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家公司的最高目标--IT审计、数据分析、稽核管理实务计划

算算已经这家公司入司3年了。怎么着也得知道自己在这家公司的定位与最终目标,这个问题也考虑了许久,也掺杂了行业的现状和趋势,拟了这个计划,达到目标了就功成身退,换公司,为了家庭,也为了内心渴望的一些东西。

1、眼下部门内部能接下我IT审计这块知识体系的没有其他人。没有这个岗位的替换机制,这块真是大大的不妙。而现在行业也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不说大数据处理那种有些高不可攀,仅仅眼下的数据膨胀带来的数据安全、数据背后的业务特征,也是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块内容。想做到风险预防,需要业务知识,也需要数据的趋势演化指明的特征;想做到已发生的事故挖掘,数据上的蛛丝马迹也是要追的。

  有句话很经典:不是你的系统牢不可破,而是你没有被盯上。一旦你的价值风靡全行业,你的相关系统就时刻在危机中。

  所以,IT审计这块,我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的把IT流程中重大风险检查到,提醒到,做好沟通,不求将IT审计实现到逢需求分析必参与,至少做到IT部门感觉有棘手或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主动找到这个岗位去咨询沟通,意识到位是上上策。如果能为行业监管带来点引发点,更是上佳 :)

  细节就是:具体项目上:今年完成项目开发与变更专项、明年完成业务可持续性专项、完成核心系统性能评估专项。

       非项目沟通:形成微信群、UC群或其它据点,定期发布我司或行业内安全焦点,尤其提醒各机构为何做好平时IT信息安全自查(这里直接教他们怎么做好显然有些急躁了,能意识上重视,我已经大功告成了,人撤了也毫无影响)

       非项目渗透测试:日常随机根据行业或者IT安全界新风险,进行公司内外网安全检测,前提是万万不能影响业务。

2、CAAT,计算机辅助审计,我们公司主要是体现在用特定授权的账号,写sql直接到既定数据库中跑数据进行分析。实际上我一直把这块作为紧密联系业务的重大部分,其重要性和可行性甚至高于IT审计本身。

  正如上述,行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给业务带来的发展、风险回避都是很重要的影响。这块,像我们这个行业,必须每家有这种人呆在稽核部或者风险合规部。

  这块前期我已经着手开始部署部门内部的基础力量,教他们先学sql,搞定oracle数据库查询。然后业务要全,要通,业务越熟悉,到后面的分析越精准有效。这种价值根本无法体现在普通财务稽核人员身上。举例说明,客户实际上利用同一笔资金一直在循环贷款,空手套白狼,这种事情除非运营部门专门腾手统计这种数据,否则无论运营部、还是稽核部,用手工去逐笔翻系统、查数据、比对同一客户多笔业务带来的贷款、是先业务后贷款后结束业务,还是先业务后贷款再业务等等,用sql写脚本,跑起来,欢畅的很。

  这一块,在目前公司里面,我只是做到了日常稽核过程中的异常类风险数据挖掘,且有待补充,还未形成独立的一套完整体系,只是每次稽核现场前,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我想做到的最高目标是:继续紧跟业务,搭建起一整套基于业务风险的脚本库,从异常类、到趋势类、到最终我的上一任老师没实现的想法,直接进行有效的非现场稽核(当然,这个最终想法在眼下的公司,精力等各方面影响,实现的概率很低,能做到完善的异常提示、趋势提示已经是我的理想状态了)。

  细节就是:具体风险脚本,既有的则每条重新梳理、归类;缺失的,或者由于新业务带来的新风险监测需求,新写,新加。

        平时与业务口、后援口沟通,为他们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咨询服务,稽核的核心是实现保障业务顺畅发展,而不是挑刺,让稽核尽量融入业务流程中,同时也能很好的接触学习到最新的业务细节,有利于新风险的挖掘与回避提醒。

3、稽核管理。

  稽核>=查账。眼下全国经济转型、各种改革,我们行业、公司也不例外。稽核作为非直接增值部门,能创造的业绩必然不会从老套路中出现闪光点。而且与具体的公司所处内控环境、风险接受环境、业务需求环境、高层管理环境、监管环境都有很大关系。

