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具有自动垃圾收集机制,也就是说,执行环境会负责管理代码执行过程中使用的内存。而在C和C++之类的语言中,开发人员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手工跟踪内存的使用情况 ,这是造成许多问题的一个根源。在编写javascript程序时,开发人员不用再关心内存的使用问题,所需内存的分配以及无用内存的回收完全实现了自动管理。这种垃圾收集机制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找出那些不再继续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其占用的内存。为此,垃圾收集器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或代码执行中预定的收集时间)周期性的执行这一操作。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函数中局部变量的正常生命周期。局部变量只在函数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为局部变量在栈(或堆)内存上分配相应的空间,以便存储他们的值,然后在函数中使用这些变量,直至函数执行结束。此时,局部变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可以释放他们的内存以供将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判断变量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这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垃圾收集器必须跟踪哪个变量有用哪个变量没用,对于不再有用的变量打上标记,以备将来收回其占用的内存。用于标识无用变量的策略可能会因实现而异,但具体到浏览器中的实现,则通常有两个策略。
一:标记清除
javascript中最常用的垃圾收集方式是标记清除。当变量进入环境(例如,在函数中声明一个变量)时,就将这个变量标记为"进入环境"。从逻辑上讲,永远不能释放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用的内存,因为只要执行流进入相应的环境,就可能会用到他们。而当变量离开环境时,则将其标记为“离开环境”。
时间: 2024-10-03 22: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