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 之 哈希表 Linux 内核 应用浅析

1.基本概念

        散列表(Hash  table。也叫哈希表)。是依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訪问的数据结构。

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訪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

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2. 经常使用的构造散列函数的方法

散列函数能使对一个数据序列的訪问过程更加迅速有效。通过散列函数。数据元素将被更快地定位。散列表的经常使用构造方法有:

(1)直接定址法

(2)数字分析法

(3)平方取中法

(4)折叠法

(5)随机数法

(6)除留余数法

3、处理冲突的方法

散列表函数设计好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冲突,可是无法全然避免冲突。常见有冲突处理方法有:

(1)开放定址法

(2)再散列法

(3)链地址法(拉链法)

(4)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4. 散列表查找性能分析

散列表的查找过程基本上和造表过程同样。

一些关键码可通过散列函数转换的地址直接找到,还有一些关键码在散列函数得到的地址上产生了冲突,须要按处理冲突的方法进行查找。

在介绍的三种处理冲突的方法中,产生冲突后的查找仍然是给定值与关键码进行比較的过程。所以,对散列表查找效率的量度。依旧用平均查找长度来衡量。

查找过程中,关键码的比較次数。取决于产生冲突的多少,产生的冲突少,查找效率就高。产生的冲突多,查找效率就低。因此,影响产生冲突多少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查找效率的因素。

影响产生冲突多少有下面三个因素:

1. 散列函数是否均匀;

2. 处理冲突的方法。

3. 散列表的装填因子。

散列表的装填因子定义为:α= 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 / 散列表的长度。

α是散列表装满程度的标志因子。因为表长是定值。α与“填入表中的元素个数”成正比,所以,α越大。填入表中的元素较多,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α越小,填入表中的元素较少,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实际上,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是装填因子α的函数,仅仅是不同处理冲突的方法有不同的函数。

一.Linux内核哈希表数据结构

hash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hash函数,从而平均的分配keyword在桶中的位置,从而优化查找 插入和删除所用的时间。然而不论什么hash函数都会出现冲突问题。

内核採用的解决哈希冲突的方法是:拉链法拉链法解决冲突的做法是:将全部keyword为同义词的结点链接在同一个链表中。若选定的散列表长度为m,则可将散列表定义为一个由m个头指针(struct hlist_head name)组成的指针数组T[0..m-1]。凡是散列地址为i的结点。均插入到以T[i]为头指针的链表中。T中各分量的初值均应为空指针。在拉链法中,装填因子α(装填的元素个数/数组长度)能够大于
1。但一般均取α≤1。当然。用拉链法解决hash冲突也是有缺点的,指针须要额外的空间。

1. 其代码位于include/linux/list.h中,3.0内核中将其数据结构定义放在了include/linux/types.h中

哈希表的数据结构定义:

如图:

struct hlist_head{

struct hlist_node *first;

}

struct hlist_node {

struct hlist_node *next,**pprev;

}

1>hlist_head表示哈希表的头结点。哈希表中每个entry(list_entry)所相应的都是一个链表(hlist).hlist_head结构体仅仅有一个域。即first。First指针指向该hlist链表的第一个结点。

2>hlist_node结构体有两个域。next和pprev。

(1)next指向下个hlist_node结点,倘若改结点是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next则指向NULL

(2)pprev是一个二级指针。它指向前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

2.Linux 中的hlist(哈希表)和list是不同样的。在list中每一个结点都是一样的,无论头结点还是其他结点。使用同一个结构体表示。可是在hlist中。头结点使用的是struct hlist_head来表示的,而对于其他结点使用的是strcuct hlist_node这个数据结果来表示的。

还有list是双向循环链表,而hlist不是双向循环链表。由于hlist头结点中没有prev变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散列表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高速的查找,所以散列表一般是一个比較大的数组,否则“冲突”的概率会非常大,这样就失去了散列表的意义。怎样来做到既能维护一张大表,又能不占用过多的内存呢?

此时仅仅能对于哈希表的每一个entry(表头结点)它的结构体中仅仅能存放一个指针。这样做的话能够节省一半的指针空间。尤其是在hash bucket非常大的情况下。(假设有两个指针域将占用8个字节空间)

3.hlist的结点有两个指针。可是pprev是指针的指针,它指向的是前一个结点的next指针,为什么要採用pprev,二不採用一级指针?

