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暗时间》的很多摘抄与很少感悟

一、如何思考与学习

1.思维之外的道理与知识,都是零

无论是从书上看到的,别人跟你讲的还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道理,只要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就很难真正理解,变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2.永远不要相信,“只要你……就一定能……”

宇宙是不稳定的,事情的结果受太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是自身因素,环境也很重要。努力不一定会成功,坚持不一定会胜利,好好工作不一定能升职加薪。

但是自身因素比外界因素更加可控,改善自身因素是必要不充分的

3.反思

我们常常发现别人的问题,却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很少会把自己当作目标去思考。就像看着别人的代码时抱怨怎么写得这么烂,却经常忘记看看自己写的代码是否就是无懈可击的

4.多问自己

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或者是写博客的过程,多问自己:

1)我的问题是什么(以免在学习中偏题)

2)到现在为止,我有什么收获(阶段性总结)

3)设想自己正讲东西给别人听(避免思维过程中的“可能就是这样吧,不管了”,讲给别人听所有模糊的知识都会受到别人的挑战)

4)设想需要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写博客的时候自己的大脑可能处于当前问题的上下文中,过几天再回头看看自己写的,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是否很多语句都不能理解)

5.有选择的读书

1)感兴趣的优先读

2)技术性较弱或信息密度较低的快速略读

6.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时时把“最终能够写成一篇漂亮的博客”放在大脑中提醒自己,就能有助于在阅读和实践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整理出知识的结构、本质和重点,经过整理的知识更容易被理解,记忆和提取

7.先入为主的思考误区

只要一种解释对自己有利,我们便不想去思考和反驳,再漏洞百出的事情只要有一种解释对自己有利,我们就认定其一定是的;而对自己不利的解释,我们要么忽略,要么拼命去推敲去抓其漏洞以让自己完全推翻该解释。比如,被传销洗脑的人。

二、数学之美

读《暗时间》,最大的感悟不是那些大道理,而是在书的番外篇中作者将概率论中的贝叶斯方法以一种优美的方式讲述出来,即使数理化学得再差的同学也能在作者的引导下,一步步窥探数学之美。要是教科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都像这样用心去引导读者就好了。

原文: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开始做题:

一所学校里面有 60% 的男生,40% 的女生。男生总是穿长裤,女生则一半穿长裤一半穿裙子。
(1) 随机选取一个学生,TA穿长裤的概率是多大?
P(穿长裤) = P(选取的是男生,TA穿的是长裤)+P(选取的是女生,TA穿的是长裤) = 0.6 + 0.4*0.5 = 0.8
这个就是前面说的“正向概率”的计算。

(2) 然而,假设你走在校园中,迎面走来一个穿长裤的学生(性别未知),TA是女生的概率是多大吗?
假设学校里面人的总数是 U 个。
60% 的男生都穿长裤,于是我们得到了 U * P(Boy) * P(Pants|Boy) 个穿长裤的(男生)(其中 P(Boy) 是男生的概率 = 60%;P(Pants|Boy) 是条件概率,即在 Boy 这个条件下穿长裤的概率是多大,这里是 100% ,因为所有男生都穿长裤)。
40% 的女生里面又有一半(50%)是穿长裤的,于是我们又得到了 U * P(Girl) * P(Pants|Girl) 个穿长裤的(女生)。加起来一共是 U * P(Boy) * P(Pants|Boy) + U * P(Girl) * P(Pants|Girl) 个穿长裤的。
所以答案是U * P(Girl) * P(Pants|Girl)/U * P(Boy) * P(Pants|Boy) + U * P(Girl) * P(Pants|Girl),约分得
P(Girl|Pants) = P(Girl) * P(Pants|Girl) / [P(Boy) * P(Pants|Boy) + P(Girl) * P(Pants|Girl)]

从具体到一般化:
P(B|A)
= P(A|B) * P(B) / [P(A|B) * P(B) + P(A|~B) * P(~B) ]
= P(A|B) * P(B) / P(A)
= P(AB) / P(A)

