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我是ID小小鸟这篇文章后,我发现,我对学校软件这个专业的认知一直是错误的,现在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新的认知,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获,它促进了我的成长,让我对这个专业有了全新的,不一样的认识,感谢这篇文章带给我这么多不一样的感受,从而让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对于这本名字取得很好的书呢,的确符合封面所说的“献给还在大学里的师弟师妹们,尤其是今后想干IT这一行的”,我也会向别人推荐去读这一本书,因为我觉得这是一本凝聚了IT学子成长的手册,记录了很多人曾经走过的路,他们悟出了很多道理,很值得我们ITer去看看,反观自身,或许,迷茫会减少些,心情会好一些,大学的学习更加有热情一些。
这本书收集了二十一位来自不同大学的IT学子的文章,里面说到了大学里面的一些主题:专业/技术方向选择;社团活动;竞赛;实验室;实习;求职;出国;技术社区;人际交往;时间管理;压力管理……。 这些关键词,都是大学里面少不了的活动,看看别人在里面如何学习,如何生活的,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有那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还有就是让你知道原来师兄师姐们是这样走过自己的大学青春的。这些故事让人找到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自我。
其实,这本书不太适合那些非本科或者非重点大学的学生看,因为里面都是一些不是在重点大学读本科就是在重点大学里面读研究生的学生。我是读大专的,我也不是第一次看这些重点大学生的人生描述,所以还可以接受得了,之前买了一本《大学生,竞争力决定出路》,这本书,我实在是看不下,因为里面清一色地对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几所名校的学生做访谈,内容都是拼合起来的,看了几页,接受不了这样形式的书,就放下了。虽然小小鸟这本书没有过强的名校色彩在里面,但是,越读到最后,我越是看不下,特别是最后两个人的文章,因为和前面那些人的描述形式几乎是一样的,我们读大专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到那些他们才能“玩”的活动,例如,考G出国,读研,项目实践,老师组学生团队,轻松就是微软,IBM,甲骨文等公司实习。不可以接触到这些东西,这就是高考失败的沉重代价。所以我是很羡慕读名校的人,因为那里有比较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里面的确有几位人物的话语令使我看得很开心的,最贴近我们非本科学生的就是第一个作者,因为他描述了自己对环境的分析,这样的环境我深有同感,我身在草根级别的学校,看到有和我有同样感受的人,我拍案叫绝啊,哈。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刘未鹏,当初就是因为看到他的博客而发现这本书,他的文章包含了颇多的方法论啊。
总结了下该书中不同作者基本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历、专业背景,但是细数下来相同的是对计算机的兴趣,不论从找工作的角度还是科研的角度,他们对计算机的深入理解、热情是一致的。共同点有以下三点:
1、 有计划,并能付诸实践;
2、 看了大量的技术书籍,并做了总结,基本都有自己的技术博客并在自己相关领域做了深入的交流。
3、 面对困难不退缩,冷静、理智分析原因所在,并能顽强的战胜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废话不再多少,下面整理下该书中我认为对我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非常有用的话。
1、 真正基础雄厚的人应该是可以将一个常用的基础性知识熟记成诵的人。提到一个基本的名词或话题能够将其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的人。
2、 要想成为优秀的程序员,对于基本算法有深入与精确的理解应该是一项必须的基本技能。
3、 学知识要注重对本质的掌握,先保证能够将知识点融入到自己的理解里,然后,如果觉得课后作业太弱智,可以尝试新的思路,别一碰到类似的东西就先把以前的搬出来当做“已完成”。
上面是我摘录的书中我最喜欢的话,每句琢磨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用上,非常励志、非常受用。很感激一个个大牛的肺腑之言. 正如文章说的那样,我坚信《我是一只IT小小鸟》是一本值得去读两遍一样、值得学习IT、有志于IT专业长久发展的童鞋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