因为hlist不是一个完整的循环链表,在list中,表头和结点是同一个数据结构。直接用prev是ok的。在hlist中。表头中没有prev,仅仅有一个first。

1>为了能统一地改动表头的first指针,即表头的first指针必须改动指向新插入的结点。hlist就设计了pprev。

list结点的pprev不再是指向前一个结点的指针,而是指向前一个节点(可能是表头)中的next(对于表头则是first)指针,从而在表头插入的操作中能够通过一致的node->pprev訪问和改动前结点的next(或first)指针。

2>还攻克了数据结构不一致,hlist_node巧妙的将pprev指向上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的地址,因为hlist_head和hlist_node指向的下一个节点的指针类型同样。就攻克了通用性。

二.哈希表的声明和初始化宏

1.对哈希表头结点进行初始化

实际上,struct hlist_head仅仅定义了链表结点,并没有专门定义链表头,能够使用例如以下三个宏

#define HLIST_HEAD_INIT { .first = NULL}

#define HLIST_HEAD(name) struct hlist_head name = {.first = NULL}

#define INIT_HLIST_HEAD(ptr)  ((ptr->first)=NULL))

1>name 为结构体 struct hlist_head{}的一个结构体变量。

2>HLIST_HEAD_INIT 宏仅仅进行初始化

Eg: struct hlist_head my_hlist = HLIST_HEAD_INIT

调用HLIST_HEAD_INIT对my_hlist哈希表头结点仅仅进行初始化,将表头结点的fist指向空。

3>HLIST_HEAD(name)函数宏既进行声明而且进行初始化。

Eg: HLIST_HEAD(my_hlist);

调用HLIST_HEAD函数宏对my_hlist哈希表头结点进行声明并进行初始化。将表头结点的fist指向空。

4>HLIST_HEAD宏在编译时静态初始化,还能够使用INIT_HLIST_HEAD在执行时进行初始化

Eg:

INIT_HLIST_HEAD(&my_hlist);

调用INIT_HLIST_HEAD俩将my_hlist进行初始化,将其first域指向空就可以。

2.对哈希表结点进行初始化

1>Linux 对哈希表结点初始化提供了一个接口:

static iniline void INIT_HLIST_NODE(struct hlist_node *h)

(1) h:为哈希表结点

2>实现:

static inline void INIT_HLIST_NODE(struct hlist_node *h)

{

h->next = NULL;

h->pprev = NULL;

}

改内嵌函数实现了对struct hlist_node 结点进行初始化操作,将其next域和pprev都指向空。实现其初始化操作。

三.哈希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判空)

1.推断哈希链表是否为空

1>function:函数推断哈希链表是否为空,假设为空则返回1.否则返回0

2>函数接口:

static inline int hlist_empty(const struct hlist_head *h)

h:指向哈希链表的头结点。

3>函数实现:

static inline int hlist_empty(const struct hlist_head *h)

{

return !h->first;

}

通过推断头结点中的first域来推断其是否为空。

假设first为空则表示该哈希链表为空。

2.推断节点是否在hash表中

1>function:推断结点是否已经存在hash表中。

2>函数接口:

static inline int hlist_unhashed(const struct hlist_node *h)

h:指向哈希链表的结点

3>函数实现:

static inline int hlist_unhashed(const struct hlist_node *h)

{

return !h->pprev

}

通过推断该结点的pprev是否为空来推断该结点是否在哈希链表中。 h->pprev等价于h节点的前一个节点的next域。假设前一个节点的next域为空。说明 改节点不在哈希链表中。

3.哈希链表的删除操作

1>function:将一个结点从哈希链表中删除。

2>函数接口: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del(struct hlist_node *n)

n: 指向hlist的链表结点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del_init(struct hlist_node *n)

n: 指向hlist的链表结点

3>函数实现

static inline void __hlist_del(struct hlist_node *n)

{

struct hlist_node *next = n->next;

struct hlist_node **pprev = n->pprev;

*pprev = next;

if (next)

next->pprev = pprev;

}

Step1:首先获取n的下一个结点next

Step2: n->pprev指向n的前一个结点的next指针的地址,这样*pprev就代表n前一个节点的下一个结点的地址(眼下指向n本身)

Step3:*pprev=next,即将n的前一个节点和n的下一个结点关联起来。

Step4:假设n是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那么n->next即为空,则无需不论什么操作;否则,next->pprev=pprev,将n的下一个结点的pprev指向n的pprev(既改动后结点的pprev数值)

此时,我们能够如果 在hlist_node 中採用单级指针,那么该怎样进行操作呢?