  要做好稽核,不只是学会查账,还有业务知识与公司对业务目标的理解等等都要掌握。公司以业务盈利为目标,跟不上业务,谈何稽核提建议。我要做到的就是将下面几点灌输到我能影响到的各个稽核人员身上。

  【1】稽核人员要做的就是必须掌握基础业务知识,越详细越好,越融入业务越好。这样有两个好处。既能知己知彼完成稽核工作,又能为业务人员带来稽核的接受弹性,避免业务人员抵触稽核工作,抵触内控工作。

  【2】稽核人员要做到得第二条就是真正的稽核理念。稽核人员如果以稽核角度出发,就全输了,正确角度是以业务角度出发,哪里合适不合适,哪里需要弹性处理,哪里是刚性监管要求,什么是风险最低接受程度,哪种尺度或类型的风险可以不加以改善等等。

  【3】稽核人员要做到得第三条就是如何对机构业务人员宣导稽核与内控,让其接受稽核、内控。太多人走入了误区,甚至包括高高在上的总部稽核人员。这个误区就是,只有在出现稽核工作的时候才跟目标人员沟通稽核如何如何,内控如何如何。基于稽核任务去沟通,本身已经被人先划了警戒线。正确的是平时多接触,多了解,多以稽核的身份去提供咨询服务,去帮助其完成日常业务目标。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有些困难,因为现在的社会浮躁、节奏急凑、短期价值追求度高,都是社会人,肯定也影响到公司内部方方面面,所以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日常事物需要去处理,忽略日常的关注是必然的。但是为了自身的最终发展,自身职责的最终目标,为了公司整体稽核形象,个人的工作临时完不成,我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反而,另一个极端则是,都从自身工作出发,简单执行if...then...语句(if 与我无关 then get out),整个部门想发展起来,只有累死一两个负责任的人,才能撑住整体形象,或者干脆集体倒台,都混着。。。。部门也没形象了,公司内控也倒半边天,至于个人发展。。。似乎不怎么受影响,这家不行了,跳了呗。

  【4】除了指导各机构上述注意点之外,还需做到时刻以公司整体业务发展角度去看现状,看总分机构之间信息沟通如何,看身在总部的自己能为机构多做点什么。

  【5】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看你的领导目前站在哪种角度上在看什么问题,说的直白点,领导需要什么战绩你得多少明白点,然后你的任务就是帮他(她)实现,无论你身居何位,你相对你的领导,你就是兵,理解并实现你领导的想法、甚至给领导带来惊喜就是最好的兵。

  前途漫漫啊。。。。

综述,能做到上述三点,我就对得起领导的赏识,也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发展了。发出来,也给大家一个提醒,稽核条线的人,并非与业务毫无关系,做好了,同样是公司的关键业务影响因素,共勉中。

时间: 2024-10-05 14:52:28

我在这家公司的最高目标--IT审计、数据分析、稽核管理实务计划的相关文章

4星|《OKR工作法》:关注公司的真正目标,以周为单位做计划和考核

本书篇幅比较小,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主要内容讲OKR工作法的基本概念,然后用一个虚拟的创业公司的创业故事来演示实施OKR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OKR给创业带来的好处. OKR工作法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背后的思路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公司的真正目标:以周为单位做计划和考核.基本方法我总结是下面几条: 1:制定关键目标及考核结果: 2:列出一周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未来四周的计划: 3:每周开两个例会,周一讨论计划,周五讨论计划完成的情况. 总体评价4星. 下面是书中的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

创业公司笔记1 为何选择这家公司?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5e9c370102vscg.html 打算写个创业公司笔记系列,不分享琐事,只记录我认为的干货. 公司是做高端皮具护理O2O创业公司,通过线上导流,在文章简称为Bao 注:线上导流是互联网的初级用. 为何选择这家公司? 一 定位 从大环境上来说,商业从机会导向转向了战略导向,90年代的公司什么都做,像万科,据说有一万个科目,后来才做减法,专注与商业房地.战略就是选择,放弃,和与众不同,就是差异化,战略依赖于所拥有的核心

迈克尔·戴尔亲自点赞的这家公司,正在用全新的方式来养活我们这颗星球

不久前结束的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大会上,我们见证了众多新产品发布.不过有一个小细节您可能没有注意,那就是戴尔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在开场演讲中,把一家农业公司作为头号案例向大家介绍. 这家农业公司是什么来头?小编先摆一组数字. 与商业农田种植的农作物相比 这家农业公司可以-- 提高产量390倍 减少用水95% 农药使用0% 土壤使用0% 我们看科幻电影时,经常会看到宇宙飞船里的种植温室,通过提供土壤.人造光源和空气来实现作物生长.如今,这个看似在太空中获取蔬菜的权宜之计已经成为现实,

Gartner和IDC都说这家公司好!

