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既可实现网络路由功能,又可根据不同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网络性能。————(摘自百度)
话不多说,上干货!
本实验在GNS3上进行,子网掩码默认为255.555.255.0:
首先需要在SW2中添加两个vlan。分别为vlan10和vlan20:
之后将两个vlan分别放入f1/1和f1/2端口,输入“do show vlan-sw b”查看状态:
之后我们需要将f1/0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用来允许多个vlan的数据通过该端口。
到此SW2配置完毕。
打开SW1:
给vlan配上IP地址后,将f1/0端口设为trunk模式。
输入“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lq”选择trunk的封装类型。由于单词过长,图中的命令采用了缩写。
为SW1的出口f1/1端口配置IP地址,由于SW是由路由器的模型替换的,因为添加了二层单板,所以需要输入“no switchport”关闭交换功能:
接下来为f1/1端口找到下一跳路由路径:
至此三层引擎路由表模式已经配好 。
接下来在路由器R3上配置端口IP地址,并设为静态路由指向两个非直连网段:
静态路由的配置格式为: ip route 网关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接口地址“。
接下来为所有PC配上IP地址,便可以互相通讯了,打开vpcs:
接下来用PC1与PC2相ping:
短暂丢包后,通讯成功。
丢包是因为路由器中的ARP(地址解析)协议,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用PC1与PC3相ping:
显示通讯成功。
转到PC2,与PC3相ping:
通讯成功,3台主机皆可互相通讯,至此所有配置完成。
感谢观看。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687537/21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