此时在进行Step3操作时,就须要推断结点是否为头结点。

能够用n->prev是否为NULLL来区分头结点和普通结点。

struct my_hlist_node *next = n->next ;

struct my_hlist_node *prev = n->prev ;

if(n->prev)

n->prev->next = next ;

else

n->prev = NULL ;

if(next)

next->prev = prev ;

那为什么不进行以上的操作?

(1)代码不够简洁。使用hlist_node结点的话。头结点和普通结点是一致的;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del(struct hlist_node *n)

{

__hlist_del(n);

n->next = LIST_POISON1;

n->pprev = LIST_POISON2;

}

Step1:调用__hlist_del(n),删除哈希链表结点n(即改动n的前一个结点和后一个结点的之间的关系)

Step2和Step3:将n结点的next和pprev域分别指向LIST_POISON1和LIST_POISON2。

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不在链表中的结点项不能被訪问。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del_init(struct hlist_node *n)

{

if (!hlist_unhashed(n)) {

__hlist_del(n);

INIT_HLIST_NODE(n);

}

}

Step1:先推断该结点是否在哈希链表中,假设不在则不进行删除。

假设是则进行第二步

Step2:调用__hlist_del删除结点n

Step3:调用INIT_HLIST_NODE,将结点n进行初始化。

说明:

hlist_del和hlist_del_init都是调用__hlist_dle来删除结点n。

唯一不同的是对结点n的处理,前者是将n设置为不可用。后者是将其设置为一个空的结点。

4.加入哈希结点

1>function:将一个结点加入到哈希链表中。

hlist_add_head:将结点n插在头结点h之后。

hlist_add_before:将结点n插在next结点的前面(next在哈希链表中)

hlist_add_after:将结点next插在n之后(n在哈希链表中)

3.0内核新加入了hlist_add_fake函数。

2>Linux 内核提供了三个接口: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add_head(struct hlist_node *n, struct hlist_head *h)

struct hlist_node *n: n为将要插入的哈希结点

struct hlist head *h: h为哈希链表的头结点。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add_before(struct hlist node *n,struct hlist_node *next)

struct hlist node *n: n为将要插入的哈希结点.

struct hlist node *next :next为原哈希链表中的哈希结点。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add_after(struct hlist node *n,struct hlist_node *next)

struct hlist node *n: n与原哈希链表中的哈希结点

struct hlist node *next: next为将要插入的哈希结点

注:在3.0内核中新加入了hlist_add_fake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add_fake(struct hlist_node *n)

struct hlist_node *n :n链表哈希结点

3>函数实现: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add_head(struct hlist_node *n,struct hlist_head *h)

{

struct hlist_node *first = h->first;

n->next = first;

if (first)

first->pprev = &n->next;

h->first = n;

n->pprev = &h->first;

}

Step1: first = h->first。

获得当前链表的首个结点.

Step2: 将first赋值给n结点的next域。让n的next与first关联起来。

Step3: 假设first不为空,则将first的pprev指向n的next域。此时完毕了first结点的关联。

假设fist为空。则不进行操作。

Step4: h->first = n; 将头结点的fist域指向n,使n成为链表的首结点。

Step5: n->pprev = &h->first; 将n结点的pprev指向链表的fist域,此时完毕了对n结点的关联。

/*next must be !=NULL*/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add_before(struct hlist_node *n, struct hlist_node *next)

{

n->pprev = next->pprev;

n->next = next;

next->pprev = &n->next;

*(n->pprev) =n ;

}

Step1: n->pprev = next->prev;将next的pprev赋值给n->pprev。使n的pprev 指向next的前一个结点的next。

Step2: n->next = next;将n结点的next指向next,完毕对n结点的关联。

Step3: next->pprev = &n->next;此时改动next结点的pprev。使其指向n的next的地址。此时完毕next结点的关联。

Step4: *(n->pprev) =n;此时*(n->pprev)即n结点前面的next,使其指向n。完毕对n结点的关联。

注:

(1)next不能为空(next即哈希链表中原有的结点)