P(B|A) = P(A|B) * P(B) / P(A) 这就是贝叶斯公式

用户输入了一个不在字典中的单词,我们需要去猜测:“这个家伙到底真正想输入的单词是什么呢?”
即我们要求
P(我们猜测他想输入的单词 | 他实际输入的单词)
这个概率,并找出使该概率最大化的猜测单词。
比如用户输入: thew ,那么他到底是想输入 the ,还是想输入 thaw ?
假设h = 我们猜测他想输入的单词,D = 他实际输入的单词。
则P(h | D) = P(h) * P(D | h) / P(D)
对于不同的具体猜测 h1 h2 h3 .. ,P(D) 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比较 P(h1 | D) 和 P(h2 | D) 的时候我们可以忽略这个常数。即我们只需要知道:
P(h | D) ∝ P(h) * P(D | h)
用户实际是想输入 the 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 the 本身在词汇表中被使用的可能性(频繁程度)大小(先验概率)和 想打 the 却打成 thew 的可能性大小(似然)的乘积。

抽象出来:对于给定观测数据D,一个猜测是好是坏,取决于“这个猜测本身独立的可能性大小(先验概率,Prior )”和“这个猜测生成我们观测到的数据的可能性大小”(似然)的乘积。
先验概率里面的“先验”并不是指先于一切经验,而是仅指先于我们“当前”给出的观测数据而已

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非得用贝叶斯公式呢,有其他方法吗?
一个常规的思考方式就是,选择离 thew 的编辑距离最近的。然而 the 和 thaw 离 thew 的编辑距离都是 1 (thaw和thew只有一个字母不同,the比thew少一个字母)。那我们就看到底哪个更可能被错打为 thew 就是了。我们注意到字母 e 和字母 w 在键盘上离得很紧,手一抖 the 就变成 thew 了。而另一方面 thaw 被错打成 thew 的可能性就相对小一点,因为 e 和 a 离得较远而且使用的指头不一样。
OK,很好,因为你现在已经是在用最大似然方法了,或者直白一点,你就是在计算那个使得 P(D | h) 最大的 h !!!

假如没有贝叶斯,你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就不全面了!!!
所以我发现,这个公式对我们对思考方式很有用!!!
P(推测|观察数据) 取决于 先验概率和似然概率的积

举个例子。
今天下班回家的时候,看到门是开着的。心里第一感觉:“莫非有贼”,然后整个人就慌了。
此时,运用一下贝叶斯公式
P(有贼|门开了) ∝ P(有贼) * P(门开了|有贼)
P(有贼)取决于小区治安、是否是年末等情况;
P(门开了|有贼),贼来了的情况下,偷盗时或偷盗后将门打开的概率大吗?好象把门关上更保险点。
所以贝叶斯公式教导我们,当我们看到门开着的情况下,不要直接断定就是有贼然后自乱阵脚。
要先考虑下当地的治安情况、是否是年末等情况;再考虑有贼的话,贼把门打开后再偷盗或偷盗后不关门的概率有多大。
细细想来,好象P(有贼|门开了) << P(舍友回来后忘记关门了|门开了)。

我们似乎学习了太多知识,也许你看到这,或许会蔑视一番,切!这些不就是一些烂大街的大道理和大一大二的概率论嘛?!

但是你可曾将这些知识牢牢记住,并用其更新自己的思考方式、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还记得上面的第一小点吗?

参考链接

暗时间

作者:刘未鹏 的 博客

时间: 2024-08-26 18:05:54

读《暗时间》的很多摘抄与很少感悟的相关文章

读暗时间的一些理解

刚看到这个书名的第一感觉是一本介绍宇宙某个维度的计量名词: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和我之前的猜测大相径庭. 那么什么是暗时间呢?作者在"饿死在干草堆之间的驴子"中写到: 有人会因为无法做出决定就推迟决定,然而实际上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在推迟决定期间,时间悄悄流逝,你却没有热任何一条路上的积累,拜拜浪费了时间. 在做决定的这段漫长过程中,多思考一些是没问题的,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或者说可以并行解决的事情上,这段白白流失的时间就称为暗时间.当有多件事情要进行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纠结选择

