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昨天写的聆听协和超级课程后的感想拙文被张强医生转载,甚是欣慰。趁着还未将课程中各位老师的演讲“就这”(方言:拌着的意思^_^)馒头吃掉的时候,今天再接再厉继续整理。最重要的是今天是我小外甥出生的日子,生命中又多了一个用一生去爱的人,很激动!我想对他说“有了你的陪伴,我会更加执着,更加努力”。
本篇继续以一个传统医疗厂商视角,看未来专科细分领域的发展,主要是口腔和眼科;分析传统厂商转型的方向、可行性与必要性。文中会穿插引用周末演讲中各位创始人的观点,能够现场聆听行业先行者的演讲是一种幸运,吾辈同样热爱关心这个行业,紧追前辈脚步……
医疗O2O:
O2O,时下最火的概念之一,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利器。随着新医改的推进,O2O业已开始侵袭医疗行业,从传统药企到设备厂商,从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再到非公立医院。闭环的优势在于:内部信息互通有无,数据共享畅通。上一篇博文提到的“电子病历云端和影像数据云中心”在闭环内部顺理成章,用好大夫创始人王航演讲中的话来说就是“从HIS到云端”的变革。
O2O闭环一旦实现,几乎关联了整个健康医疗产业中的各个要素,如下图(此处借用紫色医疗创始人卢杰老师的图)。医疗闭环服务在中国早已不是新概念,一些大型集团早已开始布局,比如复星在拥有保险公司的同时,加快步伐投资医院;平安保险布局医院、医生平台、移动医疗等领域【1】。在闭环系统内部,医院(诊所)、医生、患者,甚至药企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可形成封闭的生态圈,原样复制一种国外成熟的医疗模式并非难事。
目前搭建的O2O闭环大多针对高端用户群体,提供高端私人定制化服务。这与中国现行医疗体制有关,虽然闭环生态圈内可以提供医疗、药品、保险等全流程化服务,但是其中的医院大多是私营医院,其可信度相较于公立三甲医院不可语,无法解决吸引患者的问题生态就很难维持。因此目前大多集团重点针对于口腔和眼科等高利润率的专科领域发力,下面就分析一下口腔和眼科的发展,重点谈谈传统设备厂商的转型。
传统设备厂商的转型:
上一篇博文也提到过目前口腔和眼科是最接近于自由执业模式的领域,众多口腔和眼科诊所大多由专科医生独自开设。传统医疗设备厂商,尤其是口腔CBCT、眼科等,进驻大型公立医院难度大,推销成本高。其目标客户大多是私营小诊所,该类单体诊所规模小,资金投入少,因此各设备厂商处在硬件单体盈利低,市场竞争白热化,并逐渐趋向恶性价格竞争境地。个人认为,这是传统口腔和眼科设备厂商转型的拐点,正所谓“风已起,猪安在?”【2】。
那么,前有投资集团、连锁医院、保险公司、药企、以及大型医疗设备厂商等强有力对手布局医疗O2O,后有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的伺机颠覆,传统的口腔和眼科等小设备厂商出路何在?这就要从口腔和眼科专科领域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目前在此类细分专科领域还未出现像大设备的GPS三巨头,因此国外、国内厂商还都处在抢占市场份额阶段,并且国外设备相较于国内也并无突出优势。现阶段如果某个厂商率先进行改革,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够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突出重围的同时,转型布局医疗O2O闭环;逐渐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商转型“设备+服务+管理”全方案提供方。
转型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建立影像中心云端。口腔和眼科诊所单体资本投入少,且目前行业处于买方市场,向其推销设备难度大。转换一种思路,利用本身的技术优势,通过注册自有诊所或挂靠大医院,建立影像中心,为辐射范围内的不愿购买设备的诊所提供拍片(或者初步诊断,这需要雇佣放射科阅片医生)服务,从减少前期投入的角度更能吸引诊所的青睐,另外从患者角度来看,在影像中心拍片远比去大医院排队挂号方便快捷,更能吸引患者。2)构建电子病历。一旦影像中心初具规模,以影像中心为枢纽辐射范围内的诊所就构成一个O2O闭环,通过构建云电子病历,实现数据从影像中心到各诊所之间的网络传输,为患者就诊和医生回访提供了便利。3)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形成全闭环。电子病历虽能给患者带来便利,倘若无法将支付包括其内,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O2O闭环。如果仅仅停留在“患者到影像中心拍片,获取数据后到诊所单独诊疗”阶段,影像中心云端和云电子病历的目标客户就仅仅是独立的诊所,倘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将患者与诊所之间的交易包含其内,在约束诊所客户群体的同时可利用资金流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例如通过传统会员制、VIP服务等方式从患者中盈利。4)客户关系管理与财务管理。在实现了前三种服务后,更进一步甚至可为没有诊所只有技术的自由执业医生提供手术场所,提供配套的客户信息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更进一步扩大目标用户群。
设想一下未来口腔和眼科的愿景:影像中心签约独立诊所以及独立医生,患者到影像中心缴费、采集数据后,由专业人员为您私人订制治疗方案后,可自由选择签约的诊所和医生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可随时随地访问个人诊断数据;自由执业医生到影像中心上班,实施手术,也可随时随地管理患者信息和个人财务;诊所接诊影像中心导入的患者,从中心下载患者数据和个人病例,随后给出专业诊断……
PS:最后扒一下另一场分享会【3】(高大上的聚会都没听到任何消息Σ( ° △ °|||)︴)。会上提到春雨拥有大量的问答数据,已经可以使用半人工智能的方式回答问题,从第一次跟春雨近距离接触就觉得其技术团队大多集中于互联网端,所以我给春雨的定位一直是“互联网人玩医疗”,也曾大言不惭的给春雨发过邮件评论过其模式的缺陷,个人认为春雨并未真正切入医疗,不知道所言是否正确,坐等;另外春雨CTO曾柏毅提到了春雨有可能“卖药”,听到这点有点痛心(春雨探索未来盈利模式不至于只有这个水平吧),一旦涉足卖药行业,相较于京东、阿里,甚至医药物流配送企业春雨毫无优势可言。
参考资料:
【1】http://www.cunfuriji.com/?p=3274
【2】http://sl.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41212/content-465757.html
【3】http://www.vcbeat.net/7977.html
作者:[email protected]时间: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