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敏捷组织中PMO的角色

所谓的“敏捷组织”其实并没有标准的模式,而且PMO(项目管理办公室)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角色定义。有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公司在选择“敏捷”或者“瀑布”的开发流程时只能做二元互斥的选择,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公司会试着让他们的业务和项目严格遵循这种模式到一种极致的状态。而正确的解决办法应当是让开放方式去适应业务需要,并且很多时候,两种开发方式应当兼而有之。一般来说,任何PMO都有责任去最大化组织内部项目组合的投资回报率,他们通过以下方式去达成:

  通过选择对业务可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一揽子项目,从而促进项目组合的管理过程。这种情况下,PMO扮演了辅助(facilitation)的角色——而商业赞助商则是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真正决策者。

  作为一个管理和汇报项目进度的焦点,PMO有职责去核实所有项目是否都在达成目标的正轨上运行。这个角色的重点是经常跟踪项目成本和计划的目标。

  规范并贯彻项目管理的流程,从而确保项目得到妥善管理并且切实符合公司的业务目标。

  总的来说,当一个组织向敏捷化做出方向性改变时,PMO的角色(如果存在PMO)也需要进行如下改变:

  项目组合的管理过程将变得更加动态,而且业务机构可能会取代PMO,在管理过程中发挥更直接的作用。

  PMO会继续发挥在汇报项目进展时,担当对数据进行修缮巩固(Consolidating)的角色,但这个角色完全可以被合适的项目管理工具所取代,从而使项目团队可以跟踪和报告自身项目的进展。同时,整个管理重心也很可能会从对成本和时间的管理转向更注重提供切实的业务价值。

  PMO不再像从前一样那么注重成为“过程的强制执行者”,而更像是扮演顾问支持的角色,确保整个过程支持团队发挥最大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的IT组织都敏捷化了。敏捷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仅是开发部门,而且还包括其它的部门,例如HR、财务以及PMO等。组织敏捷带来了一些影响,例如业务单元有偏差、项目组合规划不满足敏捷的步调,以及项目管理办公室不知道如何支持敏捷团队。在大多数组织中,PMO是一个控制体。它指导项目团队的规范、模板以及流程。

  一个经典的PMO突然必须处理敏捷项目时都会表现相同的方式。他们会解释PO或者Scrum需要准备每个月的项目计划。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在企业工具中填写他们的项目计划,基准线是现在,并且项目可以很详尽地被管理。当PO或者SM解释说他们没有项目计划,但他们有优先级的产品待办列表,PMO会温柔但很坚定地要求他们将其转化成甘特图。在下个月的项目计划中,PO会显示甘特图,并且慢慢地会改变他的行为。

  在敏捷社区中很多人都会说在敏捷和精益的环境中没有PMO的角色,因为PMO的整体概念与敏捷不一致。整个想法是基于陈规的PMO角色, 即PMO在选择与管理项目和项目集的执行上,主要与控制和执行严格的瀑布式策略有关。他提到,在敏捷环境中,PMO更倾向是顾问与咨询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控制角色。

  项目中提供项目方向变化的主要职责更多地在产品负责人所代表的业务这边,并且他们与业务这边有更加紧密地耦合,更加重视提供业务价值,而非简单地管理项目成本和进度。在敏捷组织中,PMO需要遵循如下措施:

  1、要求PO为主要的项目驱动人员——对该项目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是否有计划发布的最小范围?

  2、要求PO为产品代办事项负责——产品代办事项是否健康,是否做过估算,是否有优先级?

3、提供PO敏捷发布计划(Release Plannin

g)工具——PO应该能够根据产品代办事项绘制发布的燃起图。PMO能够在敏捷计划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会给他(以及项目计划)对该项目评估的一个很好的预览,一个迭代接一个地迭代,并且促进敏捷式的思考,发布产品增量直到实现足够的商业价值。

