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做时间的朋友

大家好,新年伊始,欢迎来到 持续生长

我是强子

前几天的跨年夜,我看了罗振宇老师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虽然如同之前一样,每次罗胖老师出来做一次演讲,就会招来一堆人骂,今年也不例外。

只不过骂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应该是被同化的人越来越多了吧。

罗胖曾许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今年是第五场,也是倒数第十六场。 这跟养孩子一样,往出想一天一天的挺费劲,但回过头来看倒也觉得挺快,这不一晃就已经第五年了。

今年跨年演讲的主题是——基本盘

主要是在提醒大家:我们不要再去看那些一惊一乍的标题,人云亦云的情绪,而是更应该转过头,看手中的资源,脚下的道路。只有基于基本盘,才能看清我们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这个全社会都开始焦虑的时代,这句话传递的思想我个人觉得挺认同、也挺及时的。跨年演讲长达四个多小时,全程脱稿不打绊、不重复,罗胖老师的演讲功夫是真心了得。

下面分享几个我在跨年会上捕捉到的信息点,虽然角度是从自身出发而来,但我同样希望能给你带来点启发。

01

专注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贝聿铭先生的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专注」。

你应该也发现了,现在的社会到处充满了一惊一乍,人云亦云,本来你过得还算不错,但稍微不慎就被情绪化变得焦虑了。

而焦虑呢又并不能帮你解决实际困惑,也不能让你获得成功,算是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坏东西吧。所以没事别总盯着别人自己却焦虑,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转过头,看自己手中的资源,脚下的道路,找自己的方向。

着什么急,焦什么虑,干自己的事就是了。

02

 靠谱 

什么叫「做事的人」?

「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不是键盘侠。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曾国藩曾讲过一个故事。

农村里,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俩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谁也过不去。

为什么不让呢?

因为俩人都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谁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里,沾一脚泥。

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想上去劝,咋劝呢?谁也不服气啊,弄不好就会招来两者同时围攻。

那曾国藩的故事里,这个旁观者是怎么做的呢?

他走上前去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会儿,你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

你看,有时候处理问题无需直面解决,你只要换个角度来考虑,只要你的身份稍稍转换一下。

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把自己也放进去,是不是一个看似无解的事,就有了答案?

曾国藩管这种方法就叫:躬身入局

躬身入局的人,才往往是「做事的人」。 法国作家加缪曾经说过: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03

 机会 

什么是好的时代?

好时代,就是走在街上,我们不敢小瞧任何一个人。

曾鸣教授说:“容易赚的钱肯定是没了,往后大家都得做更辛苦的事。” 中国经济当今来到了一个节点,从一个模式要转换到另一个模式了,他称之为:从电梯模式切换为攀岩模式

2019 年风靡一时的电影《徒手攀岩》跟我们说:徒手攀岩的过程不是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

什么意思呢?

所谓电梯指的就是,那些稳定的、确切的通道。过去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只要搭上电梯,就能往上走,而且非常确定: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学历越高,就越能进好单位;进了好单位,就肯定比卖口红的挣钱多。

今年这话,你在李佳琦面前再说说试试?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小地方来到大地方,很少有谁一步到位。但是每走一步,这个社会都能给我们提供落脚点和抓手——就像攀岩的岩壁上充满了抓手和歇脚的地方。

以前只能靠好好读书,上个好大学,出来进个好单位,人生才能好过,但现在早都不是这么回事了。

读书只是为了人生基础设施而建设,是为了多些选择多条出路罢了,早已不再是寒门弟子的唯一出路,好多没上过大学甚至没上过学的人也能过的挺好。 当然说这个并不是什么「教育无用论」,而是我想让大家明白新时代的真正现实是什么样的。

下面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杀猪的。

不认识也很正常,因为他上一次火还是 16 年前。

媒体上称他为:北大屠夫,陆步轩。

媒体报道他,就是因为大家惊讶地发现,一个北大中文系的高才生,居然沦落到卖猪肉。

这个是真的,我曾经去过他的猪肉店,因为他刚好在西安。

我们可以回到当时的情景。

对于这个人的处境最善意的理解也就是:行行都一样,不分高低贵贱。

你是不是觉得,一个卖猪肉的,也就只能那样了。

但是这两年,他又火了。

因为他卖猪肉干大了,成了一名卖猪肉的企业家。根据媒体报道,2018 年他们公司,销售收入有 18 个亿。

你看他前半辈子,从边远的农村,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在当年就算是坐上电梯了吧?不好使啊。