(2)n为新插入的结点。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add_after(struct hlist_node *n, struct hlist_node *next )

{

next->next = n->next;

n->next = next;

next->pprev = &n->next;

if (next->next)

next->next->pprev = &next->next;

}

n为原哈希链表中的结点, next新插入的结点。

将结点next插入到n之后(next是新插入的节点)

Step1: next->next = n->next; 将next->next指向结点n的下一个结点。

Step2: n->next = next; 改动n结点的next。使n指向next。

Step3: next->pprev = &n->next; 将next的pprev指向n的next

Step4: 推断next后的结点是否为空假设。为空则不进行操作,否则将next后结点的pprev指向自己的next 处。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add_fake(struct hlist_node *n)

{

n->pprev =&n->next;

}

对这个函数的含义不太明确,望高人指点。

三.哈希链表的其它操作

1.哈希链表的移动

1>function:将以个哈希聊表的头结点用new结点取代。将曾经的头结点删除。

2>接口: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move_list(struct hlist_head *old, struct hlist_head *new)

struct hlist_head *old:原先哈希链表的头结点

struct hlist_head *new:新替换的哈希链表的头结点

3>实现:

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move_list(struct hlist_head *old, struct hlist_head *new)

{

new->first = old->first;

if (new->first)

new->fist->pprev = &new->first;

old->first = NULL;

}

Step1: 将new结点的first指向old的第一个结点

Step2: 推断链表头结点后是否有哈希结点。

假设为空,则不操作。否则,将表头后的第一个结点的pprev指向新表头结点的first.

Step3:将原先哈希链表头结点的first指向空。

四.哈希链表的遍历

为了方便核心应用遍历链表,linux链表将遍历操作抽象成几个宏。在分析遍历宏之前,先分析下怎样从链表中訪问到我们所须要的数据项

1.hlist_entry(ptr,type,member)

1>function:通过成员指针获得整个结构体的指针

Linux链表中仅保存了数据项结构中hlist_head成员变量的地址,能够通过hlist_entry宏通过hlist_head成员訪问到作为它的全部者的结点数据

2>接口:

hlist_entry(ptr,type,member)

ptr:ptr是指向该数据结构中hlist_head成员的指针,即存储该数据结构中链表的地址值。

type:是该数据结构的类型。

member:改数据项类型定义中hlist_head成员的变量名。

3>hlist_entry宏的实现

#define h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hlist_entry宏调用了container_of宏,关于container_of宏的使用方法见:

2.遍历操作

1>function:实际上就是一个for循环。从头到尾进行遍历。

因为hlist不是循环链表,因此,循环终止条件是pos不为空。

使用hlist_for_each进行遍历时不能删除pos(必须保证pos->next有效),否则会造成SIGSEGV错误。

而使用hlist_for_each_safe则能够在遍历时进行删除操作。

2>接口:

Linux内核为哈希链表遍历提供了两个接口:

hlist_for_each(pos,head)

pos: pos是一个辅助指针(即链表类型struct hlist_node),用于链表遍历

head:链表的头指针(即结构体中成员struct hlist_head).

hlist_for_each_safe(pos,n,head)

pos: pos是一个辅助指针(即链表类型struct hlist_node),用于链表遍历

n :n是一个暂时哈希结点指针(struct hlist_node),用于暂时存储pos的下一个链表结点。

head:链表的头指针(即结构体中成员struct hlist_head).

3>函数实现:

(1)#define hlist_for_each(pos, head)

for(pos = (head)->first; pos ; pos = pos->next)

pos是辅助指针,pos是从第一个哈希结点開始的,并没有訪问哈希头结点。直到pos为空时结束循环。

(2)#define hlist_for_each_safe(pos,n,head)

for(pos = (head)->first,pos &&({n=pos->next;1;}) ; pos=n)

hlist_for_each是通过移动pos指针来达到遍历的目的。但假设遍历的操作中包括删除pos指针所指向的节点,pos指针的移动就会被中断,由于hlist_del(pos)将把pos的next、prev置成LIST_POSITION2和LIST_POSITION1的特殊值。当然,调用者全然可以自己缓存next指针使遍历操作可以连贯起来。但为了编程的一致性,Linxu内核哈希链表要求调用者另外提供一个与pos同类型的指针n。在for循环中暂存pos下一个节点的地址,避免因pos节点被释放而造成的断链。

