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师主张趣味,如果将梁启超进行化学分析,那么只剩下趣味。如果一个人一生中的学习都是因为趣味,那么人生将会多么幸福啊!此非我等凡夫俗子可以企及!如果没有这等高级趣味,那么我等只可因为目标或者某种目的读书,亦是芸芸众生读书的目的。
读书如同恋爱一般,那么喜欢读书如同喜欢恋爱一般,应该爱上读书。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梭罗说文盲有两种,一种人是不识字,另外一种人则是只读小学初中生读的书,不读经典流传已久的书籍。所以别说自己不是文盲,或许你也是第二类文盲了!
很多大家都阐述读书的乐趣,在我看来,读书其实和吃饭差不多,早年那会,能吃上饭已经很不错了;但是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可以吃大餐!读书也是,不懂的时候吃点饭填饱肚皮就可以,然后呢,就要吃山珍海味,不体验一番,那会是终身遗憾啊!
兴趣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仔细选种,配以沃土,精心照料,才能享受到其果实!那么就要把读书的嗜好培养起来!阅读完一本书,你理解了多少呢?有多少内容进入到你的大脑里了呢?又有多少东西装进大脑变成有用的工具呢?
我们其实都希望更好更快地读书,更好是理解吸收应用的好,然后是更快地速度去读书。没有质量,只有速度地读书怎么可能有多少地收获呢?
要读什么书呢?对精神生活而言,即是每一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阅读的书籍,否则就是一种缺憾。那些经典名著,不论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人类的某些永恒内涵。你内心中要有非好书不读的信念,顶尖人物必须由顶级精神去镶嵌。我们的精神就是圣殿,怎么可以要那些最棒的佳肴美食呢?
读书人应该读三类书,首先是关于自己专业的书籍,何时何地都应该读,因为此类书是立身之本;第二类书籍是与专业相关的其它门类书籍,此类书籍尽可能多读一点,可以开拓思路,增长见识,加深学养等;第三类书籍是作为现代中国人必读书,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思想文化、科学、时代、环境、新技术、新思潮等等。
徐特立老师总结读书学习,其一学习要结合时代的需要;其二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不能好高骛远;其三学习要有方法和立场。;其五学习必须由中心,使一切学习必须围绕着它。其四学习必须要有目标和长期计划。
个人而言,每个人都会有点自己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自己的方法。方法是工具,到达目的地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步行,可以骑自行车,可以开车,可以乘飞机,然而达到目的的时间和效率是截然不同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方法的学习是高瞻远瞩的投资!
学习必须有目标或中心,学习必须有方法。学习如打仗,无目标则不知占领何地,无方法则兵力无法配置可能只会一拥而上的!
朱光潜先生说,书多容易使读书不专精,古代学者书籍难得,所以书读的少,但是读一部完全收获一部,一生受用不仅。不需要贪多,每类学科都有大家公认的经典书籍,需要认真钻研的书籍!
读书不在于多,最重要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籍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只能泛泛而读,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生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改变气质。多读书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却空手而归。
如果读书都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定的事情丢开,全服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这种学习如同蜜蜂采蜜,好处是读书成为乐事,养成不平凡的思路和胸襟。坏处是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处,并且缺乏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发展。
若一个人抱有某种成就一种学问的意愿,那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和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乐趣,而且是一种训练和准备。有些有趣的书籍必须得牺牲,有些枯燥书籍必须硬啃。
巴金先生说,写文章必须由内容可写,且不需要如何严格区分各种体裁的不同,又非做语言方面的学者,最后从小要背诵若干经典文章。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想读书只需要一个理由即可,不需要成千个理由证明你没有时间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