有一家公司被Gartner称为成长最快速的BPMS厂商,被IDC称为破坏性创新者… IDC及Gartner均称K2为成长最快速的商务流程管理套装平台(BPMS)厂商.IDC称K2为“破坏性创新者,在关键领域超越其竞争者,像是它的用户接口设计能力以及它处理数据实体的方式”.Gartner的报告中赞扬K2的可视化建模工具和善用微软技术的强劲力道. 如果你还不认识它,请从这里开始了解它的<过去 现在 将来>.本文内容来自Koh Weng Him(K2亚太区SVP) 自我介绍 2014年全球有4 个区

为了iPhone8这家公司豁出去了?投资一万亿生产OLED显示屏

消息人士证实,夏普将向郑州的富士康投资1万亿日元(约608亿人民币)建OLED屏幕生产线.而郑州的富士康工厂就是主要替苹果做代工的. 说起苹果的OLED供应商可谓是一波三折,先是传出,在小型 OLED 显示屏中,只有 Samsung 及 LG 具备供货能力,iPhone 8 在选择 OLED 显示屏中,只可以在Samsung 及 LG 中筛选,而生产力这个重点上,前者有更大的优势,因此选择的可能性更大. 而在一个多月前, 据日本Nikkei网站报道,从最新的来自供应链的消息了解到,夏普计划投资8

公司员工不需要监控,只需要管理

很多企业老板都知道,公司有些员工上班都会利用很多空余时间做自己的事,但是无从监管,于是心里想要通过给员工安装电脑监控软件,进行管理他们的上网行为. 但是,老板也要考虑员工的感受,会有这样的顾虑:我安装这样的软件,员工就会觉得我是监控他们,感觉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我的员工不需要监控啊,他们工作我都挺满意的啊--没错,确实,每个企业的员工都不需要监控,他们需要的只是需要企业的管理,从而提升岗位价值,提高工作能力. 您的员工或许你觉得优秀了,但是从企业出发,你希望他们更加的用心为企业工作,为自己打拼:因

专访黄勇:Java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仍是主流(把老板当情人,把同事当小孩,把客户当病人)

url:http://www.csdn.net/article/2015-09-06/2825621 2015-09-06 13:18 摘要:本文采访了现任阿里巴巴公司系统架构师黄勇,从事近十年的JavaEE应用开发工作.采访内容包含了技术人生.IT职场.程序员.Java Web框架.研发管理.敏捷开发.开源等问题,希望你在技术这条路上不孤单. [编者按] 一个普通的技术人讲述不平凡的技术人生路.黄勇,在工作十年后,写了一本书:<架构探险——从零开始写Java Web框架>,这本书是给他十年技

迷信“需求至上”,是一个创业陷阱

来看一篇创业者的文章.作者 Marc Kuo 是一家名叫 Routific 的初创快递公司创始人,Routific 跟通常意义上的快递公司不同,它不追求"快",而是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最优路线"的服务.Marc Kuo 提出的观点非常有趣,他提出,创业者在创立一家公司前对于"需求至上"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迷信,为什么一定要以需求为导向?能不能忘掉类似 Uber 这种按需服务的模式,反其道而行,另辟蹊径? 各位仍然抱着"需要至上"的&

一位10年Java工作经验的架构师聊Java和工作经验

从事近十年的 JavaEE 应用开发工作,现任阿里巴巴公司系统架构师.对分布式服务架构与大数据技术有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 B/S 架构开发经验与项目实战经验,擅长敏捷开发模式.国内开源软件推动者之一,Smart Framework 开源框架创始人.热爱技术交流,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著有<架构探险——从零开始写Java Web框架>一书. 我的十年技术之路 和大家介绍下我目前所从事的工作. 我目前从事分布式服务架构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在阿里的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我们整个系统架构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