此循环推断条件为pos && ({n = pos->next;1;});

这条语句先推断pos是否为空,假设为空则不继续进行推断。

假设pos为真则进行推断({n=pos->next;1;})—》该条语句为复合语句表达式,其数值为最后一条语句,即该条语句永远为真。而且将post下一条结点的数值赋值给n。即该循环推断条件仅仅推断pos是否为真,假设为真,则继续朝下进行推断。

({n-pos->next;1;})此为GCC 特有的C扩展。假设你不懂的话,能够參考GCC扩展

五.用链表外的结构体地址来进行遍历,而不用哈希链表的地址进行遍历

Linux提供了从三种方式进行遍历,一种是从哈希链表第一个哈希结点開始遍历;另外一种是从哈希链表中的pos结点的下一个结点開始遍历。第三种是从哈希链表中的当前结点開始进行遍历。

1.从哈希链表第一个哈希结点開始进行遍历

1>function: 从哈希链表的第一个哈希结点開始进行遍历。hlist_for_each_entry在进行遍历时不能删除pos(必须保证pos->next有效),否则会造成SIGSEGV错误。

而使用hlist_for_each_entry_safe则能够在遍历时进行删除操作。

2>Linux提供了两个接口来实现从哈希表第一个结点開始进行遍历

hlist_for_each_entry(tpos, pos, head, member)

tpos: 用于遍历的指针,仅仅是它的数据类型是结构体类型而不是strut hlist_head 类型

pos: 用于遍历的指针,仅仅是它的数据类型是strut hlist_head 类型

head:哈希表的头结点

member: 该数据项类型定义中hlist_head成员的变量名

hlist_for_each_entry_safe(tpos, pos, n, head, member)

tpos: 用于遍历的指针,仅仅是它的数据类型是结构体类型而不是strut hlist_head 类型

pos: 用于遍历的指针,仅仅是它的数据类型是strut hlist_head 类型

n: 暂时指针用于占时存储pos的下一个指针,它的数据类型也是struct hlist_list类型

head: 哈希表的头结点

member: 该数据项类型定义中hlist_head成员的变量名

3>实现

#define hlist_for_each_entry(tpos,pos,head,member)

for (pos = (head)->first;

pos &&

({tpos = hlist_entry(pos, typeof(*tpos),member);1;});

pos = pos->next)

#define hlist_for_each_entry_safe(tpos, pos, n, head, member)

for (pos = (head)->first;

pos && ({ n = pos->next;1;}) &&

({tpos = hlist_entry(pos, typeof(*tpos),member);1;});

pos = n)

2. 从哈希链表中的pos结点的下一个结点開始遍历

1>function:从pos结点的下一个结点进行遍历。

2>函数接口:

hlist_for_each_entry_continue(tpos ,pos, member)

tpos: 用于遍历的指针,仅仅是它的数据类型是结构体类型而不是strut hlist_head 类型

pos: 用于遍历的指针,仅仅是它的数据类型是strut hlist_head 类型

member: 该数据项类型定义中hlist_head成员的变量名

3>函数实现:

#define hlist_for_each_entry_continue(tpos, pos, member)

for (pos = (pos)->next;

pos &&

({tpos = hlist_entry(pos,typeof(*tpos),member);1;});

pos = pos->next)

3.从哈希链表中的pos结点的当前结点開始遍历

1>function:从当前某个结点開始进行遍历。hlist_for_entry_continue是从某个结点之后開始进行遍历。

2>函数接口:

hlist_for_each_entry_from(tpos, pos, member)

tpos: 用于遍历的指针,仅仅是它的数据类型是结构体类型而不是strut hlist_head 类型

pos: 用于遍历的指针,仅仅是它的数据类型是strut hlist_head 类型

member: 该数据项类型定义中hlist_head成员的变量名

3>实现

#define hlist_for_each_entry_from(tpos, pos, member)

for (; pos &&

({tpos = hlist_entry(pos,typeof(*tpos),member);1;});

pos = pos->next)

