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动计划自李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之后,迅速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热点。无一例外,主流媒体对“互联网+”一片叫好,各级专家和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互联网+”将成为中国经济升级换代的最佳契机!
一时间,“互联网+”这个词将全行业,特别是互联网业带入一片狂欢,而传统行业也似乎看到了在互联网的护佑之下,它们的春天将会重新到来。有行业意见领袖甚至将2015年视为“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元年!
各大企业迅速宣布,要加速推进“互联网+”。先知先觉者,早已开始布局“互联网+”。上海证券报报道指出,从2014年至今,已有不少于15家公司在前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后数月,即启动下一轮资产重组,多集中在“互联网”的旗帜之下,涉及游戏、传媒、教育等新兴产业。行动迅速者,全国两会前后就宣布布局“互联网+”,如两会前夕,如小米之联手美的,360之联手格力。而后知后觉者,也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计划。
然而,我在这里却想给诸位泼一盆冷水——“互联网+”不是传统企业的万金油,互联网不是你想碰,想碰就能碰的。
互联网并不一定能给传统企业带来利润增长点,也不是所有的传统企业都适合转向互联网。目前,互联网业内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互联网可以对全行业进行改造,认为O2O将是让传统企业“触网”的一种绝佳模式。但事实可能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我认为,轻资产类的企业可能更适合互联网化,比如金融类企业、电信服务提供商、租赁业、媒体业等等,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是,拥有大量现金、掌握核心技术、提供虚拟服务等,其实物资本占用率低,更适合互联网对业务模式进行改造。而重资产类的企业可能不一定能从互联网上获得更多,比如钢铁业、煤炭业、石油业等等,除了信息获取模式上的改变,想不出更多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利益。还有更多企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企业,比如生活服务类企业、零售业、制造业等,这些企业的共同点大致是人力密集型,或占用大量的实际场地等,其部分业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改造提高运营效率,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适合转向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或传统企业的部分业务,还要面临着凤凰涅磐的痛楚,而万一不能成功转型,等待它的也许就是死亡。
笔者曾亲身经历过某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历程,颇是惊心动魄!
体育行业是当前轰轰烈烈的O2O发展大潮中少数几个尚未开发的“净土”,如果能借助O2O模式,将线上人群和线下资源进行整合,将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更重要的是,当前国家已经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某传统体育服务公司借助其在场馆服务领域的优势地位,于2013年推动了国内首家综合性场馆预定平台,在国内率先开始了由传统体育服务公司向互联网O2O体育服务平台转型。 然而,这个互联网服务平台在成立之初,继承了以往传统的业务模式,没有真正考虑终端用户对体育服务消费的需求和外部市场环境,缺乏明确的产品战略,系统平台功能简单,缺乏用户体验,运营压力巨大,投入了大量资金,却经营极为惨淡,一度难以为继。随后,这个公司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将原有业务模式进行合并和分类,基于互联网思维,创新升级了产品平台、企业客户合作模式和上游供应商合作模式,才使其逐步步入正轨。
这个案例给了我极大震撼,原来“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真的不是万金油,传统企业在拥抱互联网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决定相关的战略,特别是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创新和再造!
首先,运用互联网思维诊断并改造传统业务模式的每一个环节,是互联网转型成功的基础。传统企业在切入互联网时普遍会犯相同的错误,即只是简单的将线上作为一个营销渠道,将用户入口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并未真正对既有业务模式进行互联网化再造,这导致很多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模式的每一个环节,打通线上和线下,实现两者无缝对接,互相导流,使用户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消费,都能获得一致的服务和体验,建立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真正完成对原有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改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其次,充分利用传统业务积累的资源为互联网业务输送“血液和弹药”,为变革提速。传统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新旧业务模式如何布局和相互协调。“曲线救国”比完全割裂开新旧业务更加有利于加快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进程。
最后,关注并投入精力帮助上下游企业等合作伙伴进行同步改造,是企业互联网化顺利实施的保证。传统企业业务生态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互联网化改造的成败产生影响,如果合作伙伴不能适应这种改造,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因此,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自身的改造,也是对伙伴的改造,运用互联网思维帮助它们加快优化业务流程,适应互联网,实现共赢。
光有这三点还不够,互联网业发展瞬息万变,传统企业要想与“互联网+”,还必须对思维模式,和执行模式进行改造,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同时,还要根据市场和企业实际情况,必须对公司层面的战略进行研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而不是满足“一时之快”,要避免战略转型和业务实施中可能会出现的全局性问题。同时还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战略调整,以促进自身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