没找着合适的工作。就耗着么?没有啊。

从电梯里出来,哪怕上菜市场卖肉,也有机会。

这就是最后一站了吗?也不是。

还可以继续往前走,把卖肉的摊子发展成为一个正规的企业。

当上企业家,就可以享受了吗?还是没有啊。

你知道他现在在干什么吗?在抖音上当网红呢,跟现在的年轻人聊聊猪肉,聊聊人生,发一条短视频就有好几十万人点赞。

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陆步轩的故事在中国都非常常见。

当然这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北大毕业的,我们熟知的很多有所成就的名人有太多是名校毕业,也有很多连大学都没有上过,这就是现实。

一个人的一生,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标签、一部直达的电梯就能解释的,复杂得很呢。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你都不能说自己没有机会。

这就是我们中国社会复杂性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抓手。

什么是好的时代?好时代就是走在街上,我们不敢小瞧任何一个人。

04

 一点点 

如何苟且红利?

如果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

所以同样都在做事,但你只要稍微比他们往前一点点,你就能享受到的那个红利,就是苟且红利。

我们稍有成就的人,可以扪心自问,我们的那些成就真的是因为天赋异禀么?

并不是,能看得清本质的人当然不会吹嘘真的是自己有多牛逼,他们往往会说是运气、会说是因为自己在某些时刻,比别人稍微认真了一点罢了。

确实在攀岩时代的中国,只要比周边人认真一丢丢,这就足够了。因为别人的苟且,会成就我们的努力。

所以苟且红利准确来说,应该是不苟且红利。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05

 力不到,不为财 

钱从哪里来?

金融学家香帅老师和她的调研团队工作了一整年,考察了十几座城市,收集了 3 亿条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 368 座城市、2900 个区县、十几亿人口,最终形成了《中国财富报告》。

而这个报告回答了一个问题: 钱从哪里来

先来看一个数字:73%。

这个数是 2018 年,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有 73% 来自于劳动所得。

这与传说中的 “二八定律” (世界上 80% 的财富掌握在 20% 的人手里,而另外 20% 的财富则为剩余 80% 的人所共享)其实是不谋而合的,只是市面上流传更火、大家更关注的是如何努力让自己成为二八定律里的「二」。

但说句实话,你、我,还有我们周围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那 80% 的人,不是说我们没机会成为那 20% 的富人,是因为这个概率实在太小。

与其花心思花精力成天想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那 20% 的人,真不如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然后踏踏实实在普通人群里做个优秀者,然后再想着往 20% 里面靠近。

这不是中国自己的现象,即使在美国最顶级的富人当中,劳动收入也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钱生钱,其实是少数,人挣钱,才是多数;闭着眼睛挣的钱,其实是少数,睁着眼睛要花力气挣的钱,才是多数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有钱,大家都得下地干活。「力不到,不为财」,只有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这才是个人财富的基本盘。

06

 节点 

做一个「节点」

刘润老师说过,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有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你自己的本事。


第二,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


而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随着中国开始进入万元美金社会、以及人工智能普及化的影响,中国人的财富状态,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概括起来就是:人和人的连接,正在决定社会财富的创造、分配和转移。

所以做不了中间那颗最闪耀的星,我们同样可以选做一个「节点」,用人连接人,用人点亮人,我们同样也能发光发热发散价值。

07

 想赢 

世界上有两种人 。

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纳西姆·塔勒布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想赢,一种想赢得辩论。

你、我又是哪一种。

愿大家都能学会专注脚踏实地、甘愿做一个节点,敏于抓住机会、努力比别人优秀一点点、成为一个真正靠谱想赢的人。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点用,希望可以随手转发或者右下角点“在看”,拜谢。

推荐阅读:

什么是好工作?

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

没有人可以轻松面对人生的拐点

扫码关注

时间,

会让我们变老

也会给我们答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power-PM/p/12312151.html

