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自主芯片?手机厂商先掂掂自身份量

在历经硬件“核战争”、价格战、个性战等惨烈竞争之后,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将目光重新聚焦于根本——芯片。这并不是表现在哪家芯片厂商更强——比如高通、联发科谁更胜一筹,而是体现在手机厂商对自主芯片研发的态度及投入的力度。

从全球范围来看,混得风生水起的手机厂商几乎都有自主芯片,如苹果、三星、华为等。而正在快速崛起的手机厂商,也在自主芯片领域进行布局。但对于大部分手机厂商来说,在自主芯片领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玩转自主芯片?先掂掂自己的份量再说吧!

苹果三星华为受益自主芯片 可惜无法复制

要知道在自主芯片领域,最牛的非苹果莫属。从2007年发布的iPhone一代,到现在的iPhone 6系列,一直搭载的都是苹果自主研发的芯片。而且通过规模巨大的海量订单,苹果将芯片厂商玩的团团转,就连三星也被苹果摆了一道——苹果自去年以来,将大部分芯片订单从三星转移到台积电等厂商,对三星芯片业务造成一定打击。可以说,苹果是自主芯片领域的“大牛”,无人能挡其势。

而三星则注重双管齐下,一方面使用着高通旗下的芯片,一方面又积极推出自家芯片。甚至多款旗舰机型也分为两个版本——高通骁龙芯片版和三星自家的Exynos芯片版,这让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表现的游刃有余,牢牢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交椅。虽然现在三星智能手机销量下滑,纯属战略出现偏差,是三星“作死”,与芯片策略没有直接关系。

华为一向具有全球化视野,很早以前就推出海思系列芯片。虽然饱受兼容性差、发热量大等诟病,但最终坚持下来,并凭借海思麒麟920等芯片在自有品牌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而就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华为还将发布自主研发的64位芯片,虽然还不完美,但对于整个国产芯片业来说无疑是一种突破。不过,也正因为有这些凭借自主芯片混得如鱼得水的手机厂商做例子,其他厂商当然想在自主芯片上发力。可惜,这套模式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短时间是无法复制的。毕竟这几家企业早就在自主芯片领域耕耘多年,奠定了研发基础和一整套策略,甚至为后来者制定出多重障碍,比如在专利层面就遥遥领先对手。

小米野心勃勃 发力自主芯片

当然,这个市场从不缺乏的就是挑战者。这几年愈发火爆的小米就开始多角度出击,在硬件、内容等方面不断做出调整。自主芯片这极具潜力的市场,自然也被小米所觊觎。虽然小米在研发实力、经验和底蕴上逊于苹果、华为和三星,但其总是能够出其不意,此次就是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发力自主芯片。在11月初,小米以1.03亿元的价格获得联芯科技开发并拥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许可授权,就此一步迈入自主芯片领域。

现在还很难说小米发力自主芯片,会给未来的芯片市场有多大影响。但从规模上来看,小米在自主芯片领域依然只是一个“新丁”,尚未对市场造成多大影响。但谁都不能忽视小米,谁也不知道小米下一步会有怎样的“怪招”。一旦让小米从容在自主芯片领域布局,小米就能够完成自给自足,布局对其他手机厂商来说是一种打击,就连现在小手机的芯片提供商,也得“喷血三尺”。

合作方为王道 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 

如今据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全球77%的手机,自主芯片占有率却不到3%。为了进口芯片,中国每年付出的代价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自主芯片能够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形成一股风潮,不仅能摆脱国际芯片厂商对自家的钳制,甚至还能更进一步,为全球其他手机厂商提供芯片,赚取大量外汇并提升品牌价值。不过,实事求是地讲,自主芯片虽然是一块极美味的蛋糕,但并不是谁都能吃下去的。

目前国产手机出货量很大,但除了小米、联想、华为等巨头厂商以外,其他都只是中小型,乃至白牌厂商。这就导致为了生存,价格战仍然是抢占市场份额最有力的武器。但同时,价格战也是一把双刃剑,极大地压缩了手机厂商的利润。在利润极低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手机厂商并没有充裕资金投入到研发自主芯片上。

而且这还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毕竟技术、专利等壁垒并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绝大多数手机厂商与芯片提供商合作才是王道。当然,这种合作未来或许并不是纯粹以买卖、交易的形势出现,而是双方更进一步,交换专利、技术等,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发展。能实现共赢,那自然是极好的。(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处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时间: 2024-12-24 12:52:47

研发自主芯片?手机厂商先掂掂自身份量的相关文章

神逆转:手机厂商成芯片厂商“老大”

以往,形容一家手机厂商的强势,往往强调其能整合上下游资源,研发高性价比手机.在这个过程中,为维持自身优势,争夺有限资源,手机厂商往往和上游新品尝试保持良好关系,因为后者掌管着前者的"命脉".但现在却来了神逆转,手机厂商反而凌驾于芯片厂商之上,扼住后者的咽喉. 联发科.高通遭遇不同困境,不仅要看手机厂商脸色行事,甚至自身定制下的发展战略都被手机厂商打乱.手机厂商成为芯片厂商"老大"的背后,门道实在太多了.而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利益冲突的背后,是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太过激

当“分”跑不动 手机厂商还能说什么

这几天,如火如荼的MWC 2016大展正在巴塞罗那召开,全世界的数码.通讯及智能设备厂商均瞄准了这一世界性宣传窗口,不遗余力地向外界推送和传播它们的新技术.新产品. 中国厂商是这里面最为明显的代表厂商. 这是因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用户市场基数,同时在生产和制造方面,中国也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供应链与生产制造基地.因此对各大参赛厂商来说,通过MWC 2016大展这一世界性窗口发布它们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举动,无疑会使得其在聚焦媒体关注和公关导向方面更为有利.于是,不同参赛厂商纷纷祭出的拼硬件.比跑分

没有全面屏的小手机厂商,怎么活?