时间: 2024-10-24 07:58:10

浅谈敏捷组织中PMO的角色的相关文章

【项目管理】敏捷组织中PMO应遵循的准则

敏捷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仅是开发部门,而且还包括其它的部门,例如HR.财务以及PMO等.在大多数组织中,PMO是一个控制体.它指导项目团队的规范.模板以及流程.目前,大多数的IT组织都敏捷化了. Nick Oostvogels,SkyCoach公司的项目经理及敏捷教练,最近发表了敏捷组织中PMO的新角色的文章.Nick说,组织敏捷带来了一些影响,例如业务单元有偏差.项目组合规划不满足敏捷的步调,以及项目管理办公室不知道如何支持敏捷团队. 一个经典的PMO突然必须处理敏捷项目时都会表现相同的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四)----在完整恢复模式下日志的角色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四)----在完整恢复模式下日志的角色 本篇文章是系列文章中的第四篇,也是最后一篇,本篇文章需要前三篇的文章知识作为基础,前三篇的文章地址如下: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一)----事务日志的物理和逻辑构架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二)----事务日志在修改数据时的角色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三)----在简单恢复模式下日志的角色 简介 生产环境下的数据是如果可以写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话,我想这个资产所占的数额一定不会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二)----事务日志在修改数据时的角色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二)----事务日志在修改数据时的角色 本篇文章是系列文章中的第二篇,以防你还没有看过第一篇.上一篇的文章地址如下: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一)----事务日志的物理和逻辑构架 简介 每一个SQL Server的数据库都会按照其修改数据(insert,update,delete)的顺序将对应的日志记录到日志文件.SQL Server使用了Write-Ahead logging技术来保证了事务日志的原子性和持久性.而这项技术不仅仅保证了ACID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三)----在简单恢复模式下日志的角色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三)----在简单恢复模式下日志的角色 本篇文章是系列文章中的第三篇,前两篇的地址如下: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一)----事务日志的物理和逻辑构架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二)----事务日志在修改数据时的角色 简介 在简单恢复模式下,日志文件的作用仅仅是保证了SQL Server事务的ACID属性.并不承担具体的恢复数据的角色.正如”简单”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一样,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仅仅是依赖于手动备份和恢复.在开始文章之前,首先

浅谈敏捷软件开发与传统软件开发

本文将介绍传统软件开发与敏捷软件开发,并简单分析二者的优缺. 首先我查阅相关资料大致了解了下为什么会爆发"软件危机"和什么是"软件危机".由于在早期的软件开发活动中有明显的个体化特征,开发流程不规范,人们没有将软件与程序加以详细的区别,对程序之外的数据和相关文档资料没有给予重视,对编写程序之外的软件活动也没有给予重视,因此出现了"软件危机"."软件危机"的特点有:开发成本急剧上升.不能按时交付软件.软件难以维护.无法保证软件质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一)----事务日志的物理和逻辑构架

浅谈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一)----事务日志的物理和逻辑构架 简介 SQL Server中的事务日志无疑是SQL Server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SQL SERVER利用事务日志来确保持久性(Durability)和事务回滚(Rollback).从而还部分确保了事务的ACID属性.在SQL Server崩溃时,DBA还可以通过事务日志将数据恢复到指定的时间点.当SQL Server运转良好时,多了解一些事务日志的原理和概念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一旦SQL SERVER发生崩

浅谈二维中的树状数组与线段树

一般来说,树状数组可以实现的东西线段树均可胜任,实际应用中也是如此.但是在二维中,线段树的操作变得太过复杂,更新子矩阵时第一维的lazy标记更是麻烦到不行. 但是树状数组在某些询问中又无法胜任,如最值等不符合区间减法的询问.此时就需要根据线段树与树状数组的优缺点来选择了. 做一下基本操作的对比,如下图. 因为线段树为自上向下更新,从而可以使用lazy标记使得矩阵的更新变的高校起来,几个不足就是代码长,代码长和代码长. 对于将将矩阵内元素变为某个值,因为树状数组自下向上更新,且要满足区间加法等限制

转: 浅谈C/C++中的指针和数组(二)

转自: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archive/2011/11/09/2242419.html 浅谈C/C++中的指针和数组(二) 前面已经讨论了指针和数组的一些区别,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指针和数组是等同的,下面讨论一下什么时候指针和数组是相同的. C语言标准对此作了说明: 规则1:表达式中的数组名被编译器当做一个指向该数组第一个元素的指针: 注:下面几种情况例外 1)数组名作为sizeof的操作数 2)使用&取数组的地址 规则2:下标总是与指针的偏移量

转:浅谈C/C++中的指针和数组(一)

转自: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archive/2011/11/09/2242138.html 浅谈C/C++中的指针和数组(一) 指针是C/C++的精华,而指针和数组又是一对欢喜冤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的区分指针和数组,对于刚毕业的计算机系的本科生很少有人能够熟练掌握指针以及数组的用法和区别.造成这种原因可能跟现在大学教学以及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C或者C++教程有关,这些教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在很多关键性的地方却避而不谈或者根本阐述不清楚,甚至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