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黏包

黏包现象

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的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果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基于tcp协议实现的黏包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90))
while True:
    cmd = sk.recv(1024).decode(‘gbk‘)
    ret = subprocess.Popen(cmd,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_out = ‘stdout :‘+(ret.stdout.read()).decode(‘gbk‘)
    std_err = ‘stderr :‘+(ret.stderr.read()).decode(‘gbk‘)
    print(std_out)
    print(std_err)
    sk.send(std_out.encode(‘utf-8‘))
    sk.send(std_err.encode(‘utf-8‘))
sk.close()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90))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while True:
    cmd = input(‘>>>‘)
    conn.send(cmd.encode(‘utf-8‘))
    ret = conn.recv(1024).decode(‘utf-8‘)
    print(ret)

conn.close()
sk.close()

基于udp协议实现的黏包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sk = 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addr = (‘127.0.0.1‘,8090)
sk.sendto(‘吃了么‘.encode(‘utf-8‘),addr)
while True:
    cmd,addr = sk.recvfrom(10000)
    ret = subprocess.Popen(cmd.decode(‘gbk‘),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_out = ‘stdout :‘+(ret.stdout.read()).decode(‘gbk‘)
    std_err = ‘stderr :‘+(ret.stderr.read()).decode(‘gbk‘)
    print(std_out)
    print(std_err)
    sk.sendto(std_out.encode(‘utf-8‘),addr)
    sk.sendto(std_err.encode(‘utf-8‘),addr)
sk.close()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sk.bind((‘127.0.0.1‘,8090))
msg,addr = sk.recvfrom(10240)
while True:
    cmd = input(‘>>>‘)
    if cmd == ‘q‘:
        break
    sk.sendto(cmd.encode(‘utf-8‘),addr)
    msg,addr = sk.recvfrom(10240)
    print(msg.decode(‘utf-8‘))

sk.close()

# udp
# udp 不会黏包
# udp 会丢包

注意: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基于tcp协议特点的黏包现象成因 

例如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了,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UDP不会发生黏包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面向消息的,提供高效率服务。
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 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所以接收端的skbuff(套接字缓冲区)采用了链式结构来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在每个UDP包中就有了消息头(消息来源地址,端口等信息),这样,对于接收端来说,就容易进行区分处理了。 即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不可靠不黏包的udp协议:udp的recvfrom是阻塞的,一个recvfrom(x)必须对唯一一个sendinto(y),收完了x个字节的数据就算完成,若是y;x数据就丢失,这意味着udp根本不会粘包,但是会丢数据,不可靠。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shuaiv587/p/8360055.html

时间: 2024-07-31 23:55:20

python——黏包的相关文章

Python -- 黏包

8.7 黏包 黏包现象: 产生黏包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缓冲区. 所谓粘包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什么是黏包现象: 基于tcp协议的socket.客户端接收不完,下一次将继续接收(如果间隔时间相对过长,后续的数据会与之前的数据黏在一起),send数据时.连续发送少量的数据(时间间隔很短),这些数据会积压在一起发送出去. 系统缓冲区的作用: 如果没有缓冲区,在你的网络出现短暂的异常或者波动,接收数据就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影响你的下载或者上传的效

Python之黏包

黏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果 同时执行多条

python全栈学习--day35(黏包机制)

黏包 粘包现象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基于tcp协议实现的粘包 server 端 ######server 端 from socket import * ip_port=('127.0.0.1',8080) tcp_socket_server=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tcp_socket_server.bind(ip_port) tcp_socket_server

python中黏包现象

#黏包:发送端发送数据,接收端不知道应如何去接收造成的一种数据混乱现象. #关于分包和黏包: #黏包:发送端发送两个字符串"hello"和"word",接收方却一次性接收到"helloword" #分包:发送端发送字符串"helloword",接收方却受到了两个字符串"hello"和"word" #虽然socket环境有这些问题,但是TCP传输数据能保证几点: #顺序不变,发送端发送he

《Python》网络编程之黏包

黏包 一.黏包现象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 9000)) sk.listen() conn, addr = sk.accept() conn.send(b'hello,') conn.send(b'world') conn.close() client端 import

python tcp黏包和解决方法

一.TCP协议 粘包现象 和解决方案 黏包现象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执行远程命令的模块 需要用到模块subprocess subprocess通过子进程来执行外部指令,并通过input/output/error管道,获取子进程的执行的返回信息.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ls', #系统指令 shell=True, #固定 stdout=subprocess

Python之网络编程 黏包

黏包现象 系统缓冲区 缓冲区的作用 没有缓冲区 , 如果你的网路出现短暂的异常或者波动, 接收数据就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影响你的下载或者上传的效率 但是凡事都有双刃剑, 缓冲区解决了上传下载的传输效率问题 也带来了黏包的问题 讲粘包之前先看看socket缓冲区的问题: 每个 socket 被创建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write()/send() 并不立即向网络中传输数据,而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中,再由TCP协议将数据从缓冲区发送到目标机器.一旦将数据写入到缓冲区,函数

网络编程-----黏包问题

一,黏包现象 我们通过一段简单程序来看看黏包现象: import socket sk=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90)) sk.listen() conn,addr=sk.accept() while True: cmd=input(">>>") if cmd=='q': conn.send(b'q') break conn.send(cmd.encode('gbk')) res=conn.recv(1024).de

铁乐学Python_Day34_Socket模块2和黏包现象

铁乐学Python_Day34_Socket模块2和黏包现象 套接字 套接字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它体现了C/S结构中"通信端点"的概念. 在任何类型的通信开始之前,网络应用程序必須创建套接字. 可以将它们比作成电话插孔,没有它将无法进行通信. 套接字最初是为同一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所创建,使得主机上运行的一个程序(又名一个进程)与另一个运行的程序进行通信. 这就是所谓的进程间通信(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 有两种类型的套接字:基于文件的和面向网