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6-第八章用户需求

阅读笔记

第八章:需求分析

第八章的需求分析介绍了软件需求的类型、利益相关者,获取用户需求的常用方法和步骤,竞争性需求分析的框架NABCD以及项目计划和估计的技术。

在软件需求方面,可以从利益相关者那里,引导他们表达需求,从而获取。从用户那里获取了需求之后,需要分析和定义需求,也就是对需求进行规整,来定义一下需求的内容。下一步就要像用户去验证这些规整好的需求,看看是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另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也会对需求进行调整,来适应新的变化。

在对软件的需求方面,可以分为对产品功能性的需求,也就是要求超频产品实现某些功能。也可以对产品开发过程的需求,要求开发流程满足某些约束条件。也有一些非功能性需求,还有综合需求。

上面提到的一些软件产品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是直接使用软件系统的用户,也可以不一定是直接用户,但是他们的利益和软件直接相关,还有一些市场分析师,监管机构和软件工程师。

接着介绍了用户调研的方法,可以是下面几种:一种是焦点小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大家一群人围在一起来讨论对一个软件的看法,但是这种方式也会有一些弱点。还有一种方式是和用户深入的面谈,可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但是费时费力。这种方法可以用在软件可用性研究上。探究用户在使用软件时的建议,并进行改进。还有的方式是卡片分类,对各种需求进行谈论-明晰定义-归类-排序。还可以进行用户调查问卷,但是调查问卷其实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避免问题定义不准确,使用含糊不清的形容词等等,当然调查问卷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比如全开放式问题,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或者顺位选择题等。

在竞争性需求分析的框架中,不能在学习了很多新技术,新模式之回馈,却还是一点创新想法都没有。要学会创新,分为改良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有一个称为NABCD的框架模型,分为需求,做法,好处,竞争,推广。首先一个软件时解决了用户的某种需求,找到这种需求之后,就要有独特的招数来解决用户的这些需求,你的这种做法能不能给用户带来好处,能带来什么好处呢。当做这些的时候,竞争对手也在做,所以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就要进行软件的推广,怎么让用户来用这个产品。

在得到用户需求之后,就要用功能来实现这些功能了。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两个"杀手"功能,也就是同类软件没有的功能,同时其他还有一些普通的外围功能。还有产品的一些必要需求和辅助需求。从这四个方面,来开发产品的功能。

在做产品之前需要有一个计划和估计,就是估计各个项目所需要的时间。要分清目标,估计和决心的概念。在做估计的时候,可以使用Wideband Delphi估计法。先经过几轮的讨论,先确定对目标统一的理解,然后每一轮统计大家的估计,询问假设,然后继续就可以。这个方法是让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团队充分沟通,交换意见。也可以先参考前人的做法或者意见。一个项目的复杂程序是由需求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最后就是完成一个项目一定要学会分而治之的模式,将大项目分解为可以操作的工作。所有的小节点覆盖了全部内容,并且小节点最好不要相互覆盖,小节点要足够小,可以比较快速的完成。

过去的看法:

在做软件开发时,只要能够开发出来就可以了,没关心过有什么用户需求。

这样为什么不好:

如果不考虑用户需求这个最重要的过程,那么做出来的软件只能是一个演示产品,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也不会有人去用。

解决办法:

在做软件开发之前,要首先用多种方式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把需求进行归纳汇总,选出必要和不太必要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来做产品,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要适应可能变化的需求。

时间: 2024-12-11 15:36:30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6-第八章用户需求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6

这周我阅读了软件测试这一章,在读完这一章之后,我知道了软件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单元测试.代码覆盖率测试.构建验证测试.验收测试.探索式测试以及回归测试等. 读完这一章使我对软件测试有了新的认识,一款软件的开发,从开发初期的问题定义及规划到各个阶段的有序进行,整个软件的开发需要做到层层相扣.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其把我这软件的质量关,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软件安全性的保证,还是对软件功能性的检验,都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因此,要想让一款新的软件很好的满足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6(完)