时间: 2024-11-05 22:37:06

原创 | 做时间的朋友的相关文章

[软件人生]写给想做研究的朋友和还没毕业的学生的几句话

非常久没有给初入行和刚毕业的学生以及没毕业的学生写过什么了. 记得上次写东西,是由于新手的问题http://blog.csdn.net/qingrun/article/details/1458530.算来,已经八年多了.去年在csdn高校俱乐部给几个北京的大学的孩子们讲了点东西.今天,我想谈谈人生和社会的初步规律.以下是一段对话文字,当中关联到近期几个月非常火热的那位厦门大学女博士,以及她抄袭我博文一事,也谈到了正直与虚伪: 顺天 10:08:38 群主大大,谢灵看起来非常正直啊顺天 10:08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读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书,有一种读来相见恨晚的感觉,句句戳心,把个人时间分析的如此清澈透明,想想“时间都去哪儿了”这句话大概所有人都知道,但貌似也没起作用. 关于时间 ,建立 “时间--事件日志” 我们既勤奋又懒惰,懒惰的是我们没有用好空闲时间,以致于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我们把之前没有认真学好的,用所谓超级的勤奋补回来. 建议  建立“时间——事件”日志很重要,可以很好的与时间合拍,把她当作朋友,至少很 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每天时间的开支/量化自我.通过管理自己,从而更好的利用时间.所谓&q

2016第52周一时间的朋友读书会

中午下单晚上满怀期待的参加了李笑来<时间的朋友>读书会,结果很失望,先不说李同学讲的如何,这个直播应用给人的体验真差,总是断断续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听了估计不到一半的内容,效率低也没啥收获.说起李同学网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不管怎么说他也影响了上百万的人,对他来说一场普通不过的一小时分享也有2万多人满怀期待的去倾听,但感觉他最重要的拿的出手的代表作还是<时间的朋友>,他的专长还是英语培训,其他虽然做了很多钱但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李同学讲了很多方法,但不见得都是对的或对你有用的,甚至

【一周一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个人就是一支骑兵》读书心得

这周读完了两本书,分别是<把时间当作朋友>和<一个人就是一支骑兵>. 先谈<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是断断续续读完的,中途间隔半年多.这次读是从以前的位置读起,终于把它读完了.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谈时间管理的书,我也多多少少试过其中一些方法,收效甚微,后来也就不再尝试了.我很同意书中作者李笑来的观点,时间不是拿来管理的,而是要和它做朋友.怎么个做朋友法呢?就两点:1.要做一件事,越早准备越好. 2.积累. 最后一切交给时间,时间看得见. 再来谈<一个人就是一支骑兵&g

&lt;把时间当做朋友&gt;读书笔记

这本书我早就看过,还想再来一遍 开始这一行动是看李萌在朋友圈晒101计划,每天健身,读书半小时之类的,我也想做点啥,那就每天睡前读书半小时吧,怎么坚持下去呢? 我不想晒到朋友圈里,那就晒给玉玉看吧, 坚持了几天感觉不错,中间有一天断了,因为胃疼. 第二个是每天到家就刷牙 第三个是每天地铁回家的时候花十分钟记录今天干了啥,坚持了几天,但是记不清具体没项活动花了多少时间 就半小时,不多,想再加一项代码 把时间当做朋友 道理有没有用,不去做怎么会知 醒悟的晚也没关系,因为平均寿命长了 四种认知 1.实

读点什么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生活中有知己.有搭档,但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很难有可以相互之间思维

2017.02.04,读书,2017第二本《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前言: 这是春节期间读完的一本书,也是今年的第二本,严格来说是大年初一那天看完的.春节,这个农业时代的传统,已经感到不适应时代(我)了.以公历来算,今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农历却才刚开始,才进入的2017年节奏不得不打断一下.还好可以睡大觉. 以上是关于春节. 以下是关于这本书,依然是李笑来老师的,充满方法论的书.全文6657字,kindle版,花费大概8个小时,读起来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推荐. ? 第0章 困境(程序员永远从0开始) 1 问题 最后期限没有完成的原因 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错误估

读书笔记:《把时间当作朋友》

读书笔记:<把时间当作朋友> 初次看到这本书名时,想当然的认为是一本市面上铺天盖地的苦口婆心的教导大家如何珍惜时间的书,毕竟国内作者写出来的有思想有深度的书实在是太少了.没想到我细细看下去之后,发现正如作者所说的一样,“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里面的一些例子我也感同身受,但自己一直没有领悟到这一点,甚至也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问题!一些观点有使我顿悟的感觉,特别是“重生”这个词(看这 本书又学了一个英文单词Reborn),没有想到一生中会经历大大小小的重生,当你阅读一本书后,用了个词概括了全

把时间当做朋友

10月21日购入此书<把时间当做朋友>,用了一个月时间,到11月21日读完了一遍,并且做了在书的空白处做了大量的笔记.感觉好久没有这样用心读书了.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教化式的洗脑,没有通篇的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是从人的内心出发,探究如何快乐地.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至于如何定义正确,根据每个人认知的不同而不同.成功人士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而穷人的穷却可以有一定的规律. 从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修养极其深厚,估计是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起来的.阅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