么排放按钮,整理功能的方法.我之前有篇文章已经写了. 删除.组织.隐藏.转移,四个方法做好产品的"简单化设计" .那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哪些优先级呢?共分为以下6类. 1.用户优先级 我们都知道用户按照操作经验维度可以分为:主流用户群体/随意

谈谈我的经历--【产品设计中遇到的坑0】系列文章的序

这两年过年回家,总会被人问到做什么工作的,我大概说了不止四五个版本了,对于年长一些的就说手机应用,就就手机里面那一个个的...图标,我就做那个的,对方,哦,哦.然后就被传做高科技的.对于年轻一点的就说做设计的,做产品的,产品经理,产品狗,要不你百度一下吧!对方会被经理二字吸引... 这是一个新职业尽管现在已经不是了,但相比于其他职业,仍然是小鲜肉,一掐淌白水的那种.大多数从业者都是从技术.设计.运营人员半路出家而来,没有系统的课程.教材,摸着石头过河:尤其在产品生命周来看,大家大都在不断的试错中

产品设计中要和用户保持沟通,用户永远是对的

下午和用户通电话,让设计师一起参与,聆听用户是如何吐槽我们的APP,这是我们日常工作之一.早上会查看后台近千条用户反馈,尤其是新版本发布之后,用户反馈对于产品尤为重要.每天有1小时左右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和用户接触,如论坛和QQ群. 做产品设计时,和用户保持沟通有很多好处: 让团队专注用户需求. 用户可以督促团队持续改进产品,无论是吐槽,还是鼓励. 向用户学习.但功能太多,设计师无法考虑到没一个细节,而用户能说出很多设计师没考虑过,甚至不知道的细节. 用户参与内测,将用户纳入日常项目流程中,提前避免

产品设计中轮播图的弊端以及6种替代方式

轮播图在UI设计中是个邪恶的存在,其实很多设计师和前端都这么认为. 那为什么我们还能到处看见轮播图? 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很多人经常看到轮播图,所以把轮播图的存在习惯性地标准化了,可能会随口跟设计师们提建议. 但存在并非合理,单单"流行"这一个原因并不能支撑一个事物的合理性.身为设计师,也要习惯批判性地看问题. 来吐槽下轮播图的"名过其实" 阅读障碍:轮播图会自动翻页,这对那些阅读速度慢的人来说就是很大的障碍.你可能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还没看清一张图的信息它就翻过去

产品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用户场景三要素

好的设计师必定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样也将是一位哲学家.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内容会变得很机械.疲惫地忙于应付画图.切图.跟产品经理沟通.跟产品沟通,看似在工作,却如行尸走肉般缺少自己灵魂力量的注入.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时时提醒自己:这样的节奏不对,该停下来想一想! 是的,遇到了瓶颈!可能也算不上瓶颈吧,换个说法,就是思维需要再上一个台阶了. 乔老爷子说,Design is how it works.设计师的职责是重塑一个事情的运转过程,也是在重塑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思考的方向,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