读暗时间心得体会

我看到开头的那句话(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你把它闲置你觉得你使用了它吗.......)我想到了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还有空闲.人的大脑一直思考会让你更灵活,但我觉得,会更快让你脑细胞死亡,人一生细胞分裂在50到100次,你无法控制你脑细胞分裂,我觉得在不提前让人老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脑细胞的使用,是一个好的选择.每个人生来的资质是不一样的,但努力是平等的,什么都会抛弃你,只有努力不会,你抛弃努力,那么努力也将离你而去.在父母眼中你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孩,但你的不可能永远活在曾经父母终将老去你

我们一起读《暗时间》

本文转载自 黯羽轻扬 但纯属原创! 人其实就是一台高配置的计算机(注意:是“高配”而不是“高效”).我们也有CPU而且是双核的,一个强大的核负责处理手头的任务,另一个则位于潜意识,但潜意识中的运算核心功能要稍差一些.所以我们虽然能够一心二用甚至多用,但在同一时刻我们只能专注于单一任务.我们也有内存,有cache,当我们全神贯注的时候,与当前任务相关的记忆就会被装入cache,此时就可以才思泉涌.滔滔不绝.而最近发生的事情被放在内存中,稍加思索就能想起来.至于几年前发生的事情,则被存放在硬盘中,需

读《暗时间》有感

不同的人,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与惊喜.在接触和尝试去了解的过程中,就会深有其感. 说实话,如果不是毕设的导师推荐看<暗时间>这本书,我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更不必说看了.每个人接触到的东西不一样,所知道的和所思考的点会很不同.对于我来说,在某方面会是一种推动作用.大学四年,已经在第四年了,看过的博客不算少,但每一次看都是因为需要完成一个任务:也在几个论坛上注册过,但发现自己都好久没去关注过了:有在各种因素下想写博客的冲动,但都因自己各种不靠谱的理由放弃了.这次也是类似的情况

读《暗时间》随笔一

<暗时间> ?在毕业设计导师推荐下,开始阅读<暗时间>这本书籍了. 暗时间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天真地以为这是一本讲关于时间的书籍,但是在我阅读了第一章之后才知道这还是一本有关于心理学的书籍.认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认为别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这是这本书第一章的一句话,我对这句话有着很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也告诉了我"暗时间"这个东西的概念.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的不

读《暗时间》初感——压力

我读<暗时间>这本书的时间并不长,也才读了第一篇暗时间,但对于其中的观点我却很认同,当中的一些观点我也曾想到过,只是虽然意识到了很多东西,也有过许多的想法,却从没有真正的去执行过,总想着明天开始怎么做,到最后不了了之,失败了之后又不断的后悔,想着当初怎么怎么样就好了.明明成功的方法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相信也有一部分读者与我的想法一样,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缺少一种动力,一个让人不得不那么做的理由,换个说法就是压力,就如同赛车比赛最后冲刺阶段,只要向着前方,猛踩油门就能到达终点,可是,却发现没油了

读《暗时间》的思考

最近几天,把刘末鹏先生写的<暗时间>这本书看完了.感觉收获颇多,故在此写下自己的感想. 这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出发,介绍了关于我们思维思考中的一些局限性,从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中得出了我们思维不足的原因所在.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特别是心理学这方面的书籍,有时间的朋友可以把这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看看,感觉应该是很不错的!他介绍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思考,关于人性,关于人的心理,关于我们思考的思维过程.介绍了自己平时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让人学到很多.谈到思维的局限性,我发觉自己身上就存在着很多

暗时间读后联想

我在<暗时间>这本书获益匪浅,当然这本书有一些局限性,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位软件领域的大师,所以书中所有的道理和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领域,但是大方向都差不多,书中提到演绎和推理需要足够的已知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合理的联想获取,让我想到和时下最热的大数据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数据也是必须有足够的可用数据,进行分析,训练模型,然后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这里也顺带一提:贝叶斯,贪心算法,线性代数,运筹学,图,分类.聚类.神经网络相关等算法等相关知识.有空的话还是充实自己,这些还是很枯燥但有用

读《暗时间》笔记

1.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习惯.      --<暗时间> 2.浪费时间的根源在于:1)躲避困难2)拒绝学习之外,还有更为隐蔽的另外一个3)混淆工具和问题.     --<工具是工具,问题是问题> 3.工具归工具,问题归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工具才是有用的东西.     --<工具归工具,问题是问题> 4.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