时间: 2024-10-06 15:53:07

操作系统 之 哈希表 Linux 内核 应用浅析的相关文章

20135201李辰希《Linux内核分析》第一周 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即具有存储程序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目前大多数拥有计算和存储功能的设备(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其核心构造均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从硬件来看:CPU与内存通过主线连接,CPU上的IP(可能是16.32.64位)总指向内存的某一块区域:IP指向的CS(代码段)也在内存中:CPU总是执行IP指向的指令. 从软件来看: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编程人员)与ABI(程序与CPU的借口界面) 是两个比较重要的软件接口 2. x86(32位)的寄存器中,低16位作为16

20135201李辰希《Linux内核分析》第六周 进程的描述与创建

李辰希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一.进程的描述 操作系统的三大管理功能: 进程管理(最重要的) 内存管理 文件系统 为了管理进程,内核必须对每个进程进行清晰的描述,进程描述符提供了内核所需了解的进程信息. 进程控制块PCB task_struct: 进程状态 进程打开的文件 进程优先级信息 task_struct总体数据结构的抽象: tty:控制台 fs:文件系统

20135201李辰希 《Linux内核分析》第四周 扒开系统调用的“三层皮”

李辰希无转载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一.用户态.内核态和中断处理过程 1.我们与系统调用打交道是通过库函数的方式 2.一般现代CPU都有几种不同的指令执行级别 因为如果所有程序员写的代码都可以有特权指令的话,系统就会很容易崩溃. 3.区别: 在高级别的状态下,代码可以执行特权指令,访问任意的物理地址. 在相应的低级别执行状态下,代码的掌控范围会受到限制. Intel x86 CPU有四

20135201李辰希 《Linux内核分析》第五周 扒开系统调用的“三层皮”(下)

李辰希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 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 一.给MenusOS增加time和time-asm命令 1.操作步骤 进入实验楼 首先,强制删除当前的menu 克隆一个新的menu 进入menu之后,输入make rootfs,就可以自动编译 输入help,可以发现系统支持更多的命令: help version quit time time-asm 那么,time和time-a

20135201李辰希 《Linux内核分析》第七周 可执行程序的装载

李辰希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一.预处理.编译.链接和目标文件的格式 1.可执行程序是怎么得来的 编译链接的过程 1.预处理阶段 gcc -E -o XX.cpp XX.c -m32 XX.cpp是预处理文件 2.编译器生成汇编代码阶段 gcc -x cpp-output -S -o hello.s hello.cpp -m32 XX.s是汇编代码 3.汇编器

20135201李辰希 《Linux内核分析》第八周 进程的切换和系统的一般执行过程

李辰希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一. 进程切换的关键代码switch_to的分析 1.进程调度与进程调度的时机分析 进程分类 I/O-bound:等待I/O CPU-bound:大量占用CPU进行计算 2. 交互式进程(shell) 实时进程 批处理进程 进程调度策略 一组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选择进程的规则 Linux的调度基于分时和优先级策略: 进程根据优先级(系

20135201李辰希《Linux内核分析》第三次 构造一个简单的Linux系统OS

李辰希 无转载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第三周构造一个简单的Linux系统MenuOS 一.Linux内核源代码简介 三个法宝和两把宝剑: 三个法宝:存储程序计算机.函数调用堆栈.终断 操作系统的两把宝剑:中断上下文的切换(保存现场和恢复现场).进程上下文的切换 2.linux内核源代码简介 arch/x86目录下的代码是重点关注的 init目录:内核启动相关的代码基本都在init目录下

Linux内核配置浅析

1.Linux Kernel Kconfig系统的基本结构 Linux内核的配置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1>.Makefile:分布在 Linux 内核源代码根目录及各层目录中,定义 Linux 内核的编译规则: 2>.Kconfig:分布在 Linux 内核源代码根目录及各层目录中,给用户提供配置选择的功能: 3>..config:保存了配置选项结果: 4>.配置工具:包括配置命令解释器(对配置脚本中使用的配置命令进行解释)和配置用户界面(提供基于字符界面.基于 Ncurs

国产操作系统剽窃Linux内核可耻!

10月28日,新浪科技发表文章,题为"国产操作系统迎来利好:部委机构正大量采购",读后有感. 现在,国家进入法制时代.政府采购"国产操作系统",似乎成为一种"风气".但是,我们大家知道,"软件产品"需要花钱采购的,必定归属于私有软件. 纵观"国内操作系统",它们都是Linux内核的衍生物.但是,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为什么都不敢说出"基于Linux"的事实?这不是诚实经营的行为,会把政府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