虽然对于全面屏的认定在业内还有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全面屏热潮已经全面袭来.哪怕现在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名不副实,有刘海.有额头.有下巴--但最起码全面屏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是未来发展方向.而在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向全面屏扎堆,消费者也对全面屏手机翘首以待的时候,其实整个行业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手机行业核心竞争标准急剧提升. 原本手机行业的准入门槛和竞争标准还算是比较低,只要有一定资金,从机身到芯片,从设计到系统,统统都能解决.但全面屏的出现,却将门槛和标准提升了N个难度.这一变化的影响可能超

为什么说锤子这样第三阵营手机厂商难过寒冬?

随着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目前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呈现出"国货已自强"的态势.但就算国产手机已经在国内横行无忌,还是得分为三六九等.市场调研公司赛诺Sino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TOP20报告>显示,以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等为代表的是一线厂商,在今年上半年处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销量Top10的位置.而联想.中兴.360等则位于Top11-20的位置,属于第二阵营.至于其他的,只能是划分到第三阵营中. 这部分在销量统计中被划分到"其他&qu

响铃:主打拍照的手机厂商们,换机时代能否自救?

近日微博上有网友放出了一支视频,视频中的美图手机新品M6具备了一项特别奇葩的功能:宠物美颜!如今手机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洋品牌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国产手机正尝试深挖细分市场需求,寻找错位竞争机会.但随着各式各样的拍照手机不断出炉,拍照功能是否真的能担当"拯救"国产手机品牌的重任?主打拍照的手机厂商们还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不妨聊聊. 拍照大比拼,各有奇招 从"中华酷联"到"花旗小妹",国产手机品牌座次轮番变换,他们也使出浑身解数抢食市场,从比拼屏幕

补贴大减 手机厂商变道电商能否求生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迅猛,众多传统手机厂商.互联网"新贵".白牌厂商等的努力让这个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又让其处于非常混乱的处境.看似已经形成一定规则,但稍有风吹草动,就能重写整个规则.近段时间以来,运营商大幅调低终端设备补贴,就让众多手机厂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为了寻找生存契机,手机厂商一边不断发布新品,一边寻找销售新渠道.在线下实体店和运营商渠道几乎都被堵死,且再开辟难度颇大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电商渠道.的确,电商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手机厂商的销售压

手机厂商为何争相啃智能手环这块“鸡肋”

就像近两日全国各地持续不下的高温一样,一夜之间,智能手环也密集爆发,各个手机厂商争相"下蛋",早前,oppo与百度dulife云联手推出O-band手环,紧接着,华为推出了相当于复杂版蓝牙耳机的荣耀手环,前两日,米4诞生之际顺便生下了相当于手机配件的小米手环.今天中兴也推出自家的蓝牙手环.姗姗来迟的魅族手环将在9月露面,乍看手环市场"很忙",殊不知今日的"香饽饽"忙着成为明日"鸡肋". 智能手环"鸡肋"体现

从15亿美元到2亿美元 为什么豌豆荚今天不好卖了?(太有情怀而没有依附巨头,被手机厂商抢走了蛋糕)

罗超 摘要: 豌豆荚被阿里收购后与UC整合在所难免,王俊煜的选择是向俞永福汇报,还是出走再创业? 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 今天,多家媒体爆料,阿里巴巴已正式收购豌豆荚,收购价格未知,确切消息将在7月初公布,而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对此的回应是“我并未听说”.在笔者看来,豌豆荚这次被收购应该是板上钉钉了,豌豆荚再不嫁就真嫁不出去了. 豌豆荚曾经选择了“不卖” 这不是第一次传出阿里巴巴要收购豌豆荚的消息,2013年阿里就有意向要收购豌豆荚,那一年百度以19亿美金的天价收购91无线,UC以大约1亿美元的价格收

手机厂商如何优化应用市场生态环境

应用市场作为重要的流量入口,可谓兵家必争之地.现如今应用分发市场有两大梯队,一个是提供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互联网系;另一个是随机内置应用市场的手机厂商系.从整体实力看,百度腾讯360的互联网梯队因为布局早且拥有庞大的流量支持,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 但互联网系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原因自然是因为手机厂商具备掌控硬件的优势.手机厂商完全可利用这种优势对存在竞争关系的互联网系应用商店进行围追堵截.而且,伴随着手机出货量迅速增长,手机厂商系应用市场的整体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对互联网系的威胁更大了. 不过手机厂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