第十五章:稳定和发布阶段 一个团队经历了计划/设计/开发等阶段,就达成了代码完成这一目标.这就来到了软件生命周期中最后的阶段,也往往就是最考验团队的阶段.首先,优秀的团队会发布有缺陷的软件,它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及时发布解决用户问题的新版本,并能及时修改软件中的问题.软件发布会经历许多版本:Alpha-Beta(对用户的反馈给予应答,进行改进)-ZBB(在多次修改BUG与反弹之后,将bug数目控制在0)-RC-RTM-RTW.对于不同的BUG,团队会给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修复,放任,不修复,推迟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三—结对编程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三——结对编程 何谓结对编程,结对编程就是程序员肩并肩,平等的,互补的进行开发工作,他们使用同一台电脑,编写同样的程序,一起分析,一起设计,一块交流想法. 然而我以前却并不是这样做的,我以前喜欢在没人打扰的环境下写代码,我觉得有人在我身边看着,会影响我的思路,还有我个人自尊心比较强,不太喜欢被人指指点点,所以每次都是,我写完代码之后,自己先找自己的bug,每当自己实在找不到之后,才会请教大神,但是有时候可能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往往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自己发现就会花费很久的时间,让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四—团队开发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团队开发 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团队和非团队之分.其区别就在于目标利益的不同,团队中每个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的,会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个人分配不同的任务,不会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非团队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不同的,大家都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在阅读了构建之法后,我了解到团队开发有以下的特点:1.团队开发有一致的集体目标,团队要完成这个目标.一个团队成员不一定要同时工作.2.团队成员有各自的分工,互相依赖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还有完成一个项目开发的工作流有业务建模,需求,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6--敏捷开发2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敏捷开发2 敏捷开发并不是一门技术,它是一种开发方法,也就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流程,它会指导我们用规定的环节去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开发:而这种开发方式的主要驱动核心是人:它采用的是迭代式开发:敏捷开发并不是瀑布开发模型,它是以文档为驱动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瀑布的整个开发过程中,要写大量的文档,把需求文档写出来后,开发人员都是根据文档进行开发的,一切以文档为依据:而敏捷开发它只写有必要的文档,或尽量少写文档,敏捷开发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它强调以人为核心.而所谓的迭代开

0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之一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3 遇到问题总是想弄清楚所有细节.所有依赖关系之后再动手,想的太多,没法前进,分析的就会出现错乱,或者直接动手,慢慢发现偏离的一开始的轨道,忘记了目标,这样就会产生"分析麻痹"和"不分主次,想解决所有问题",以后遇到问题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应该如何思考.越早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对自己越好,很多人只是把软件工程师当成一个工作,当成一个能挣钱养家的营生,而我想把它的当成自己投身的事业,把软件项目相关的目标作为长期的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2》

这次主要对<构建之法>的第四章“两人合作”作一次阅读笔记. 首先是代码规范问题. 我过去对于代码规范问题并没有做到注意.在编程中,许多变量和函数的命名都非常的简单而没有实际的意义.而且编程时不注意对齐缩进.很多时候也不加注释,导致对这些简单的变量名称不熟悉. 这样做会使得很多人读代码费劲,甚至是自己都要花时间再次阅读懂自己的代码.而且很多没必要的注释也会使得注释失去意义.当自己再次在原基础上编程时,可能要重新编程等问题. 因此,通过阅读“代码规范”,我找到一些解决方法.代码的风格要简明.易读.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5

2017.5.20 今天阅读的是<构建之法>第8章需求分析的阅读笔记,我们如果要开始做一个软件,最先要进行的就是需求分析,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我们这个软件是否具有前景,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是不是用户所需要的,这一章详细的叙述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首先是获取和引导需求,我们应该找到软件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挖掘他们对软件的需求,引导他们表达出真实的需求.然后分析和定义需求,对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行规整,定义需求内涵,从各个角度将需求量化,然后估计实现这些需求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确定各个需求的优先级.紧接着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二

阅读笔记二—代码规范 代码的风格的原则就是:简明,易读,无二义性.我虽然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但是我以前却没有秉着这个原则来编写代码,现在阅读了构建之法后,我明白了如何让你的代码变得简明,更容易理解. 代码在编写的过程中注意: 用Tab键缩进 要注意行宽,最多限定100字符的行宽 在复杂的条件表达式中,用括号清楚地表达逻辑优先级 要注意断行与空白的{ }行,有明确的“{”和“}”来判断程序的结构 不要把过多的语句放在同一行上 对变量命名要有实际的意义 用下划线来分隔变量名字中的作用域标注和变量的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